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在中國各大產業發展中,制造業地位舉足輕重,而制造業中的紡織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始終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具有“永恒產業”的特征。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和出口國,目前約有12萬家紡織企業,是全國32個制造業中的第三大行業。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8935.6億元,實現利潤總額3768.8億元。與此同時,紡織行業發展面臨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各種風險問題仍需加強關注與應對,環保監管措施更趨嚴格,紡織企業環保投入負擔較重,部分地區僅以停產為單一監管手段,企業生產、投資活動受限,成為紡織全行業平穩發展的瓶頸制約。降低紡織產業的資源消耗和控制污染排放對我國紡織產業,特別是浙江地區紡織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這是浙江省乃至全國紡織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保持浙江省紡織產業和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緊迫需求。紡織產業節能減排,技術是基礎,制度更是保障。為進一步明晰紡織產業節能減排制度改革面臨的問題與發展思路,有必要梳理與之相關的理論文獻,闡述這個領域研究的進展、不足和問題。節能減排的制度體系研究較為豐富,從依法治理,到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再到價值觀念轉變形成自愿性減排降污,不同的政策工具在實現節能減排方面能夠發揮不同的功效。浙江理工大學王曉蓬副教授所著的《中國紡織產業節能減排制度績效評價研究》一書,就是回應紡織產業發展存在的重大問題,對紡織產業節能減排制度的績效評價進行研究和闡述,為讀者更好理解紡織產業節能減排制度提供了參考。

本書涵蓋以下主要內容:在第一章會給出相應的研究背景及意義,第二章則基于轉型升級理論、環境規制理論、制度演化理論等三大理論基礎,對相關文獻進行了回顧,并在后面的章節中按照政府強制性制度、市場激勵性制度、公眾參與性制度將367項紡織產業節能減排制度進行分類,分別以紡織產業園區、紡織企業上市公司、紡織產品為典型案例進行探討。第三章是在上一章的文獻回顧基礎上,從市場失靈的視角剖析了節能減排制度的經濟學動因,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紡織產業節能減排制度的博弈均衡分析,并分析了紡織產業節能減排制度的敏感度。第四章針對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紡織產業,研究了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實施對于紡織企業節能減排績效的影響。第五章、第六章中運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仿真模擬法和碳足跡核算法等三種研究方法,研究得出有關制度供給與環境、經濟、生態績效之間的互動關系和內在影響機理。同時,通過制度供給的研究,設計更加適合紡織產業發展的制度環境資源,進而推動紡織產業轉型升級,更好地服務于制造業健康有序發展。

本書將文獻研究與實地調研相結合、問卷調查和專家會議相結合、理論模型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比較分析與歸納總結相結合,主要采用以下幾種研究方法:首先是生命周期評價方法(LCA),文中取絲綢產業這一典型的紡織產業生產過程,采用面向工藝過程的LCA 分析方法對產品制造的全生命周期進行分階段、分環節研究,從原料生產出發到產品生產完成對整個產品生產的工藝過程的環境負荷進行分析,來確定生產階段的主要環境壓力,并編制從生產制造各階段的環境排放清單和總體生命周期清單。根據生產過程中各階段的污染排放和環境負荷的評價結果,來確定紡織產業生產污染排放特征及其環境影響,并為紡織產業生產的環境管理提供改進意見和決策支撐。其次是水足跡核算方法,運用工業水資源消耗以新鮮用水計量,而廢水排放含有污染物,兩者的性質不同,應用碳足跡的方法可以使兩者折算成統一量綱,把“水資源”“水環境”兩個因素復合成“水資源環境”一個因素,實現與工業經濟增長的耦合分析。然后在第六章中運用案例分析法,根據國內外紡織產業節能減排制度演進規律,結合近年來,中國紡織產業節能減排政策,剖析紡織產業節能減排制度供給對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因素,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由于作者調研充分,思考深入,因此本書形成了一些創新性觀點和見解。從國內外同類研究成果來看,本研究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色與創新:

一是從全產業鏈和全生命周期的視角剖析節能減排制度對于企業績效影響,研究視角更加全面和系統。相較于以往研究,本書的研究視角由制度的單一作用轉向了其對于全產業鏈和全生命周期研究的全新視角。傳統研究大都聚焦于產業中的某單一環節,就該環節的單一制度作用進行有效的探討。眾多政策的制定缺乏一定的戰略和系統性,使得政策的平均力度不但沒有增加反而逐漸降低。本書則從更加系統的角度,從全產業鏈和全生命周期視角出發,來探究節能減排制度對于處于產業鏈不同層次以及不同生命周期的企業具有怎樣的作用效果,進而為節能減排制度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提供經驗依據,這一做法不僅可以突破目前學術界僅從單一角度來研究紡織產業污染治理問題的局限性,同時也將豐富和提升我國產業環境管理和循環經濟研究的理論水平與現實應用。多角度綜合分析的方法使得本研究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全面提高。

二是對我國節能減排制度對于紡織產業的綜合作用進行探究,拓展了制度理論框架體系。本書所使用的拓展3×3矩陣的理論框架體系表明,制度研究不僅要從單一環節、單一制度出發,更要有全局視野、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系統論視角,形成制度合力,進行綜合研究,并構建起制度體系的工具箱,對制度體系工具箱內的制度和制度之間、制度和全產業鏈之間的關系進行逐一分析。這一拓展理論框架體系基于轉型升級理論、環境規制理論和制度演化理論三大理論基礎,運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碳足跡核算法和仿真模擬法等三種研究方法,構建了強制性制度、市場激勵性制度、公眾參與性制度三大制度體系,并最終匯合形成了本書的拓展理論框架體系。

三是研究中小民營紡織企業所面臨的節能減排制度壓力,與現實難題相貼切。對于處在紡織產業鏈不同層次以及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紡織企業來說,節能減排制度直接或者通過誘致性技術變遷以及誘致性制度變遷等間接的作用途徑,對企業生產能耗和污染排放的影響具有不同的作用。這些研究成果對于中國節能減排制度更加精準有效地作用于不同的紡織企業,更好地緩解紡織企業所面臨的節能減排制度壓力都將具有一定的政策啟示。

沈滿洪

浙江農林大學黨委書記

中國生態經濟學學會副理事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甸县| 太原市| 屯昌县| 鲁甸县| 和田县| 渝中区| 尼木县| 泸州市| 荆门市| 临夏市| 射阳县| 贵定县| 克什克腾旗| 黑龙江省| 浦北县| 都江堰市| 光山县| 杂多县| 潢川县| 扬中市| 习水县| 平山县| 信丰县| 普安县| 麻栗坡县| 霸州市| 建瓯市| 铜鼓县| 涿州市| 连平县| 晋江市| 荆门市| 红原县| 绥阳县| 镇康县| 会昌县| 福海县| 上栗县| 怀柔区| 察雅县| 洪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