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中國農村社會,從費孝通先生所記述的19世紀30年代至今,雖然社會背景發生了劇烈的改變,但農村中的基本社會群體仍然是家庭。一切活動依舊圍繞家庭這個核心展開。

本書基于對江西省吉安市渼陂村的實地調研,細致描述了中國農村的家庭結構、親屬網絡、財產繼承、日常生活、農業生產、非農就業等家庭基本特征,以及村辦企業、貿易信貸、土地制度、鄉村治理等鄉村基礎制度,它旨在向讀者展示中國農村文化、經濟和社會變遷的蛛絲馬跡。恰如費孝通老先生在《江村經濟》一書中所述,如果要實現社會制度的成功變革,對社會制度的細致觀察是必須的,鄉村調查就是這些細致觀察和分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江村經濟》成文時費老說,“中國越來越迫切地需要這種知識,因為這個國家再也承擔不起因失誤而損耗的任何財富和能量了”。今日的中國,雖然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成就,但仍面臨著巨大的外部挑戰和內部發展壓力,仍需砥礪前行,所以今天我們依然承擔不起失誤所帶來的損耗,我們仍需要通過細致觀察來提供客觀的知識。希冀本書可以豐富鄉村調查的案例,并為中國農村的進一步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不同于《江村經濟》時期,中國農村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已不再是傳統農業文明與西方文明之間的沖撞,而是城鎮化背景下的人口流失與產業轉型。對中國農村而言,當下或是最難的時代。伴隨著人口由農村向城鎮的不斷遷移以及大量的外出務工潮,農村原有的社會網絡和傳統文化逐步瓦解,加速的人口老齡化抽離了農村的朝氣,部分村莊面臨著消亡的危險,農業生產也不再能獨立維持農村家庭的生計。多重挑戰下,許多農民失去了對未來的方向,變得無所適從。與此同時,對中國農村而言,當下又或是最好的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的精準扶貧戰略給農村帶來了大量的扶貧資金、扶貧技術與配套政策,這為中國農村的轉型與再次繁榮奠定了物質基礎和政策基礎,廣大農民可以輕裝上陣,重塑中國農村的經濟、生活、制度和文化。在這樣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代,農村的真實需求、多種農村政策的政策效果、農民行為方式的轉變以及整體社會變革的演進,都需要被認真地審視。

村莊,其表象是農戶的聚集居住單位;其內涵是農戶的經濟合作單位、社交網絡單位、血緣延續單位和文化傳承單位。因此村莊也是鄉村調查的基本單位。本書選擇的調研地點是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的渼陂村。選擇渼陂村為調研區域的原因有三。一是渼陂村有著悠久的歷史。渼陂村始建于南宋初年,宋元時,其按照古代宗法制度,建祠堂,修族譜,訂族規,奉行“耕讀為身家之本”。宗法制度雖然隨著時代進步而逐步弱化,但仍延續傳承至今,在當下的渼陂村,我們依然可以見到傳統農耕文明的印記。二是渼陂村曾有過繁榮的商業。明代中后期,歷史十大商幫之一的江右幫興起,渼陂村地處富水河中下游,其作為貿易集散地而逐漸繁榮,延續到清代后,渼陂村一度南北日雜、蘇洋廣貨、進口藥品,無所不有,盛極一時。三是渼陂村在經歷了衰落后,重新找到了轉型的方向。民國時期,由于軍閥混戰和富水河河道變窄,渼陂村的商業逐步沒落,被迫回歸以農業生產為主的生計模式。改革開放以后,由于較大的城鄉收入差距,渼陂村與大部分村莊一樣經歷了大規模的人口外流,人口老齡化嚴重,農業生產也不再能產生足夠的收入來維持農民消費,渼陂村被迫要尋找新的生計模式。渼陂村最終選擇利用村內保留的367棟明清建筑開展文化旅游業,并于2008年被評定為4A級旅游景區,旅游業也逐步成為渼陂村的支柱產業。

本書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2018年《經濟學社會實踐》課程的調查成果,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NSD)是北京大學的一個以經濟學為基礎的多學科綜合性學院,前身是林毅夫等六位海歸經濟學博士于1994年創立的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CCER),隨著更多學者的加入以及科研和教學等方面的拓展,2008年改名為國家發展研究院(簡稱國發院)。從2017年秋季起,國發院開始招收國家發展方向的本科生,培養以經濟學為基礎,并通曉哲學、歷史和政治學等人文社會科學基本原理的綜合型人才。

國發院非常注重學生在社會實踐方面的投入,我們鼓勵本科學生通過基層實踐,對于中國的現實問題有自己的認識,因此,國發院為本科生開設經濟學社會實踐項目,希望在假期帶領學生深入鄉村,了解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情況。

國發院已經與江西省吉安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吉安市的大力支持與協調下,我們得以帶領2016級本科學生,前往江西省吉安市渼陂村進行深度調查并完成調查報告。在調研期間,學生克服了艱苦的調研環境,并且堅持及時整理調研數據,每晚集中討論調研體會,匯報調研成果,聽取大家提出的建議,不斷打磨完善實踐報告。在實踐期間與實踐結束后,也不斷查閱縣志與網上可得的歷史資料,努力厘清當地發展脈絡與重大歷史事件,結合渼陂村現狀,分析研究這其中反映出的中國鄉村的變遷。調研結束返校后,學生以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為范式,以江西渼陂村從古至今的發展脈絡為線索完成了調研報告,詳盡講述了以渼陂村為代表的中國典型村落的發展現狀及其背后的經濟學邏輯。

課題組成員及分工:劉舸帆、胡毅喆、趙雅慧、徐臻陽、王浩潔、郭天翊、鄧弘毅、袁錫林、王婕茹、王昱博、蔡韋成、唐何文嘉、夏宏遠、吳旌、張雅喬、戴文奇、姚金汝、楊竣浩、謝添、鄔昕瑞、張浩嵩、王子童、程丹旭、肖貝佳、吳宛睿、王雨嘉、尚昱丞、李鴻丞、孟星辰、劉子毅。三十位同學分為十組,三人一組,就家庭、親屬關系、財產與繼承、鄉村治理結構、鄉村生活方式、農村產業結構、非農就業、商品流通/貿易/信貸,土地制度等課題分組,有針對性地研究中國鄉村的變遷脈絡,撰寫出上萬字的實踐報告,以小見大理解世界經濟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峡市| 宜城市| 图木舒克市| 孝感市| 娱乐| 曲松县| 奉新县| 仁布县| 建阳市| 天全县| 循化| 孙吴县| 松潘县| 临漳县| 浮梁县| 孝昌县| 蒙城县| 织金县| 民乐县| 维西| 东辽县| 凌海市| 沁源县| 吉林省| 和田市| 海兴县| 德令哈市| 安康市| 米泉市| 武鸣县| 五河县| 义乌市| 冀州市| 定边县| 玉环县| 平安县| 濮阳县| 阳城县| 祁门县| 双牌县| 长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