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生活還需眼前的茍且
- 不完美的人生,卻有別樣的精彩
- 四處流浪的貓
- 1016字
- 2021-09-06 00:55:43
曾經有一句很火“這個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與遠方。”不知有多少被這句話所觸動過,也為之付出了行動。當初吳好運學生時代,也曾對這種生活羨慕過,沒事喝著茶,吃著點心,望著天空,看著大海,人生何必只在乎眼前的茍且呢?也曾幻想著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種田園生活,也曾羨慕東坡居士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可是等好運長大后才發現,當初要去尋找詩和遠方的那個人最終敗給了眼前的茍且;而“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種生活在那個飽受戰爭摧殘的年代多少人羨慕不已;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東坡居士,其實也有一顆“西北望,射天狼”的拳拳報國之心。
曾經有一篇文章,痛批戴老師沒有文人的風骨,敗壞文人風氣,吳好運當時也很贊同作者的話。文人就應該有傲骨“不為五斗米折腰”,就應該有李白的“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傲氣。當初戴老師在節目上的一句話“我連妻子買藥的錢都付不起,要這個風骨有什么用!”
如今想想,文人的風骨真的比命還重要嗎?詩和遠方真的比眼前的茍且還重要嗎?李白的豪邁與風骨離不開他千兩黃金,蘇軾的豪邁離不開他的家族。所以說如果你想擁有文人的風骨,你的有那個實力和地位。倘若你沒有那份實力的話,還是老老實實過好當下的生活,不要去想詩和遠方。詩和遠方固然很美好,我們可暫且稱之為生活,而現實社會又有幾個人能真正的生活呢?大多數的人都是為了活著,而不是生活。
吳好運思量了許久,突然發現讀到現在的書都是教自己如何去生活,可是卻和社會格格不入。到了社會,社會對你的要求不是如何生活,而是要你如何去活著。
熟練的打開求職軟件,仔細的尋找了一下,投了幾家輔導機構。由于傷還沒有完全康復,只能投一些不費體力的工作。
投完了簡歷后,好運決定在找一份兼職。尋找了好久,發現基本都是刷單這種風險很大的兼職。無奈之下只好找了一份工資不是太高,也不是太累的兼職,超市店員。找好兼職,投好簡歷,看著家里基本也沒有吃的東西了,好運決定去超市里買點吃的東西。
漫步在馬路上,感受著周圍的車水馬龍,好運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仿佛整個世間的車水馬龍都與他無關,又仿佛他與這熱鬧的環境所不匹配吧。
不一會兒便走到了超市,簡單買了點泡面和面包就準回家。就當他準備回家時,超市門口突然出來一個人,一個雖不是美麗,但卻讓人煥然一新。女子緩緩地走向超市里面,不停地選找什么,不過似乎好像沒有她想要的東西,于是失望地離開了。
好運的視野一直伴隨著女子的離開才回過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