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十多年前編過的這本書,為重版做些準備工作。令我不可思議的是,除了發黃的紙張和粗劣的鉛排字顯露出當年書籍的簡陋,竟仍然讓人感覺到作品語言的精致和意蘊的深邃。這不禁令我感嘆當今不少出版物空有一副漂亮的外表,翻開卻“缺斤短兩”。而這本書是有份量的,值得人們細細地咀嚼,否則你就難以理解作者怎么會在十年之后寫出《塵埃落定》,由此走上中國當代文壇的最髙殿堂。
最早編這本書時我尚未曾與書的作者謀面...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全書完
拿起十多年前編過的這本書,為重版做些準備工作。令我不可思議的是,除了發黃的紙張和粗劣的鉛排字顯露出當年書籍的簡陋,竟仍然讓人感覺到作品語言的精致和意蘊的深邃。這不禁令我感嘆當今不少出版物空有一副漂亮的外表,翻開卻“缺斤短兩”。而這本書是有份量的,值得人們細細地咀嚼,否則你就難以理解作者怎么會在十年之后寫出《塵埃落定》,由此走上中國當代文壇的最髙殿堂。
最早編這本書時我尚未曾與書的作者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