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與眾不同
- 盛世皇妃:娘娘今天又去破案了
- 云深無跡
- 2154字
- 2021-08-28 12:04:17
“啊???父親——我不同意——”
文穆青心說,這是什么啊?胡府的小姐他偶爾見過幾次,雖然人貌美如花,但壓根他就沒有迎娶的心思。
一聽兒子又是如此,文謹明氣得面上青白不定,最后干脆拂袖而去。
文穆青這才想起正事,急匆匆追上父親的腳步,“父親,孩兒跟那位賢弟多聊一會是因為一事——父親,您猜方才我遇上誰了?”
聽完文穆青的話,文謹明神色凝重起來,“這么說馮太監的消息是可靠的了?皇上已然來到應天府,這得趕緊告知知府大人.......”
隨后又囑咐文穆青,“那些讀書人成天不思進取,拿我文府說事,不知道哪句話被人聽了去編排給我文府帶來禍患。如今朝中首輔張大人病重,幾位輔政大臣也都年老,那些碎嘴的大臣總想彈劾我們文家,只恨不能我們和戚家的下場一樣。好在皇上雖然年輕,可這些年深入民間,不是那么容易被他們糊弄的。咱們一定要謹言慎行,和那些民間的讀書人少來往......”
聽明白了吧?少和那些個空有嘴上功夫的讀書人尤其那個俊俏讀書男人來往!
“還有,胡大人說過,若你不愿在應天府內謀個差使,他將推薦你去京城禮部,我看行.......”
去京城?快拉倒吧!
“父親,我哪兒也不去!我覺得平日在崇正書院寫寫畫畫挺好!”
應天府里,一早知府劉大人就起來了。
洗漱完后趁著涼快練了會劍,便匆匆走向府衙辦公的地方,進行本次考試的收尾工作。
應天府下轄八縣,十多個政治機構,人口達120萬,系本朝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這每天多少事,忙得他如陀螺般,偏偏皇上又別出心裁讓應天府招賢納才。
秋闈眼看要到,提前折騰這一回也不知道皇上為何有此心思。
翻閱著呈上來的中榜考生那形形色色的文章,他微微皺起眉頭。
這次考試雖然有題目,但基本可以理解為自擬,考生可以從各角度來論述,這種考法還真是從未有過,但也看得出皇上是想讓讀書人不拘泥于之前的書本,更多來自由發揮,明眼人也能體會到皇上的意思,想聽聽讀書人真正內心所想。
應天府官員對應試者的卷子進行集體評判,因論述側重點不一,各官員爭論比較大的只能放棄,從中選擇一些意見統一的擇優發榜。
如今丙等中榜的已經發下去了,再就是乙等和甲等的了。
由于評判意見分歧較大,都集中到劉知府這里讓他定奪,他因此要更加慎重才對。
看了幾篇之后,劉知府不覺暗暗贊嘆,有思想有深度的好文章真的不少,讀來也是令人耳目一新,水平甚至超越先前的舉人、堪比進士。
正讀到興頭處,聽到屬下來報,說有人來訪。
劉知府不以為意,這么早誰會來,少不了又是家里有考生來打探消息連帶說情暗示的。
他不悅道,“沒看見本府正在忙于看卷嗎?不見!”
不一會,屬下又回來了,一臉為難,“大人,來人讓我給您遞上這個。”
劉知府抬頭,接過折扇打開,先是愣了一下,隨后扔下筆,一邊忙不迭整裝出門一邊斥道,“沒眼力的東西,方才怎么不提醒本府?”
朝中傳言皇上多日未上朝,原來是到這里微服私訪來了。
皇上來得突然,也不知道出來幾日了,在應天府呆了多久,是為何事而來,一路上都看到了聽到了什么.......
劉知府匆匆接駕路上,心思可謂百轉千回。
當今皇上自十歲登基以來,由李太后和張居正等首輔大人輔政,皇上時不時地出宮體察民情。
劉知府心想,自打他上任以來,應天府按照朝廷要求,整頓吏治,對各級官吏進行考察,征糧征稅,也未出過紕漏,且民生安定,日漸繁榮,這些應該是有目共睹的.......
這么一想,稍稍安心了些。
只一樁,據說這次民間海選能人志士的考試是皇上臨時起意擬題,如今皇上還親自到了這里,難道皇上是單為此事而來?又為什么如此重視呢?
話說回來,這圣上心意,豈是他一介官吏能揣摩得了的,他照章辦事就好。
.......
皇上身邊的人已然囑咐,皇上微服出訪,不宜驚動旁人,因此直到進了正堂摒退所有人后,劉知府才行過大禮,又吩咐人趕緊上好茶。
此刻,皇上朱翊鈞坐于正堂上,劉知府則恭恭敬敬站立一旁。
“方才朕在應天府里轉了一圈,背山靠水,幽幽竹林、小橋流水、蟬鳴鳥語,應天府果然是好地方。”
見劉知府有些拘謹,他和氣道,“劉大人你也坐吧,朕順道過來瞧瞧,沒有打擾你吧?”
劉知府端坐椅子上,望向皇上。
長身玉立,眉目英挺,面容淡淡,身著暗紋青色常服,手中折扇輕搖。
身為應天巡撫,他打交道最多的是朝廷大員,只是遠距離見過這個年輕的皇上幾次,甚至見過首輔張居正大人的次數都多過皇上。
天子就是天子,看似閑閑,但到底天皇貴胄,氣場壓人。
“皇上能來此地,是臣及應天府子民之福,臣方才慢待于皇上,還請皇上恕罪。”
皇上微微一笑,放下手里的茶盞,“朕知道你顧慮什么,怕有人為考生說情,朕不怪你——朕來此是想聽聽此次考試的情況。”
劉大人聞言心里一暖,傳言皇上年輕貪玩,不理政務,還不近人情,這不挺體諒下屬的嗎?
當下不敢馬虎,迅速理理思路,清清嗓子,回道,“回皇上,本次考試發榜文呢后,于五日前崇正書院開考,考生共計五百一十五人,當天共收到考卷五百一十張,作廢五張。經應天府集體評判,擇優選出四十五人,其中甲等五人,乙等十五人,丙等二十五人,今兒剛發榜貼出丙等人選......甲等則事關重大,臣正要再核一遍,擇日再發。”
匯報完后,劉大人命人端來一個用紅錦遮蓋的托盤,“皇上,這就是擇優錄取的考生卷子,請皇上過目。”
朱翊鈞放下手中的折扇,翻開眼前的考卷,“朕在路上,時常聽到讀書人抱怨,說起來是些落榜的生員,朕這次讓應天府招考,其實就是想看看那些落選的讀書人是不是真的懷才不遇,朝廷是不是漏選了真正的賢才.......”
劉知府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