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八,取經前的安排
- 淺讀西游記
- 穆鳥老哥
- 2895字
- 2021-08-29 10:30:00
話說如來在天庭露了一手,受到莫大的待遇和尊重,回到靈山免不了炫耀一下,借此機會又開了一個盂蘭盆會。
盂蘭盆會是農歷七月十五佛教徒為超度亡靈所舉行的儀式,七月半也是道教的中元節,也是我們俗話講的鬼節。然后如來又開始講經授課了,也借此機會說四大部洲的南瞻部洲的人喜歡淫樂,喜歡幸災樂禍,喜歡爭強好勝,打打殺殺等等,總之一句話,南瞻部洲那個地方是個水深火熱的地方。我這里有真經三藏可以救他們,但是讓我派人直接送過去,他們蠢笨肯定不會珍惜也不會信,只有從他們那邊找個真心實意信奉我佛教的,還要歷經千辛萬苦,知道我這經書得之不易的信徒取回去才行。
但是派誰去找這樣的取經人呢?如來問了一下誰愿意去,這個肯定不是搶答題,也不是送分題。雖然如來說這是個好差,辦好了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但是如果沒辦好搞砸了肯定又是另一個結果。
這些靈山的佛教徒也不傻,知道領導找人辦事一般只許諾好處,把利益先說出來引誘大家,至于壞處和懲罰嘛,自然是跟好處和利益相反的。
所以只有觀音菩薩站出來接任務了,如來一看是觀音菩薩,也暗自高興啊,這件事也只有觀音能辦好。原著里面描寫如來心中想法是,如來見了,心中大喜道:“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
雖然如來是覺得觀音神通廣大才能去,其實這還不是主要原因。因為佛教神通廣大的神仙比比皆是,比如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等;但是要論智慧以及在民間的知名度和信徒數量,佛教里面除了如來就只有觀音了,如來是不可能親自去的,就只有觀音菩薩了;所以這才是如來認可觀音能辦好此事的原因。
如來又交代觀音,“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云半霧,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取經人。但恐善信難行,我與你五件寶貝。”
如來說這些話是什么意思呢?其實按照現在來解釋就是,你出差這一趟,不準坐飛機,要坐車,要把西天取經的路認好,勘查一下路況然后把路上情況跟取經人說一下。又擔心道路艱辛,取經人來不了,我再給你五件寶貝護航。
如來為什么要這么安排?
這么安排有幾個目的,一是讓觀音菩薩沿途了解一下有沒有厲害的妖怪和難以逾越的障礙,避免取經人半路就被不知情的妖魔鬼怪吃了,耽誤了取經大業;二是取經之路畢竟不會太平坦,后需要在那里設置障礙和關卡也是需要提前研究一下的;三是以防萬一,再給取經人一些防御法寶,告訴一下他路況,讓他有個心理準備好安心上路。
如來給觀音菩薩的五個法寶,袈裟和錫杖給了唐三藏;三個緊箍兒,只有一個是用在了取經人徒弟孫悟空身上,而且還不是最厲害的金箍兒,觀音菩薩私自挪用了兩個;
觀音菩薩為什么后來不按照如來指示把三個金箍兒用在取經人徒弟身上,而是敢私自挪用公物,據為己有?這個后面再分析。
安排好這一切,觀音帶著木吒就出發了。
在靈山腳下遇到了玉真觀金頂大仙,菩薩告訴他,自己奉旨去東土尋找取經人。金頂大仙問菩薩幾時到,菩薩也沒給個具體時間,說是二三年之間或能到。辭了大仙就坐著車走了。
這里也很有意思,靈山是佛教圣地,如來的地盤,但是靈山腳下看守山門的卻是道教真人。按照正常情況,佛教圣地看守大門的應該是佛門弟子才對,但是偏偏是個道人。
雖然西游世界中并沒有說佛道不兩立,但是道觀也好,寺廟也罷,修行的山場等等地方能同時住著兩個派系神仙的場景是很少見的。哪怕就是在現在這個比較包容開明的年代,也是非常稀少的,畢竟各自的教旨是不一樣的。
大膽的猜想一下,這是天庭或者道教有意的安排,是為了隨時了解靈山情況。畢竟靈山在凡間,很多事情天上的神仙是不知道的,所以安排金頂大仙來看著。
佛教在四大部洲,特別是南瞻部洲的信徒幾乎沒有,而道教昌盛。佛教中人如果想下山布道招攬信眾,或者有信佛之人來靈山朝圣,都是要經過這個玉真觀的,而這個這個金頂大仙就能知道這一切。然后能及時傳達到天庭和道祖太上老君那里,天庭玉帝和老君就知道如來要干什么了。這樣也能解釋一下如來搞佛教東進,擴大地盤的時候,太上老君立即派自己的童子青牛在取經路上阻攔的原因了。
菩薩和木吒一路向東,在弱水三千的流沙河遇到了取經隊伍的第一個人——沙僧。
這沙僧長相十分丑陋,而且看到菩薩一行二話不說就要抓他們吃。木吒跟他打了一架不分勝負,后來知道這是惠岸尊者和觀音菩薩,才趕緊磕頭認錯。說了自己是天上的卷簾大將,因為蟠桃會打碎了一個玻璃杯而被玉帝發下界嚴懲。
菩薩教他他入了沙門,免了刑罰,賜了法名讓他在此等候取經人。兩人又繼續沿路東去,在福陵山遇到了豬八戒。
豬八戒長得也很丑惡,看到菩薩兩人路過就跳出來要抓他們吃。木吒又跟他打了一架,菩薩現身后,才趕緊磕頭認錯。說了自己是天蓬元帥,因為蟠桃會上酒后調戲仙女被貶下界為妖,靠吃人度日。
菩薩勸他從善做取經人徒弟,免遭災障,賜了他法名讓他在此等候取經人。兩人又繼續向東走,在鷹愁澗遇到了即將遭誅的小白龍。小白龍說自己是因為了燒了殿上明珠被父親告到天庭,玉帝要殺他。菩薩上天庭救了他一命,讓他給取經人當馬,在此靜候取經人。
菩薩兩人繼續向東土走,路過五行山的時候,菩薩看到孫悟空在此被鎮壓,然后告訴孫悟空想要出來就要皈依佛門,一心向善做取經人的徒弟才行。孫悟空當然滿口答應,早就想快點逃出牢籠了。辦完這些時候,菩薩兩人也差不多到了東土了,開始尋找取經人。
從觀音菩薩這一路東行,收伏取經隊伍的四人這里面可以看出很多東西的。
1,菩薩收伏沙僧和豬八戒的時候,這兩人都不認識菩薩的,而且也不認識木吒。但是一聽說是菩薩后,都嚇得趕緊跪下認錯,說明觀音菩薩真人不露相威名遠播。而且那些山神土地,城隍社令知道菩薩來了都一個個心驚膽戰,誠惶誠恐,更是從側面說明觀音菩薩是個狠人。
(肯定有人說沙僧和八戒不認識菩薩是因為菩薩下界變了法相,所以不認識。但是后面的小白龍和孫悟空卻都能認出菩薩的,菩薩不可能在沙僧和八戒面前菩薩變了法相在小白龍和悟空面前又是真相,最多菩薩兩人換了幾套衣服而已。并且原文說了菩薩到了東土后兩人才變成兩個疥癩游僧的,說明在此之前菩薩兩人都是真身,改的可能就是自己的穿衣風格行裝。再說這些大神仙一般都有自己的獨特標示和神仙光環,所以說沙僧和八戒沒認出菩薩,說明菩薩平時還是很低調的,但是是個厲害的角色。)
2,菩薩一路東行,遇到的幾個妖怪就是這沙僧八戒小白龍和孫悟空,并沒有其他妖怪。而且這四人又都是為取經人準備的徒弟保鏢,并且取的名字都是“悟”字輩,是不是巧合?還是早有安排?從這里面都可以看出答案,他們幾人都是被安排好的了。至于為什么沒有遇到其他妖怪,這個就很好解釋了,有的是那些妖怪還沒下界(比如金角銀角大王);有的是是那些妖怪知道菩薩來巡視了,都躲起來了安分守己的做起了“良好市民”,避過了風頭再出來;有的是菩薩沒有巡視到位漏過了等等;總之這四人剛好在后面的取經隊伍里分工明確,各有其責,為唐僧的取經之行鋪好了路,五缺一的隊伍已經形成。
3,菩薩這一行,收伏四人的方式也不一樣。沙僧八戒是被動點化的,小白龍是求菩薩點化的,孫悟空是菩薩主動點化的。而且這四人都是犯罪分子,有罪之身,在服刑期間,為了將功贖罪,脫離苦海愿意被點化。這也恰好印證了觀音菩薩是個大慈大悲“普度眾生”的好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