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一人不入廟,兩人不觀井,三人不抬木。
西游記里有一回講的故事里面就有一個“兩人觀井”的結局。
原著第三十六回到第三十九回里面講了唐僧師徒一行路過烏雞國發生的故事。
這個故事無論看過原著的還是89版電視劇的都耳熟能詳,不做過多贅述。
這里面要分析的是故事里面所蘊含的東西。
先來說說這個烏雞國王。
原文里面借用文殊菩薩的話:“你不知道,當初這烏雞國王,好善齋僧,佛差我來度他歸西,早證金身羅漢。”
從文殊菩薩的話中可以知道,這烏雞國王是個善人。
烏雞國王魂魄找唐僧的時候也說自己是因為本國連年干旱,民不聊生,于是開倉放糧救濟百姓,還大赦天下,以求風調雨順。后來國庫糧錢全部用完了,就停發百官俸祿,自己也以身作則節衣縮食,共度難關。這時候有一個道人幫他求得雨來,救萬民于水火,于是跟他八拜之交,共享國富。
由此可見這國王確實是一個有大德的人,在古代應該算是一代賢君了!
然而,這么一位善良的國君卻遭到了最慘的“回報”!
先是被八拜之交的“兄弟”推下井謀害了性命不說,還被取而代之,冒充烏雞國國王盡享三宮六院之艷福,文武百官之跪禮,普天黎民之敬仰!
(這可比“奪妻之恨不共戴天”還要大得多!)
然后作為冤魂還申訴無門,“他的神通廣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與他會酒,海龍王盡與他有親;東岳天齊是他的好友,十代閻君是他的異兄弟。”
(當國王被害死做了鬼還無處申冤,難以報仇,俗語有句話說“做鬼也不放過你”,但是這個烏雞國王卻還在做冤魂!)
最后被唐僧師徒所救,既沒能討回公道也沒有成“金身羅漢”還要對始作俑者的信徒們感恩戴德!
試問,還有誰比這個烏雞國王還倒霉,還要慘的人么?
以前看影視,唐僧師徒這一“難”幾乎講的都很淺顯,影視里面幾乎沒有可以凸顯出國王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所以當初也把這一個故事當作普通的“一集”來看,但是現在再次細品,不由覺得心驚膽戰!
西天取經最后,菩薩查記錄的時候,這個故事當作了取經團隊八十一難的其中一難。
現在看看,這一難與其說是“取經人的劫難”倒不如說是“烏雞國王的劫難”更合理!
之前說過,西游記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就是幾方大勢力之間達成的共識,是以佛派如來為首,天庭玉帝領銜,一起策劃的“政治任務”,道派無論愿不愿意都已經改變不了的事實。
這一回再次佐證了這一點。
先看這位“道人”,它實際上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青毛獅子!
文殊菩薩的坐騎,自然就是佛派的人馬。
但是他下凡去幫助烏雞國王的時候卻變做“全真”,全真是道教的一派,也就是道士。
你說你好好一個佛派的神仙,干嘛要變做一個道士來做“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