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版法規專輯:行政法(2018年版)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2966字
- 2021-09-17 18:47:31
第六章 監督檢查
第六十條 【行政許可層級監督】上級行政機關應當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督檢查,及時糾正行政許可實施中的違法行為。
第六十一條 【對被許可人的監督】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監督制度,通過核查反映被許可人從事行政許可事項活動情況的有關材料,履行監督責任。
行政機關依法對被許可人從事行政許可事項的活動進行監督檢查時,應當將監督檢查的情況和處理結果予以記錄,由監督檢查人員簽字后歸檔。公眾有權查閱行政機關監督檢查記錄。
行政機關應當創造條件,實現與被許可人、其他有關行政機關的計算機檔案系統互聯,核查被許可人從事行政許可事項活動情況。
第六十二條 【抽樣檢查、檢驗、檢測和實地檢查、定期檢驗】行政機關可以對被許可人生產經營的產品依法進行抽樣檢查、檢驗、檢測,對其生產經營場所依法進行實地檢查。檢查時,行政機關可以依法查閱或者要求被許可人報送有關材料;被許可人應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材料。
行政機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設備、設施進行定期檢驗。對檢驗合格的,行政機關應當發給相應的證明文件。
注釋 1.需要強調的是,本條一方面規定行政機關可以采取抽樣檢查、檢驗、檢測和實地檢查等方式對被許可人從事被許可事項的活動進行監督檢查;另一方面,本條規定實際上也是對行政機關進行實地檢查等方式的限制,只有在必要的情況下,行政機關才能依法采取實地檢查等方式。
2.定期檢驗(包括年檢)是行政機關對被許可人是否依法從事有關行政許可事項活動的監督檢查手段,不是行政許可。在實施年檢中,要防止把年檢轉為或者變相轉為行政許可。
對過去實踐中名為“年檢”實為“許可”的管理手段(比如規定,未申請年檢或者未通過年檢,當事人就不能從事相關活動),要按照行政許可法有關行政許可的規定進行規范。
第六十三條 【行政機關實施監督檢查時應當遵守的紀律】行政機關實施監督檢查,不得妨礙被許可人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許可人的財物,不得謀取其他利益。
注釋 行政機關實施監督檢查時,完全可能通過抽取被許可人市場銷售的產品、物品實現,而不必進入企業生產經營場所抽取產品、物品,妨礙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能夠一次監督檢查就能發現問題、認定被許可人是否依法從事行政許可事項活動的,行政機關不宜重復檢查。
第六十四條 【行政許可的監督檢查實行屬地管轄、有關行政機關之間應當相互協作】被許可人在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管轄區域外違法從事行政許可事項活動的,違法行為發生地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將被許可人的違法事實、處理結果抄告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
注釋 本條實際上規定了屬地管轄的原則:被許可人違法從事行政許可事項活動的,由違法行為發生地行政機關進行核實并依法作出處理。但違法行為發生地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將被許可人的違法事實、處理結果抄告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
第六十五條 【個人、組織對被許可人的活動實施監督】個人和組織發現違法從事行政許可事項的活動,有權向行政機關舉報,行政機關應當及時核實、處理。
第六十六條 【對開發利用有限自然資源、公共資源的被許可人的監督】被許可人未依法履行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義務或者未依法履行利用公共資源義務的,行政機關應當責令限期改正;被許可人在規定期限內不改正的,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理。
第六十七條 【對特定行業市場準入的被許可人的監督】取得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業的市場準入行政許可的被許可人,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服務標準、資費標準和行政機關依法規定的條件,向用戶提供安全、方便、穩定和價格合理的服務,并履行普遍服務的義務;未經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批準,不得擅自停業、歇業。
被許可人不履行前款規定的義務的,行政機關應當責令限期改正,或者依法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其履行義務。
注釋 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業,就是通常所稱的自然壟斷行業,如鐵路交通、民航、電信、郵政、電力以及城市供水、供氣等行業。對于這類行業,國家一般都對其服務標準、價格、服務質量及普遍服務的義務等作出了相應的規定;這些行業的被許可人不得擅自停業、歇業,因特殊原因需要停業、歇業的,也必須報經原作出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批準,并有相應的替代其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方案。
第六十八條 【對重要設備、設施的設計、建造、安裝和使用單位的監督】對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設備、設施,行政機關應當督促設計、建造、安裝和使用單位建立相應的自檢制度。
行政機關在監督檢查時,發現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設備、設施存在安全隱患的,應當責令停止建造、安裝和使用,并責令設計、建造、安裝和使用單位立即改正。
第六十九條 【行政許可的撤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或者其上級行政機關,根據利害關系人的請求或者依據職權,可以撤銷行政許可:
(一)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作出準予行政許可決定的;
(二)超越法定職權作出準予行政許可決定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作出準予行政許可決定的;
(四)對不具備申請資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準予行政許可的;
(五)依法可以撤銷行政許可的其他情形。
被許可人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的,應當予以撤銷。
依照前兩款的規定撤銷行政許可,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不予撤銷。
依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撤銷行政許可,被許可人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賠償。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撤銷行政許可的,被許可人基于行政許可取得的利益不受保護。
注釋 申請人是否符合法定條件,其認定依據也只能是法律、法規和符合法律規定的規章,行政機關在無法定授權的情況下自行規定的條件不能用來作為認定申請人是否應當取得行政許可的條件。行政機關需要慎重行使撤銷權,必須權衡各種利益后作出合理的決定:撤銷行政許可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危害的,不予撤銷;撤銷行政許可維護的公共利益明顯小于維持行政許可決定保護的被許可人的利益及維護社會關系穩定所體現的利益的,不予撤銷;只有當撤銷行政許可保護的公共利益明顯大于維持行政許可體現的利益時,行政機關才可以撤銷行政許可。
第七十條 【行政許可的注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辦理有關行政許可的注銷手續:
(一)行政許可有效期屆滿未延續的;
(二)賦予公民特定資格的行政許可,該公民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
(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終止的;
(四)行政許可依法被撤銷、撤回,或者行政許可證件依法被吊銷的;
(五)因不可抗力導致行政許可事項無法實施的;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應當注銷行政許可的其他情形。
注釋 1.注銷的前提是出現了使行政許可失去效力的特定事實。行政機關注銷行政許可,應當作出書面決定,告知申請人注銷的理由、依據。
2.根據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行政許可法有關撤回行政許可的規定,不適用于行政許可法實施前作出的行政行為。根據行政許可法的規定,撤回行政許可的適用前提是相對人已經取得的行政許可合法,而且撤回許可必須是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適用情形包括:(1)行政許可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2)行政許可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撤回行政許可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作出撤回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予以補償。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律法規全書(含典型案例及文書范本)(2017年版)
- 社會治理法治化研究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用版)(2019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與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全書(含相關政策及典型案例)(2017年版)
- 道路交通案件辦案高效手冊:辦案高效手冊叢書
- 行政強制法論: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
- 公安法律適用全書:治安、刑偵、戶籍、消防、信息安全
- 國家賠償案件中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疑難問題實證研究
- 司法行政研究(第五卷)司法行政工作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理論研討會專輯(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釋義(2018年版)
- 中國非營利組織法前沿問題
- 論行政法上的意思表示:兼論行政行為構成中的意識要件
-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附配套規定(2012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配套解讀與案例注釋
- 文化法學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