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注解與配套(含教育法)
-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 1252字
- 2021-10-14 16:22:52
適用導引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以下簡稱《義務教育法》)是調整義務教育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各類社會關系的一部重要法律。這部法于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該法自頒布施行以來,對于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質,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義務教育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有必要完善有關義務教育制度,對《義務教育法》進行修訂。修訂的《義務教育法》由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于2006年6月29日表決通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2006年《義務教育法》主要作了以下修訂:(1)從結構上講,修訂前的法律未有分章,修訂后的法律分為八章規定,即總則、學生、學校、教師、教育教學、經費保障、法律責任和附則八章。(2)從內容上講,修訂后的法律有針對性地增加了一些規定。主要是:一是為解決義務教育經費不足的問題,明確了義務教育經費來源等方面的規定;二是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加了規范教學內容等方面的具體措施;三是為解決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不盡合理的問題,強調了學校均衡發展等原則;四是為解決義務教育亂收費等問題,對學校收費等給予了規范;五是為防止義務教育學校時有事故發生的問題,增加了保障學校安全等方面的規定;六是為防止利用義務教育教科書非法牟利等問題,規定了教科書基準價和浮動等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政府為了落實《義務教育法》,已于2005年12月24日和2008年8月12日分別頒布實施了《國務院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和《國務院關于做好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工作的通知》,從而使全國范圍內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全部免費接受教育,以實現真正的免費義務教育。
2006年《義務教育法》的頒布實施,進一步深化了教育體制改革,更大程度地促進了素質教育的發展。它的誕生標志著我國義務教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對全民族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未來的發展,都將產生積極而長遠的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以下簡稱《教育法》)是教育的基本法律,是調整在我國境內各級各類教育活動中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這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于1995年3月18日經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5號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關于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又做了小幅修訂。刪除了鄉鎮級政府收取教育費附加、集資辦學的規定。《教育法》的頒布,為形成內容和諧一致、形式完整統一的教育法律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整個教育法律體系中,《教育法》處于“母法”和“根本大法”的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權威。其他單行的教育法規只是調整和規范某一方面的教育關系或某一項教育工作,都是“子法”。各種單行教育法規的制定和實施,應以《教育法》為依據,不得與《教育法》確立的原則和規范相抵觸。我國教育工作應當全面置于《教育法》的規范之中,它所規定的內容是我們全面依法治教的基本法律依據,是我國依法治教之本。
- 改進道路交通事故糾紛的解決機制 (部門行政法叢書)
- 人工智能法學研究(2018年第1期/總第1期)
- 行政復議法修改展望
- 行政法判例研讀Ⅰ
- 網絡法律評論(第19卷)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法典:注釋法典(2018年版)
- 公安法律適用全書:治安、刑偵、戶籍、消防、信息安全
-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司法解釋理解運用與案例解讀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解讀
-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解讀
- 最高人民法院國家賠償最新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2012—2014卷)
- 文化法學導論
-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商行政管理法典:注釋法典(2012年版)
- 中國行政規定規制研究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2019年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