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注解與配套(含建筑法)(2014年版)
-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 3916字
- 2021-10-14 16:21:00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立法宗旨】[1]
為了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城鄉規劃的制定和實施】
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在規劃區內進行建設活動,必須遵守本法。
本法所稱城鄉規劃,包括城鎮體系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本法所稱規劃區,是指城市、鎮和村莊的建成區以及因城鄉建設和發展需要,必須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規劃區的具體范圍由有關人民政府在組織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中,根據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劃定。
注解
城鄉規劃法確定的法定城鄉規劃體系,體現了一個突出特點,即一級政府、一級規劃、一級事權,下位規劃不得違反上位規劃的原則。規劃作為政府的職能,第一不能超越其行政轄區,第二不能超越法定的行政事權。
根據城鄉規劃法的規定,在我國的城鄉規劃體系中,共分五個層次。(1)國務院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編制全國城鎮規劃體系,并指導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應當說這屬于我國城鄉規劃的基礎和核心,是指導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的綱領。如果上述主管部門未組織編制,將會阻礙我國城鄉總體布局,社會經濟的持續、協調發展必將難以落實。(2)省、自治區人民政府編制省域城鎮體系規劃。這個層次必須以全國城鎮體系規劃作指導,屬于落實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的第一步,影響著本區域內的城鎮空間布局和規劃控制,重大基礎設施的布局,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控制和合理利用。如果這個層次出現偏差,不組織編制,將使全國城鎮體系規劃形同虛設。(3)城市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根據本法的規定,這項義務由城市人民政府來履行。這里的城市,既包括直轄市的城市,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城市,還包括其他城市。這里的國務院確定的城市,主要是指改革開放以來,國務院陸續確定的一些副省級城市,如大連、寧波、汕頭等城市。(4)縣級人民政府編制總體規劃。即縣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其他鎮的總體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5)鄉村規劃。即各鄉人民政府、各村委會所組織的關于本鄉、本村的規劃。
配套
《城市規劃基本術語標準》
第三條【城鄉建設活動與制定城鄉規劃關系】
城市和鎮應當依照本法制定城市規劃和鎮規劃。城市、鎮規劃區內的建設活動應當符合規劃要求。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本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實可行的原則,確定應當制定鄉規劃、村莊規劃的區域。在確定區域內的鄉、村莊,應當依照本法制定規劃,規劃區內的鄉、村莊建設應當符合規劃要求。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勵、指導前款規定以外的區域的鄉、村莊制定和實施鄉規劃、村莊規劃。
第四條【城鄉規劃制定、實施原則】
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應當遵循城鄉統籌、合理布局、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和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資源、能源節約和綜合利用,保護耕地等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傳統風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區域人口發展、國防建設、防災減災和公共衛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在規劃區內進行建設活動,應當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的規定。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在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中合理確定城市、鎮的發展規模、步驟和建設標準。
注解
編制城市規劃,要妥善處理城鄉關系,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體現布局合理、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原則,保護自然與文化資源、體現城市特色,考慮城市安全和國防建設需要。編制城市規劃,對涉及城市發展長期保障的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區域協調發展、風景名勝資源管理、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公共安全和公眾利益等方面的內容,應當確定為必須嚴格執行的強制性內容。
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應當以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省域城鎮體系規劃以及其他上層次法定規劃為依據,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研究城市定位和發展戰略,按照人口與產業、就業崗位的協調發展要求,控制人口規模、提高人口素質,按照有效配置公共資源、改善人居環境的要求,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區域輻射和帶動作用,合理確定城鄉空間布局,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配套
《土地管理法》第22、56、59條;《海域使用管理法》第15條;《氣象法》第12、20條;《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第12條;《體育法》第46條;《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9、10、25、35、40條;《草原法》第20條
第五條【城鄉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銜接】
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以及鄉規劃和村莊規劃的編制,應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
注解
城市建設用地規模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充分利用現有建設用地,不占或者盡量少占農用地。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中建設用地規模不得超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在城市規劃區內、村莊和集鎮規劃區內,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應當符合城市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
第六條【城鄉規劃經費保障】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城鄉規劃的編制和管理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第七條【城鄉規劃修改】
經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是城鄉建設和規劃管理的依據,未經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應用
1.規劃修改的審批程序包括哪些
修改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前,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對原規劃的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并向原審批機關報告;修改設計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強制性內容的,應當先向原審批機關提出專題報告,經同意后,方可編制修改方案。城市、縣、鎮人民政府修改近期建設規劃的,應當將修改后的近期建設規劃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鎮人民代表大會和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原審批機關備案。修改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對修改的必要性進行論證,征求規劃地段內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并向原審批機關提出專題報告,經原審批機關同意后,方可編制修改方案。修改后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依照城鄉規劃法第十九條、第二十條規定審批程序報批。控制性詳細規劃修改設計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的,應當先修改總體規劃。修改鄉規劃、村莊規劃的,應當依照城鄉規劃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審批程序報批。
配套
《城鄉規劃法》第13-16、19、20、22條
第八條【城鄉規劃公開公布】
城鄉規劃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及時公布經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公開的內容除外。
注解
行政機關對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應當主動公開:(1)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2)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3)反映本行政機關機構設置、職能、辦事程序等情況的;(4)其他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應當主動公開的。
配套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9條
第九條【單位和個人的權利義務】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經依法批準并公布的城鄉規劃,服從規劃管理,并有權就涉及其利害關系的建設活動是否符合規劃的要求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查詢。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或者控告違反城鄉規劃的行為。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對舉報或者控告,應當及時受理并組織核查、處理。
應用
2.單位和個人在城鄉規劃工作中享有哪些權利
第一,單位和個人有權就涉及其利害關系的建設活動是否符合規劃的要求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查詢,這是保護單位和個人知情權的體現,也是行政公開的要求,單位和個人有權查詢的對象是涉及其利害關系的建設活動,與己無關的事項不能查詢,查詢的內容是涉及其利害關系的建設活動是否符合規劃;第二,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或者控告違反城鄉規劃的行為。
第十條【采用先進科學技術】
國家鼓勵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增強城鄉規劃的科學性,提高城鄉規劃實施及監督管理的效能。
第十一條【城鄉規劃管理體制】
國務院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
應用
3.國務院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在城鄉規劃工作方面的具體職權包括哪些
國務院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在城鄉規劃工作中享有以下權利:一是組織編制、審批全國城鎮體系規劃;二是審查登記資質條件,實施行政許可;三是組織制定相關辦法和配套規定;四是對舉報或者控告的受理和組織核查、處理工作;五是對全國城鄉規劃進行編制、審批、實施、修改的監督檢查,有權采取城鄉規劃法規定的措施。
4.縣級以上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在城鄉規劃工作方面有哪些具體職權
一是城市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城市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二是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重要地塊的修建性詳細規劃;三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審查登記資質條件,實施行政許可;四是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核發選址意見書;五是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六是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七是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批準在城市、鎮規劃區內的臨時建設;八是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對建設工程是否符合規劃條件予以核實;九是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對城鄉規劃進行編制、審批、實施、修改的監督檢查,有權采取城鄉規劃法規定的措施。
[1] 條文主旨為編者所加,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