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第一章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論

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和本質屬性

命題點①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進程中形成的法治理念。它以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為指導,以新中國民主法治實踐為基礎,繼承和發揚了我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優秀成果,吸收與借鑒了西方法治文明的合理因素,是科學先進的法治理念。要深刻理解、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首先明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

1.法治:法治通常的理解就是法律之治,即通過法律治理國家;同時,法治又指通過法律使權力和權利得到合理配置的社會狀態。法治是人類迄今為止探索出來的治理國家的最合理模式。實施法治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人類社會的共同價值追求。

2.法治理念:法治的理性化觀念。法治理念是對法治的核心內容、本質要求、價值追求、重要使命以及根本保證等法治基本問題的集中概括和系統認識,是謀劃法治戰略的基準,是制定法律的指南,是實施法律的指導,也是理解并遵守法律的參照。各國的法治理念受制并決定于本國的社會性質、政治制度以及經濟、文化和其他社會條件,不同國家的法治理念不可能完全相同,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在法治理念上更是存在著根本性區別。

3.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引導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理性化觀念體系。我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系統化的法治意識形態,反映和指引著社會主義法治的性質、功能、目標方向、價值取向和實現途徑,是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精髓和靈魂,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事業必須長期遵循的指導思想。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集中概括為“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12/1/01;10/1/05)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以社會主義為本質屬性的系統化的法治意識形態。關于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意識形態屬性,下列哪一說法不能成立?(12/1/01)

A.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長期遵循的指導思想

B.是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進程中的重大突破

C.為中國走獨特的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創造了理論前提

D.是建立于我國社會發展階段的正確判斷

A。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開始后才遵循的指導思想,而不是新中國成立后才遵循的,故A項說法錯誤。

命題點②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1)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證社會主義法治的正確方向,依法治國和人民當家作主才會有可靠的政治保證;(2)堅持人民當家作主,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才會有堅實的群眾基礎,才能真正落實執政為民、執法為民的要求;(3)堅持依法治國,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才具有鮮明的時代內涵,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的實現也才能有可靠的法律保障;(4)“三者有機統一”貫穿于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之中,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核心與靈魂。

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的必然要求。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的必然要求,在實踐層面上進一步體現為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1)堅持黨的事業至上,就是要在法治的具體實踐中,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自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加強和維護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2)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就是要在法治的具體實踐中,堅持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全面維護、實現和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把廣大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作為檢驗法治實踐成效的重要標準;(3)堅持憲法法律至上,就是要把嚴格遵守憲法法律作為法治實踐的基本要求,黨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執法和司法必須嚴格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允許有超越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特權,在全社會樹立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樹立執法與司法的公信力,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09/1/01)

2007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提出“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的重要觀點。有關“三個至上”中“憲法法律至上”的理解,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2009/1/01)

A.“憲法法律至上”是指憲法和法律在效力上地位相同,都具有最高效力

B.“憲法法律至上”僅僅強調實現法律效果,是增強全社會法律意識的價值指引

C.肯定“憲法法律至上”是執政黨在思想認識上的一個重大轉變

D.“憲法法律至上”是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的原則,一切國家機關、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

C。堅持憲法法律至上,必須樹立憲法權威,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故A項錯誤。憲法法律至上強調法律效果、社會效果與政治效果的統一,故B項錯誤。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有人民主權原則、基本人權原則、法治原則和權力制約原則,憲法中并未規定憲法法律至上這一原則,故D項錯誤。

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淵源和實踐基礎

命題點③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淵源1.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主要理論源脈。(1)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法的本質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法是階級統治的工具,以及法作為上層建筑必須服務于經濟基礎的思想,正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依法治國、服務大局理念的理論淵源。(2)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民主權和人民民主思想,以及人權和實現“每個人全面而自由發展”的思想,正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執法為民、公平正義理念的理論基礎。(3)列寧關于無產階級專政與社會主義法治的思想,關于執政黨的領導地位的思想,也正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黨的領導理念的重要理論根據。

2.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重要理論依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3.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法律思想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供了重要參照。這使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根植于本民族深厚的歷史文化土壤,顯示出鮮明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

4.西方資本主義法治思想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供了一定的借鑒。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對西方資本主義法治理論的借鑒,一方面在于審慎地參考西方法治理論中有關法治構建與運作的一般性原理,并根據中國國情對這些理論加以理解和詮釋;另一方面體現在關注西方法治的現實發展和變化,適當吸收和參考現代西方實用主義法學以及社會法學派等理論流派強調法律的社會利益,突出法律實際運用的社會功效等觀點和主張,深化對法治實踐與外部

社會聯系的認識。(11/1/06;09/1/02;09/1/03)

1.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主權”的論述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淵源之一。下列哪一憲法原則準確體現了人民主權思想?(11/1/06)

A.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B.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C.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2.下列哪一選項不屬于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淵源?(09/1/02)

A.馬克思主義的人民主權思想

B.馬克思主義有關法的本質和作用的思想

C.研究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方法論

D.新中國成立60年來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1.B。A項是人權思想,C項是平等思想,D項是法治思想。注意人權不等于人民主權,人權是指人的自然權利,而人民主權是指人民享有管理國家的權力。

2.D。D項屬于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實踐基礎,而非理論淵源。

命題點④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實踐基礎

1.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建立于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深刻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立足我國基本國情,把適應中國基本國情作為理念建構的出發點和歸宿。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基本內涵的五個方面,都是在充分考慮中國國情的基礎上提出和闡發的。

2.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建立于對我國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正確判斷,從而更加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對于法治的實際要求。

3.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建立于對我國所處國際地位及國際環境的準確認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提出,為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創造了理論前提,從根本上保證了我國在法治意識形態領域中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保證了我國在法治意識形態領域不受制于人。

4.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建立于對我國法治建設經驗教訓的系統總結。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既體現了黨和國家在長期法治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對社會主義法治的成熟認識,也反映了廣大人民在法治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普遍愿望與真實感受。

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地位和作用

命題點⑤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地位和作用

1.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提出,是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進程中的一個重大突破,凝聚著我們黨幾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大智慧和艱辛探索。

第一,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就在革命根據地進行了一系列法制創建和司法實踐活動,為新中國法治建設積累了有益的經驗。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人民民主專政理論和民主建國的重大方針,1954年制定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制度,為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創造了良好的開端。

第二,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針,特別是1982年憲法的修改與實施,開啟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事業全面推進的歷史進程。

第三,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把依法治國確定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并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載入憲法,在根本大法中確立了法治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地位,對法治事業的各項工作作出了全面籌劃和部署。

第四,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局的高度,在認真總結我國民主法治建設實踐,充分借鑒人類法治文明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這一嶄新概念,確立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指導思想。

2.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事業必須長期遵循的指導思想。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形成并提出,是幾十年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事業所取得的最為重要的成果,它科學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標志著我們黨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了更為全面而系統的認識和把握,對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執政方略有了更為深刻而成熟的認識和把握,是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事業必須長期遵循的指導思想。(09/1/04)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馬克思主義法律觀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有關這一表述,下列哪一說法是不成立的?(09/1/04)

A.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馬克思主義法律觀同中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實際逐漸結合的產物

B.馬克思主義法律觀的中國化進程從新中國成立以后才開始

C.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法律觀中國化的第一次重大創新

D.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提出,解決了建設什么樣的法治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大問題

B。馬克思主義法律觀的中國化進程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已經開始,故B項錯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邑县| 景洪市| 泰州市| 乡宁县| 华亭县| 拉萨市| 吉木萨尔县| 托克逊县| 临夏县| 壤塘县| 长葛市| 福州市| 盐源县| 湖口县| 西安市| 泗阳县| 泸州市| 祁阳县| 洪江市| 将乐县| 峨眉山市| 汉阴县| 余姚市| 平顶山市| 邓州市| 独山县| 介休市| 滨海县| 天等县| 娱乐| 鄂伦春自治旗| 达孜县| 仁寿县| 海丰县| 阿图什市| 康马县| 全州县| 宜阳县| 宁乡县| 赣州市| 义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