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配套解讀與案例注釋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4034字
- 2021-09-10 14:48:33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立法宗旨〕
為了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保護人身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安全及其他合法權益,提高通行效率,制定本法。
條文注釋
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雖在單位管轄范圍但允許社會機動車通行的地方,包括廣場、公共停車場等用于公眾通行的場所。
第二條 〔適用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車輛駕駛人、行人、乘車人以及與道路交通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本法。
條文注釋
機動車,是指以動力裝置驅動或者牽引,上道路行駛的供人員乘用或者用于運送物品以及進行工程專項作業的輪式車輛;非機動車,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驅動,上道路行駛的交通工具,以及雖有動力裝置驅動但設計最高時速、空車質量、外形尺寸符合有關國家標準的殘疾人機動輪椅車、電動自行車等交通工具。
特別指出的是,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等特種車輛也在本法調整的范圍內。
配套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2004年4月30日)
第2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車輛駕駛人、行人、乘車人以及與道路交通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本條例。
第三條 〔基本原則〕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應當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眾的原則,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暢通。
條文注釋
本條規定乃是統領《道路交通安全法》相關程序安排、制度規定、事故處理方式的基本原則。“依法管理”要求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機關不能擅自使用公權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機關可以在何種情形下為何種行為必須有法律明文規定或來自法律法規的授權,行為的程度及程序必須依照法律的規定。“方便群眾”要求無論在立法層面還是在執法層面,都要本著高效便民、公開透明、注重效率的態度。比如在機動車辦理登記的時候登記時間過長、手續繁瑣、辦事程序不透明而導致不公、對機動車和駕駛證不區分情況頻繁檢驗審驗等等就是從根本上違背了“方便群眾”的原則。
配套規定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2008年8月17日)
第2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應當遵循公正、公開、便民、效率的原則。
第四條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及實施〕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適應。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適應道路交通發展的需要,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政策,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并組織實施。
條文注釋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其管理的好壞與整個國家或地區的社會經濟狀況、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政策、文明程度等各方面發展有直接的關系。因此,不能僅靠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一家獨撐門面,要靠各級人民政府的協調調控,只有綜合治理、協同一致才能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搞好。
本條分兩款,主要規定人民政府在宏觀上對保障和實施道路交通管理方面的責任。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職責是一項十分宏觀的規定,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如根據財政狀況決定道路的建設,決定汽車的產業政策、銷售政策,決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人員、設施配備,甚至決定城市的規劃等等。因此,本條第1款的規定是十分概括性的。第2款規定各地方政府可以制定各地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并組織實施,但是必須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政策,不得與其相違背。
配套規定
《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2004年4月30日)
第3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協調機制,組織有關部門對城市建設項目進行交通影響評價,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確定管理目標,制定實施方案。
第五條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管轄〕
國務院公安部門負責全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交通、建設管理部門依據各自職責,負責有關的道路交通工作。
條文注釋
[管轄]
是指各交通安全管理行政部門以及其他負有某些涉及交通安全管理的部門各自的職責范圍及分工狀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管轄問題,于本條體現了我國各國家機關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分工狀態:首先,國務院公安部門統領全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對跨省性的道路交通安全問題進行管理;其次,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分別負責本行政區內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同時,由于道路交通管理是一個涉及方方面面的綜合治理,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交通、建設部門也要依據各自職責,各負其責,與各級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協同配合,共同搞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此外,縣級以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是指縣級以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相當于同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
配套規定
《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2004年4月30日)
第85條 城市快速路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參照本節的規定執行。
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指定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相當于同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承擔。
案例注釋
案例1:特別法與一般法的適用(李某某與某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平安區第一大隊交通行政處罰糾紛上訴案,遼寧省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006〕沈行終字第131號)
裁判要旨:(1)縣級以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交通違法行為依法享有處罰權。(2)就可以當場作出處罰決定的處罰數額而言,《行政處罰法》規定為50元以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為200元以下,《行政處罰法》是一般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是特別法,根據“特別法優于一般法”的原則,在可以當場作出處罰決定的數額上應當適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
案例2: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2006年2月15日上午,原告黃某駕駛一輛未懸掛號牌機動三輪車時,被被告交通警察大隊的執勤民警截停檢查,發現其駕駛未懸掛號牌機動車上路和未隨車攜帶駕駛證等違法行為,執勤民警擬對其作出罰款200元的處罰。原告以其持有殘疾人證,政府有關文件明文規定允許駕駛殘疾人機動輪椅車上路行駛為由進行申辯。經執勤民警現場對該車進行檢查發現該車有機械動力裝置,但不具備手動行走裝置,且設計最高時速大于35km/h,其他安全裝置要求不符合國家標準,該車不是殘疾人專用的機動輪椅車,該車應視為機動車。原告提出的理由執勤民警聽取后認為不予采納,當場作出《簡易程序處罰決定書》,對原告作出罰款200元的處罰,并當場送達原告。原告對處罰不服訴至法院。
原告訴稱,原告持《殘疾人證》駕駛機動輪椅車上道路行駛的合法權益應當得到法律的保護。被告在作出《公安交通管理簡易程序處罰決定書》之前,未聽取上訴人的陳述和申辯,屬程序違法。故請求撤銷佛山交通警察大隊作出的《簡易程序處罰決定書》,并賠償上訴人經濟損失332元,精神損失1231.5元。
被告辯稱,根據法律規定,縣級以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具有對違法行為人處以罰款的權利,原告黃某違法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被告作出處罰決定適用法規正確,程序合法。請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一審法院判決,維持被告交通警察大隊作出的《簡易程序處罰決定書》;駁回原告黃某的訴訟請求。
黃某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
二審法院認為,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條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109條的規定,交通警察大隊作為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有權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并有權對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人處以罰款。交通警察大隊在當場截查黃某駕駛未懸掛號牌的機動車上道路行駛的違法行為后,根據法律規定,作出了對黃某罰款200元的處罰,該處罰決定認定事實清楚,證據充分,適用法律正確。同時,交通警察大隊在作出處罰決定前已口頭告知黃某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并告知上訴人依法享有的權利,聽取上訴人的申辯后,制作《簡易程序處罰決定書》,當場送達上訴人,符合法定程序。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第六條 〔道路交通安全宣傳〕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經常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執行職務時,應當加強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宣傳,并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
機關、部隊、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應當對本單位的人員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納入法制教育的內容。
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有關單位,有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義務。
條文注釋
本條是對于推廣、普及、宣傳道路交通安全知識,提高廣大公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識的規定。首先,各級政府有職責經常開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在思想上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以有助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其次,要在執法的同時對公民進行宣傳教育,以案說法、就事論事、并且由交通管理警察以身作則,往往會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再次,各機關、部隊、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應當對本單位的人員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教育行政部門、學校也應將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納入法制教育內容,從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醒,從小培養遵守交通安全規則的好品行,為社會負責,也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最后,各媒體單位也要通過有效的形式輔以宣傳教育,發揮媒體的導向作用,更為直觀的引導公眾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
第七條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發展要求〕
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應當加強科學研究,推廣、使用先進的管理方法、技術、設備。
條文注釋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如何用最科學的方法、最優化的配置進行管理的問題。例如:城市交通規劃不合理,會導致交通擁擠,資源浪費;交通標志的設置不科學,不便于公眾辨認,不必要的迂轉繞回從而導致交通堵塞;交通管理部門對于駕駛證的審驗、審核如果設置的程序不合理,也會導致低效。因此,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對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也要日益科學化、現代化、人性化。如新一代汽車牌照的問世,新一代駕駛執照考核程序的出臺,都是符合本條規定的宗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