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配套解讀與案例注釋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2081字
- 2021-09-10 14:48:32
適用指引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由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2007年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決定》,主要就第76條關于交通事故的賠償責任進行了修正,該修改決定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2011年4月22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決定》,定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為了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順利實施,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國務院于2004年4月30日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于2006年3月21公布了《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2年12月17日第二次修訂)。公安部也先后發布了《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理程序規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除此之外,損害賠償問題是道路交通事故處理中的重點。道路交通事故引發的損害賠償包括人身損害賠償和財產損害賠償,而賠償案件主要涉及事故責任和賠償數額的認定。對于事故責任認定,主要由《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規定;賠償項目和計算方法則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各省及地區每年都會根據統計部門的規定發布相應的賠償具體標準。這些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及司法解釋為公平、公正的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提供了全方位的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共8章124條,系統地規范了車輛和駕駛人管理、明確了道路通行條件和各種道路交通主體的通行規則、確立了新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原則和機制、加強了對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的執法監督、完善了違反交通安全管理行為的法律責任。需要重點注意:
1.《道路交通安全法》區分不同責任主體,針對不同賠償義務人確立了一個歸責原則體系,對于不同責任主體之間的責任承擔適用不同的歸責原則:(1)機動車之間的交通事故責任適用過錯責任;(2)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的交通事故適用無過錯責任或嚴格責任。對于以上原則的理解和應用,可以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章內容。
2.機動車與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發生交通事故的民事賠償責任。機動車作為高速運輸工具,對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一定危險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第1款規定,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3.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和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了機動車實行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并設立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利用強制保險解決交通事故損害賠償,通過浮動保費減少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和交通事故。同時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用于支付交通事故受傷人員的搶救費用。
4.交通事故可私了。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員傷亡,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可以即行撤離現場,恢復交通,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
5.肇事逃逸責任。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6.酒后駕車責任。《道路交通安全法》在2011年修訂時加大了對飲酒、醉酒后駕車的處罰力度。對于飲酒駕車的處罰,修訂后道交法將罰款從200元以上500元以下提高至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將暫扣機動車駕駛證期限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改為6個月,并對再次飲酒后駕駛機動車的,處10日以下拘留和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并處吊銷機動車駕駛證。對飲酒后駕駛營運機動車的,增加了15日拘留的處罰,將罰款從500元提高至5000元,并將暫扣改為吊銷,且5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對酒駕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刑法修正案(八)》對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行為作出刑事處罰規定后,不需要再對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行為人實行拘留處罰,因此,刪去道路交通安全法對醉酒后駕駛機動車違法行為人拘留的規定。同時,將暫扣機動車駕駛證改為吊銷機動車駕駛證,5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對醉酒后駕駛營運機動車的,將暫扣駕駛證改為吊銷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且10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后,不得駕駛營運機動車。
7.《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確了交通事故認定書的證據能力。交通事故認定書不能作為公安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而被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交通事故認定書主要起一個事實認定、事故成因分析作用,是一個專業的技術性的分析結果。對于人民法院而言,這個認定書具有證據能力,而不是進行損害賠償的當然依據。當事人在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訴訟或調解中,雙方當事人都可以將交通事故認定書作為自己主張的證據,也可以就交通事故認定書作為證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和科學性提出質疑。
- 行政法及司法解釋新編:條文序號整理版6
- 刑法學專論
- 法醫告訴你
- 民法典侵權責任編法律適用與案例指引
- 法律法規新解讀叢書:民法典人格權編解讀與應用(2023年版)
- 法律法規新解讀叢書:治安管理處罰法解讀與應用(2023年版)
- 中國法院2016年度案例:侵權賠償糾紛
-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第3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條文精釋與實務指南:合同編(下冊)
- 中國民事典型案例評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新舊對照與重點解讀
- 民法典重點修改及新條文解讀(下冊):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
-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與司法解釋關聯理解與適用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案例注釋版(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