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十一年級下 第十一周
- 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
- 境由心轉(zhuǎn)88zp
- 3452字
- 2024-05-16 14:51:08
2024.5.9
這一周已經(jīng)過了大半,明天就是周五了。
這一周的重點是我約了孩子的個體導師,溝通交流孩子最近一段時間的情況,展望一下未來的狀況,以及學校和家庭都要如何支持到這個孩子。
其實,如果更直接點來說,就是兒子和我抱怨許久,關于學校無法支持到他的學習,他想要離開這個學校,我想要告訴老師他的這個變化,以及我現(xiàn)在的想法,就是怎么支持到這個孩子真真實實的學習要求。如果孩子可以留下,學校和家庭可以提供什么資源來支持他;如果不愿意留下,也讓老師們預先知道和了解背后的原因,而不是突然兒子說他要走,然后就走了,什么都是一個未完成狀態(tài)。
我和老師預支了兩到三個小時的時間,想要把問題聊得更加充分。
整個的溝通非常順暢,我們彼此分享我們對孩子的看見,我們的看法,以及在交流之中產(chǎn)生的一些接下去要給予孩子支持的地方。我對整個過程非常滿意,的確感受到了學校對孩子個體的支持和協(xié)助。因為以前孩子小,沒有這樣的需求,我也感受不到;而且類似于這樣的新教育的高中,還沒有先例,所以我也無從得知,學校是否真的能給與孩子足夠的支持。
在這個學期開學沒多久,我也在前面的記錄中寫過,我在孩子說到要離開學校之后,進行了很長時間的心理建設,最后終于放下了我的愿望,站回到這個年輕人的需要來考慮問題。我的想法就是,如果是孩子自己的決定,自己的愿望,我支持他。而且本來我們選擇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活出他本來的樣子,而不是我希望的樣子。現(xiàn)在他有想法要離開學校去找尋他自己要的能幫助他的環(huán)境,我為什么不可以支持他呢。所以,后來我放下了,我也接納了,于是我要和學校溝通,看看怎么支持到他。
首先,我把這個學期以來孩子和我抱怨的話,他的想法分享給老師,老師也把他那里所知道的情況也和我溝通了一下。孩子倒是很真實的,他在家里對我說的話,果然在學校里也是同樣地直接表達,沒有藏著掖著,所以老師收到了他說的他想離開學校的想法,以及也了解他的原因。主要就是說到生物這個科目,還沒有全部學會,然后幾個孩子一起提出想要請校外的其他老師來代課,也被學校否掉了。老師給我說到后者,孩子們的需求,因為學校的現(xiàn)實情況目前還達不到,我特別理解,怎么可能因為幾個孩子的需求,去化錢請老師呢?肯定有學校的角度和思考,這可不是隨便拍拍板就能決定的。這樣,我就理解了為何那個時候兒子的情緒是那樣的,抱怨、埋怨、氣憤填膺,看來有一部分是他們的需求被學校駁回的原因。
接著,我們就孩子目前的狀況以及雙方的看法都交流了一下。我自己覺得,是達到了共識。那就是:目前這個孩子正在過度時期,他是有了個目標(其實就是高考),但是詳細的目標他并沒有辦法拿出來,而且他還在一個左右搖擺的不穩(wěn)定期,對自己的目標沒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所以玩耍、休息常常來找他,他也不可能很堅定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他還沒有成熟到那個地步,會制定自己詳細的計劃,會按照計劃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等等。所以,還需要時間,需要多長我們也不知道,但是至少還需要耐心的等待。每個孩子不一樣,也許兩三年孩子都還在變動,但是沒關系,一定是逐漸逐漸地穩(wěn)定之中的。而不穩(wěn)定期,最好還是在這個學校去度過,因為其他的學校無法滿足他這個時期的要求,反而會因為太大的壓力,以及很多趕著的計劃忽略他的需要。所以,能夠等到這個過渡期的度過,孩子更加成熟一些,對自己的未來有更多的計劃,也能很清晰地看到這個目標,那么他想要去到哪里,我們都極力支持。
所以,對于孩子下學期是留在學校,還是離開,還有待事情的發(fā)展,孩子的思想變化。但是,我們能做的是什么呢?老師說得很對,至少孩子離開之前,能對自己的情況,自己的水平,自己的計劃和目標有個清晰的認識,所以他決定要推動孩子這一塊的發(fā)展。
插入一個題外話,我跟老師分享了我的思想動態(tài)的變化,從我之前極力想讓孩子在這個學校上到畢業(yè),到后來接受孩子有他的想法,有他的愿望,只要他足夠清晰;老師也跟我分享了當他知道這個孩子想離開的想法后,也想過很久,他應該給出怎么樣的建議,后來覺得說還是不要給什么建議,而是在學校就推動孩子去了解清晰自己的想法和計劃,對自己的現(xiàn)狀有足夠的了解和清晰。在這個條件滿足之后,他才能愿意給予孩子支持(如果孩子清晰了之后選擇要離開就離開,選擇留下就留下,他都支持),否則就還有很多需要做的,沒有完成的事情。我覺得挺有意思的,雖然老師和家長站的角度不同,思考的方向不同,但是我們是有很多相同之處的,在對于“如何支持到孩子”老師和家長擁有比較類似的理解的前提下,我們?nèi)菀走_成共識。
所以,我們就自然過渡到下一步,談到了在這個過渡期之中,在孩子穩(wěn)定之前,根據(jù)孩子目前的狀態(tài):在學校里的課程,作業(yè)也常常是馬虎做完就好,還似乎總是覺得是老師在讓我學習,不是我自己要學習(這還是因為他不夠成熟而致);在家里,我和他溝通關于要進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的準備問題,孩子回答說還在調(diào)整之中,還沒能進入備考階段這個狀況,我們打算做些事情來推動。比如,個體導師這邊會和孩子進行深一點的面談,以要考試作為契機,會拉著他和各個科目的老師進行面談,從而了解自己的科目水平,以及各科老師給的建議,PUSH孩子去了解自己的狀況,制定自己要備考的計劃;而家庭這邊,繼續(xù)生活上、情感上支持孩子,同時找到一些考試資料預備著,等到孩子自己要的時候可以提供給他。談到這一點,我就覺得這個水平考恰恰可以當成高考前的練兵和很好的經(jīng)驗,如何去準備一場考試,如何去制定計劃,如何去執(zhí)行計劃,都是很好的體驗。因為兩年后的高考那就是真刀真槍的呢,現(xiàn)在這個水平考還是比較簡單的,于是正好是一個好的練兵。
還有家庭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假期里帶著他可以體驗一下他上的高復班,他覺得別的學校可以支持到他的學習,那咱們就試試看學習兩周感受一下是不是可以,也是一個很好的體驗。
我提出了幾種孩子下學期的可能的動向:留在學校到畢業(yè);留在學校,發(fā)現(xiàn)不滿意,要求退學,出去上高復班;直接退學,去上高復班;直接上高復班,但感覺不是自己想要的,中途回學校。首先在這四種可能上,我們雙方都持有寬松的態(tài)度,如果孩子決定變換,我們都可以接受。
其實之前當孩子告訴我要去外面上高復班之類的學校時,我為了表示這是個慎重的決定,就告訴他“你要想清楚了,一旦選擇了哪條路就走到底,不可以回頭”,兒子也回答“是”。但是,現(xiàn)在我的想法有變化,就是當然還是慎重的決定,是思考之后的決定,但是如果情況變化了,也是可以調(diào)整的。
而老師給了我一個想法,就他對孩子的理解,這個孩子如果決定了去外面上學,即使再難,他也不會回頭的,因為他自己會覺得沒面子,很尷尬,不是學校不讓他回來,是他自己不選擇回來。我聽到老師的想法,我也認同,想來兒子是會這么做的。所以,我們不能讓孩子自己在完全不清晰的前提下,做出不成熟的決定。
中間還談到了一些家庭的應對孩子的方式,我覺得特別認同,也逐步往這個方向努力,就是80%的信任,和20%的有情感的提醒。這里,我們談到了手機的部分,老師就說到在九年級十年級的孩子,手機的管控是比較嚴格的,但在十一年級十二年級的孩子通常是給予信任的態(tài)度。我覺得很有道理,我也對在十一年級時我逐步放開了對兒子手機的監(jiān)管更放松了很多。我還是會往我認為合適的方向去做:80%的信任,加上20%的有情感的提醒。
剩下的就是我這邊在做的一些孩子要高考的各種資料的準備,以及如果孩子可能選擇不在這個學校的話,那這個學期需要預繳學費,怎么繳?如何繳?怎樣的方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這些我還要單獨找財務老師去了解學校的相關的規(guī)則。
總體談了三個小時,其實前兩個小時是講的兒子的狀況,后一個小時聊的便是整個高中團隊的事情,以及學校層面上的事情,誰叫我曾經(jīng)也是新教育的一員,而且還關心著這個大的團體呢!最后,老師給我了一個反饋,就是他看到了我在談教育的熱情,甚至比談孩子還要高漲,他認為如果將來我可以繼續(xù)在教育系統(tǒng)工作,一定會受益于更多的孩子。謝謝老師的反饋!從一個他人的角度更加看到了自己!
最后,我覺得這次的面談還是很徹底的,我看到了學校確實在為著這些孩子們不同的需求在為他們服務的,我感謝孩子的個體導師,也感謝這個學校的所有老師們,我真的看到了學校對孩子的支持,真的不是在于有沒有完善的高考備考方案(這一點在逐步實踐和完善中,盡管要很多很多很多年),而是在于老師們可以站在這些年輕人的角度上來思考他們真正的需要,不是年輕人說要啥就給啥,而是站的高度更高一些地在必要時給予指導,給予推動,給于不同的支持和幫助!兒子,有這樣的老師,你何其有幸!媽媽也很幸福,因為你可以這么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