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穆對商業也進行了改革,那就是商業的公私合營,官府控制調控商業。
趙穆是現代人,他太明白放任商人不加節制,會是什么樣的后果。
雖然資本主義這個概念對這些古代人來說,早了幾千年,但不代表他們不能發展相應的雛形。趙穆也深知他們的罪惡。
因此趙穆在自己的小朝廷里,設置了一個新的系統,專門管理商務,這個系統叫做“商賈司”,相當于是個受官府監管和控制的商會,這個商會的會長就是陶信。
之后由陶信去聯合其他的商人共同組建。
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發展新安三城的商業,調配資源。
然后去外地經商,在本地出售。之后把本地的一些東西比如手工用品去銷售到外地把錢換回來。
趙穆利用這些商人從外地買來了很多稀缺的東西,甚至是一些違禁品,比如青銅,鹽,鐵,糧食。
而且也大大促進了趙穆政府的稅收,商人們也賺的盆滿缽滿,百姓們也得到了很多平時得不到的物資,最重要的是讓很多重要的資源流入到了趙穆的地盤上。這算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而且這些人在趙穆政府的監視下,也免得他們囤貨居奇。當然也有想囤貨居奇的,不過他一家人走的很安詳,而且整整齊齊的擺放在一起。
這個警示讓所有的商人們都老實了,不過趙穆這里治安好,民眾富足,大部分商人也是很愿意來他們這里經商的。不過相對于趙穆的貿易保護主義,外地商人的商品很難在他這里賣出去。
因為趙穆會跟他們收很高的稅,想要在他的地方牟利,也很簡單,拿更有價值的東西來換,比如青銅,鐵,糧食,馬匹,藥材等等。
不過趙穆是嚴格管控這些東西的,絕對不允許這些東西從他的地盤里出去。
這些東西在趙穆這里的稅收是很低的,甚至馬匹,藥材,糧食會直接免稅。
在趙穆的時代,有一位偉大的先知曾經說過一句名言。
商人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當的利潤,商人就大膽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商人就會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商人就能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商人就會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商人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商人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絞首的危險。
對于這些戰略物資的把持,趙穆是不惜錢財的,因此這樣的暴利,讓那些外地的商人們為之瘋狂。
他們紛紛想方設法將這些物資運到趙穆這里出售,而本地商人的買賣被這些外地商人們截胡了,他們當然不高興,而想辦法減少自己的利潤來讓趙穆購買自己的物資。
而趙穆也是非常精明的,他不會蠢到照單全收,不然的話,這些商人們會囤貨居奇。
但是也不會把價格壓得太低,如果讓商人們覺得無利可圖的話,那么他們就沒有積極性了。
趙穆始終把利潤給他們控制在30%~35%,有這30%的利潤,這些商人們是肯定賺錢的,他們不會喪失積極性,哪怕是冒著殺頭的風險。
而且把利潤控制在這個程度,商人們也不會去囤貨居奇,想要的就是趕快出手,一來趙穆不會在多給他們一分錢。二來可以盡快回攏資金,盡快進下一批貨,做下一單生意。
囤貨居奇也沒用,況且如果真要遇到天災什么的,趙穆是官僚軍閥,他是不會講道理的,直接判你抄家就完事了,你屯的東西全都充公。
趙穆的這一手段,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把周圍的官軍和義軍都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晉王自從打贏了倉亭之戰后,鄴城守軍投降。諸侯聯軍退往冀中平原,倉亭一戰,諸侯聯軍和晉王都是傷亡慘重,除了一些零星的小規模戰斗外,其他的大規模戰斗雙方都不敢輕易展開。
而恢復元氣的話,就需要物資的調度。而擴充軍隊,就需要武器裝備,需要糧食。
而河東之地的很多糧食都被趙穆的商隊買光了,很多囤貨居奇的商人都把糧食賣到了趙穆這里。還有他們地盤當中的一些商人也偷偷的將這些戰略物資全數賣到趙穆這里。
導致無論是官軍還是義軍都很難在本地籌集到糧食之類的東西。
官軍那邊還算好,畢竟大部分城市還在各地諸侯的手里,他們很容易在自己的領地里籌集到這些東西,但晉王的義軍這邊就沒那么幸運了。
河西雖然是產糧的寶地,但連年征戰,加上魏國等國堅壁清野,將人口內遷。河西就算是有千里耕地,也沒有多少人耕種。
新安城開出的高額利潤,吸引了大批的河東投機商把糧食賣到新安城。之后他們得到錢之后便去了中原避難。加上趙穆派出的商隊,趙穆幾乎把整個河西的糧食全都買光了,當晉王反應過來的時候,他的領地內已經沒有多少糧食了。
別說供養軍隊了,就連百姓們吃的糧食都被這些奸商們賣到趙穆的新安城了。
趙穆也想到了囤積糧食,吸引奸商們賣糧,會導致周圍地區的糧食斷供。
甚至出現餓死人的情況,畢竟商人們是沒有國家,民族這個概念的,在他們的認知里,利益高于一切,只要價錢合適,什么都是可以賣掉的。
不過餓死的也只是新安領土之外的百姓,趙穆會對他們提供除了幫助以外的任何幫助,以及對他們深刻的同情。
雖然這有點殘忍,但是戰爭總是殘忍的,消耗敵國一斛糧食,相當于自己消耗了一石,最聰明的指揮官是從敵人的內部瓦解敵人。
作為新安三縣的領主,趙穆沒讓他的百姓餓肚子,他已經算是仁君了,至于其他地方的百姓,他只能報以同情,誰讓他們不是自己的子民呢?
和趙穆預料的不錯,趙穆占據了新安三縣之后,半年之內并沒有其他勢力的攻打。而河東地區的糧食被他買光了,無論是官軍還是義軍都沒糧食,所以誰也不敢輕易用兵,也催化了這一結果,為趙穆的發展贏得了些許的時間。
不過戰爭馬上就要到來了,但是趙穆的羽翼也已經豐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