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甲彈的轟鳴之下,激流ACV明顯的頓了一下。
隨后,整輛載具冒出了黑煙,讓人再也看不清它的身軀。
它已經被擊毀了。
由于沒有遭受大口徑的炮擊,它屬于是被“小口徑炮彈一點點磨死的”,不是被“巨大威力的重炮給一炮轟死”的,所以在毀壞以后,沒有表現出四分五裂的爆炸效果。
其他的激流ACV,也或多或少的遭受了穿甲彈的攻擊。
它們在街道上移動著,盡力通過保持靈活的機動,盡可能的規避來襲的炮彈。
但由于敵軍坦克通常幾個坦克一同齊射,所以炮彈也紛紛來自各個方向,讓它們難以完全規避。
尤其是,那些已經遭受了重創的載具,移動速度已經下降了很多。
縱使它們盡可能的躲閃,但已經躲不掉了。
甚至在另一端,還有著裝載了20mm機關炮的輕型坦克,朝著激流ACV不斷地炮擊。
機關炮的口徑,在一眾重炮的面前,確實不算大,但本身卻也已經是“炮”了。
它所裝填的炮彈,每一枚都有著成年人整個手掌的大小,用于打穿巖石、沙袋,乃至是鋼板裝甲,都不是大問題。
現在,它們扮演著“補刀者”的角色,負責給這些遭受了炮擊以后,已經傷痕累累的激流ACV,打出最后一擊。
沒辦法,目前林海這一行人,裝備的水平還是太差了。
雖然說,這些所謂的“機動坦克”,即便是裝備了75mm火炮,看上去似乎與“海嘯坦克”擁有了一樣的火炮口徑,但事實上,它們的性能仍有差距。
但放在一群幸存者互毆的戰場上來說,也就“一團”中的“機械化營(二營)”,作為一支同樣屬于幸存者武裝力量的部隊,能夠與它們掰掰手腕。
說是落后,但放在這個缺錢紅色缺槍少炮的環境當中,可不算是多落后。
當步兵團連卡車都眼饞的時候,這些輕型坦克完全大有搞頭,完全屬于是普通步兵可望不可即的稀罕玩意。
現在,即使是紅警系列當中,總體科技相對最先進的3代,各個陣營的初階裝甲力量,諸如鐮刀機甲、激流ACV之類的士兵,在面對上這種坦克的時候,也挺危險的。
或許也只有2代戰車工廠,在開局就能夠生產坦克的情況下,能夠對它們形成碾壓的態勢了。
以現在林海的部隊來說,除了呼叫支援,很不好對付它們。
沒辦法,眼看著局勢明顯對己方不利,林海便再度呼叫了空中武裝支援。
眼前的這波攻勢,看上去明顯不像是他們發動的總攻,但在一眾火力的攻擊下,他實在是不敢再沖一次,冒著危險再度施展一次“心靈震蕩”。
上次是因為敵軍步兵只有栓動步槍,他作為一個更加強健的英雄,挨上幾槍也不至于遭受生命危險。
但從眼下的情況來說,除非林云解鎖了“鮑里斯級英雄體質”,否則他就和游戲中的“尤里X”一樣,即使理論上能夠使用心靈沖擊波,毀滅一群裝甲力量,但在實際遭遇當中,這顯得太過危險。
很可能本人還沒有接近裝甲集群,就被重點集火、當場殞命了。
很快,精英入侵者戰機與精英米格戰機、精英黑鷹戰機,便再度抵達戰場,開始了對于敵軍單位的突襲。
考慮到黑鷹戰機只攜帶了兩枚炸彈,放在正面戰場上,實在是顯得大材小用。
所以它被派遣到了無線信號干擾塔的方向,直接過去炸毀敵軍的這個特殊設備。
它只攜帶了一枚大威力炸彈、一枚“碉堡殺手”導彈,用于炸毀坦克的話,頂多炸掉一兩個坦克。
用于炸毀防御工事的話,目前沒有偵查到敵軍的重型防御工事,最具威脅的建筑,仍然是阻斷了無線電遠程通訊的電塔。
在藍色陣營的將軍技能中,三個戰機看似都是空中支援,但它們的側重方向各不相同。
入侵者戰機的裝甲,被改裝的更加堅固,定位上更接近與藍色陣營的“A10閃電攻擊機”,所以攜帶了各類火箭彈、炸彈、機炮,力求能夠長時間支援地面單位。
另外兩者,分別用于炸毀成堆目標、摧毀重型防御工事,放在眼下來看,顯得專業不太對口,但也大致能用。
如果說剛剛的火箭炮彈幕,是林海一行人始料未及的威脅,那么這一次的空中支援,就是敵軍未能考慮的情況。
又一次的,入侵者戰機呼嘯的進行了俯沖攻擊,開始對著敵軍地面單位展開掃射。
戰機攜帶的彈藥儲備更多,航空機槍也就能夠放開了打,盡其所能的在短短的時間之內,朝著地面造成暴雨般的密集攻擊。
對付起步兵,就使用航空機槍、航空機炮的掃射,所到之處盡是血肉模糊的軀體。
對付起坦克,便用機炮對準了坦克車頂進行打擊,又或是直接發射機身攜帶的火箭彈,用連發火箭的攻擊形式,確保坦克在一輪轟炸之后,立刻葬身火海。
而米格戰機,除了把制導導彈砸向了一輛看起來像是指揮坦克的載具,把另一枚高能燃燒彈,丟向了敵軍來時的方向。
這次舉動,除了燒傷敵軍后方的人員,順帶著把他們的退路也給封死了,讓他們一回頭就面臨著高溫火場、面臨著退無可退的境地。
順帶著,就算敵軍還掌握了進攻預備隊,此刻也沒辦法讓他們頂著火焰沖鋒。
如此一來,也就起到了一個隔斷敵軍前后部隊的效果。
過了一段時間,在正面戰場的兩架戰機的支援下,這些坦克被悉數爆破。
如果是被航空炸彈給砸到了,坦克便被炸得炮塔與車身分離,落得一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如果是被航空機炮給連續掃射,它們就會像被開罐頭一樣,被從頭頂上的方向,給打出了一連串的窟窿。
車頂是防護最薄弱的部位之一,在25mm機炮的灌頂打擊之下,里面的車組成員會在頃刻間陣亡。
連帶著車內的設備,也會被炮彈給撕裂,導致坦克外表看上去僅有一些孔洞,但里面早已經殘破不堪,內部設施嚴重損毀,陷入到徹底報廢的境地。
要么是被極其狂暴的攻擊,給打成了爆破以后葬身火海的結局。
要么是表面破損不顯得觸目驚心,只是向外飄散著黑煙,但里面已經損毀,徹底失去了戰斗能力。
甚至,當這些輕型坦克想要向后逃跑的時候,闖進了藍色火焰的火場當中。
開始的時候,他們以為坦克有著堅固的防御,不至于被火焰給損傷太多。
但當他們闖進去幾秒之后,甚至在他們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情況便徹底改變了。
坦克內部的儀表徹底紊亂,連帶著車輛內部也爆發出了警報的聲音,提醒著車組情況危急。
沒等他們搞清楚外部的狀況,在藍色的火舌下,坦克便再也承受不住化學燃料極高的溫度,因為儀器失靈而動彈不得。
隨后它們便停滯在了火場之中,硬生生的遭受著火焰侵蝕。
最終,坦克再也無力承受高溫攻勢。
外部裝甲破損、內部儀器毀壞,坦克內部在發出了最后一聲警告聲以后,車體徹底四分五裂,在火舌的舔舐之下爆裂成了一堆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