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詩仙為仙 詩圣為圣

中華文明光耀千古,猶以唐宋兩代及至最盛,所謂大唐氣象,氣象者,即氣度,氣局。觀后世再無一朝一代可被冠以氣象,大格局之下,偉大的靈魂,瑰麗的文化,氣度不凡的神采竟被無數(shù)天之驕子凝于寥寥數(shù)語,然后后人給了它一個讓人充滿尊敬的名字—“詩”。即便到了現(xiàn)在,人們遇到詩人的時候都會莫名有一種欣賞與崇拜,在千千萬萬偉大的靈魂中,竊以為,詩仙李白,詩圣杜甫最具代表性。

李白一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被賀知章冠以“謫仙人”,發(fā)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的感慨,而后金龜換酒,譽滿京華,方成千古美聞。所謂仙,意即天人神仙,絕非凡夫俗子,詩中之仙,確實是對李白最好的定義。盛唐之下,萬象更新,李白好似將自己化為筆墨,在方寸宣紙之間,游龍走鳳,不受天地之束,不限格局之拘。“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一幕灑脫自由,無所拘泥的任俠形象躍然紙上,千年之后讀來,猶可觸及李白之氣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名滿天下,后人將此句比為數(shù)千年來最負盛名之語,小小的宣紙怎能承載李太白無法抑制的沖天豪情,以至于現(xiàn)在讀來,一股自負于天地之間的豪氣油然而生。

詩仙為仙,凡間禮數(shù)怎能束縛住他,于是貴妃研磨,力士穿靴,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份灑脫,可以說既是李白自身的氣質,也是盛唐的魅力。孔子有學而優(yōu)則仕,于是輾轉列國,只為兼濟天下;北宋張橫渠更是力透紙背,入木三分,所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到底圣賢大儒也是肉體凡胎,不免流入忠于一姓之王的政治安慰。這一點,杜甫之余李白,既是個人的性格,也是時代的影響。

杜甫早年也體驗過開元盛世,于是登泰山而小天下,發(fā)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泰山雖大,怎比與杜甫之胸懷,這份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氣概,可以稱之為蓋世英豪,私以為,后世寫遍大山名川之輩,無人能出其右。

李白被放逐之后,杜甫懷念李白,稱其“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絕非現(xiàn)代人互相恭維,彼此吹捧,而是一種英雄相惜,義結金蘭的氣概。早年這兩位詩界巨子相遇,李白早已譽滿天下,而杜甫剛剛嶄露頭角,李白的灑脫不拘束,使他與籍籍無名的杜甫很快便成為了好友,雖然李白沒想到這位青年將在后世與他共同執(zhí)掌華夏詩壇數(shù)千年之大寶,但也絕對感受到他那充滿激情的才華。

可惜好景不長,安史之亂之后,唐王朝面臨內(nèi)憂外患,杜甫受封建禮教之思想,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于是看到四處兵荒馬亂,百姓民不聊生之后,使得杜詩的風格得到顛覆,《三吏》《三別》,現(xiàn)代詩家一致認為中華無史詩,我認為杜甫的詩篇,猶以這兩個系列最有代表,可為我中華之史詩。

詩圣為圣,無論多么圣明,多么神圣,到底是凡夫俗子,誰又能逃脫忠君愛國之理想。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杜甫后半生顛沛流離,卻位卑未敢忘憂國,而后天子入蜀,杜甫官拜左拾遺,忠于自己的政治理想,直言上疏,卻遭貶庶之災。而詩圣超脫自然,優(yōu)于天人神仙之處,便是永遠心懷天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辟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之際,他思考的是可以為普天之下有志之士,提供萬千廣廈;“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下洛陽”幾近白話的語言,一種滿懷欣喜,手舞足蹈的感情深深感染讀者,也讓我們體會到了一顆亂世之中的赤子之心。

詩仙為仙,詩圣為圣。既為個人之際遇,也賴時代之感染。無論是大氣磅礴,超然物外的李詩,亦或沉郁悲愴,日月文麗的杜詩,都是中華詩史不可多得的瑰寶。毫無疑問,他們都是中華文化中開疆拓土的功臣,所謂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他們身處時代的達官貴人早已無處查詢,他們卻永遠處在詩界的王位,受千秋萬代敬仰。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林| 株洲县| 马山县| 新巴尔虎左旗| 张家港市| 田林县| 梨树县| 德江县| 湟源县| 乌什县| 军事| 新巴尔虎左旗| 龙南县| 九江县| 咸丰县| 崇州市| 大新县| 灌南县| 慈溪市| 历史| 玉树县| 唐山市| 遵化市| 道真| 和平区| 叶城县| 阳山县| 栖霞市| 秀山| 余姚市| 广河县| 马龙县| 浙江省| 宁蒗| 重庆市| 郎溪县| 肃北| 礼泉县| 辽源市| 自治县| 兴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