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5章 苗鼓神韻

苗家人對鼓情有獨鐘,每逢祭祀、重大節日或有喜事,都要擂鼓,以表隆重、敬畏與慶賀!

每年的秋季也是苗家人打鼓的好季節,趕秋、祭山都是在秋季舉行!

苗人愛鼓,代代相傳,幾近為鼓而個個癡迷,鼓已成為苗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能聽懂苗人們的語言,也能表達出苗人們的澎湃情感,高興時鼓聲跳躍激昂,憂傷時鼓聲低沉緩慢,敬畏時鼓聲平和齊整……鼓能懂人也懂情,人也愛鼓更惜鼓,所以鼓已緊緊的與苗人的生命連在了一起……

苗寨里每戶人家都有一面大鼓,每個苗家人也都會打鼓,孩子們從五六歲時就開始學打了。每逢過年過節,苗家的男女全穿著盛裝,齊聚在寨子的坪壩空地上打鼓,鼓聲響亮齊天,遠遠傳去,響徹山林,自帶神韻,仿佛在給人間天地,訴說著一個古老神秘的苗族故事……

苗鼓制法簡單,取材于山間林木,鼓面牛皮取于本地黃牛,鼓槌是山上杉木干所制,手握處綁上紅綢或彩鍛,飄逸、灑脫、狂野的美迎面撲來,讓人猝不及防,一不小心就愛上了它!

湘西苗鼓打法有多種,有男女單打,也有雙人或多人擊打。把鼓橫置或傾斜于鼓架上,主要是擊打鼓面,也有擊打沒有鼓皮的兩側,這種側打稱為打邊,擊打鼓面鼓音渾重,而打邊卻顯尖銳急促,兩種打法結合產生了不同的節奏,形成了非常獨特的音響效果,讓鼓聲更具魅力與神韻……

穿著繡花盛裝的苗家俊俏姑娘,手持鼓槌,邊打邊起舞,動作妖嬈魅惑,風情萬種……

而旁邊還有另一位美麗清純的姑娘,在敲著邊鼓伴奏伴舞,兩人舞姿變化多種,輕柔婀娜的熱舞充滿了生命力與生活情趣,把姑娘們平常繡花、織布、照鏡、梳頭等等動作傾泄般的表現出來,讓人回味無窮,領略到了自然勞動與人相結合的最美意境……

相對于姑娘們打鼓,漢子們的單人鼓就顯得更加剛勁有力了!

健壯的漢子,穿著露胸的褂子,赤手握拳猛擊鼓面,手臂與腹部肌肉隨著節奏動作隆起,很是健壯雄武!粗獷的動作淋漓的揮灑出來,挖土、插秧、打谷、推磨等等一樣都不少!他的旁邊也有另一位英武的搭檔,他拿著鼓棒邊打邊跳著轉身、穿襠、上山、下山的動作!

中年以上的男人們卻喜歡打猴兒鼓,打鼓人裝扮成猴子,邊打邊模仿猴兒的抓耳撓腮、偷吃桃子、飛躍上樹等動作,調皮滑稽的模樣逗的大家哈哈大笑!

而苗家打的最多的是團圓大鼓,在糧食豐收的秋季里,祭祖祭神,每家的鼓都搬到坪壩上,盡情敲打,不分老幼,也不分男女,大家邊打邊跳,男人們的動作粗獷有力,俗稱跳大擺,女人們的動作柔美野性,俗稱細擺!

而如今在湘西苗區,最為隆重壯觀的當屬“撼山鼓”了,百面大鼓聚于空地,鼓聲響徹云霄也驚天動地,每年農歷九月九日,苗人祭呂洞山多打這種鼓!鼓舞動作融進了武術拳法,它包括了馬步橫槍、策馬登程、橫掃千軍、翻江倒海、擊鼓收兵等十多個動作,是苗鼓近年來的新打法,因這些鼓舞動作剛勁有力,氣勢震撼山河,所以被稱為“撼山鼓”!在當今苗區深受歡迎!如果你有幸觀看了它,你會被它震撼到的,你會去贊嘆生命是如此強大與旺盛,去贊嘆苗人們對困難不屈不撓永往直前的猛士精神的!

苗鼓傳統常見打法為:一人為伴奏,立于鼓側擊打鼓邊,一人為表演雙手持鼓槌立于鼓前,在伴奏節奏的配合下,一手擊鼓一手舞動,相互交替,左右互換!

苗鼓歷史悠久,是苗人的圣物,古時除了祭祀,還用來傳遞軍情,敵人來侵略,擊鼔相報,而后百鼓齊響,一族一心,英勇抗敵,決不后退!

正因為有了鼓,讓湘西苗人才能百折不撓的立于天地間!

正因為有了鼓的精神,湘西苗人才有了永遠不倒的靈魂!

有血性有擔當的善良淳樸的苗人,將永遠與鼓共生共存!

鐵漢也學會了打鼓,他和阿雅穿著特色的苗族服,一起邊打邊舞,他的動作剛勁有力,舞出了苗家漢子的陽剛之氣和澎湃的激情!而她,卻舞出了苗家姑娘的柔情與嬌媚……

你聽,鼓聲陣陣……

神韻醉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硕县| 远安县| 南开区| 双辽市| 米泉市| 马山县| 沈丘县| 军事| 冕宁县| 鱼台县| 阜宁县| 布拖县| 左权县| 弋阳县| 西充县| 泰来县| 宜黄县| 石泉县| 吐鲁番市| 富锦市| 山西省| 荥阳市| 蓬溪县| 麻栗坡县| 密云县| 洛隆县| 云南省| 屏边| 云南省| 双牌县| 栖霞市| 奉贤区| 翁牛特旗| 青浦区| 白银市| 淮滨县| 鞍山市| 鄂托克旗| 花莲市| 吉木乃县| 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