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學會閱讀
  • 李炯炎
  • 2986字
  • 2021-08-12 18:34:28

掃清打擾你閱讀的障礙

消除對未讀書籍的愧疚感

相信很多書友都會存在這樣的一個問題——買書很多,看書很少,甚至很多書連塑封都沒有被拆開。于是他們就自嘲“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那么,這是一種毛病嗎?

舉辦線下讀書會時,我經(jīng)常會問書友這樣的問題,他們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我補充道:“你面對著那些還沒有被讀完的書,會不會有愧疚感?”

基本上每一次,都會有很多書友舉手,表示看到那些沒有讀完的書,就感覺自己太不應該了。然而,之后看見想買的書,依然忍不住購買。

為什么我們會有這樣的心理?這樣的毛病是不是必須得改正呢?

其實,問題的原因,并非大多數(shù)人想象的那樣,而是因為你對書籍的敬畏之心太重了!你將它們放上了神龕,導致你和它們的距離愈發(fā)遙遠。

我打個比方,你就明白了,如果你是女孩那就更容易理解了。

很多女孩喜歡買各種品牌、各種色號的口紅,或者各式各樣的包。很多東西只用一兩次就不用了。但是她們卻很開心,沒有絲毫的內(nèi)疚感。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這些東西只是讓她們變得更美或者是值得炫耀的工具,跟她們的距離十分近。

就像在人際交往中,一個人一旦在你心中地位過于高大了,你在和他交流的時候就會小心翼翼,甚至躲著他。

如果你對書籍的愧疚感持續(xù)得太久,就很容易產(chǎn)生另外一種心理,即對自己意志力的否定——認為自己在閱讀方面無法堅持。

其實健身的障礙和閱讀的障礙是十分相似的。能堅持健身的人,要么是有著強大的動機,要么是已經(jīng)將健身當成自己的生活習慣,覺得健身之后很爽。

辦了健身卡后,第一次不去健身的時候,會感到很內(nèi)疚,而一旦連續(xù)幾天不去后,這種愧疚感就會立馬消失。之后的感覺要么就是“算了反正我也不那么需要健身”,或者自我否定地說“看來我沒有毅力”。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行循環(huán)——“我不能堅持運動,證明了我沒有意志力;也正是因為我沒有意志力,所以我無法堅持”。

日本小說家、翻譯家村上春樹也遇見過類似的事情,他要翻譯一本自己心中覺得神圣的書——《了不起的蓋茨比》。

他曾經(jīng)說過,如果讓他列舉目前他遇到的最重要的三本書,他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排行第一的就是《了不起的蓋茨比》。翻譯它成了村上春樹翻譯生涯的終極目標,他認為自己也是因此才走上翻譯這條路的。

他曾經(jīng)在35歲的時候夸下了海口,要在60歲時才能翻譯它,在此之前,他就想將這本書小心翼翼地擱在神龕上,時不時地看上幾眼來以此度過他的人生。

定在60歲翻譯,是出于他的三個考慮,一是他預計自己在60歲的時候翻譯水平會有所長進,《了不起的蓋茨比》對他來說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他不想因為沒有盡善盡美而為自己留下遺憾;二是《了不起的蓋茨比》在日本已經(jīng)有了好幾個譯本,他沒有必要在沒有準備充分時就去翻譯這部作品;三是他認為,翻譯這么重要的文學作品一定要到一定的年齡,才有底氣能夠不慌不忙地享受這份工作。

在業(yè)界認為村上春樹早已經(jīng)有翻譯這部作品的能力時,但是由于他自己的敬畏之心太重,導致他不愿意翻譯這部作品。

直到有一天,他想比原計劃早幾年開始著手準備,想著自己每天抽空做一點點準備就好了。然而,這個過程就像大人告訴過的小孩不能提前打開圣誕禮物一樣,一發(fā)不可收拾。

他很快就翻譯完了這部作品。而在這個時候,他發(fā)現(xiàn)自己打破了自己的敬畏之心,僭越了這本心中的神書,也沒有帶來不好的效果,反而讓他自己的內(nèi)心充滿了自信。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對書籍的敬畏之心太重,也會因為沒有看完它們而產(chǎn)生愧疚的感覺,也就很難融進書本里了。

既然我們找到了問題所在,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其實很簡單。

第一,放下對書籍的愧疚感,把它看成一個可以被利用的工具。

羅輯思維的創(chuàng)始人羅振宇曾經(jīng)說過關于讀書的看法,用在這里特別合適:讀書就是跨越時間和空間,與不同的“牛人”進行交流,把他們的知識變成我們的見識。那些“牛人”的圖書都擺放在我的書架上,只要我想了解就可以隨意翻閱,在我的思想世界,我才是自己的王者。

所以,要融入書籍的第一步就是放下對書籍的敬畏感,將它看成是一個可以讓你向上生長的工具。

喜歡閱讀并非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說到底是一個人從書籍中認知世界的偏好。

就算不看書,我們也是每天都在閱讀。從朋友那里聽來的一些話,與別人的交流,刷朋友圈、刷微博,甚至看電視劇,玩游戲,都是廣義的閱讀。

那你有沒有聽說過,誰不刷微博、不玩游戲就會愧疚的呢?

第二,合理調(diào)用四個閱讀的動機,降低你進入深度閱讀狀態(tài)的難度。

當你放下對閱讀的愧疚感后,可以調(diào)用這四個閱讀的動機,來讓自己進入深度閱讀狀態(tài),并且得到相應的收獲。

我從2019年到2010年每天大約會讀完1~2本書,其中在上下班的途中,來回大約一個半小時,我會選擇科普類的書籍閱讀,或者聽書。路上不能保持專心,同時也要思考工作上的事情,很容易被打斷,而閱讀科普類書籍并不需要那么連貫,就算暫時停下,也不會對吸收書本的知識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比如我聽朋友提過費馬大定理的故事,就對這個故事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然后找了一本書,就叫《費馬大定理》,很薄,大約4萬字,里面就是一節(jié)節(jié)串聯(lián)起的歷史故事。雖然是碎片化的閱讀,純粹是為了打發(fā)時間,但是這本書給我?guī)砹瞬簧賳l(fā)。

這本書從費馬剛剛提出費馬大定理假說作為故事的開始,期間歷代數(shù)學家,甚至非專業(yè)人士都在不斷努力為證明這個假說添磚加瓦,一直到1995年被安德魯·懷爾斯證明。

雖然故事很簡短,但是在其中我們至少能看清以下道理:

第一點,很多我們認為偉大的發(fā)明、偉大的成就,并非某個天才靈光一現(xiàn),而是無數(shù)的前人耗費了心血,不斷地為后來的證明者鋪開了基礎的道路。雖然最后站在塔尖的是某一個人,但真正應該驕傲的是整個“科學共同體”。

第二點,科學被證明,并非簡單地拿出證明結(jié)論就夠了,還需要經(jīng)過“科學共同體”的驗證,雖然這個過程十分漫長,有些人在20年前已經(jīng)研究出的成果,但在20年之后才得到該擁有的榮譽。很多人都說這是社會的不公平,其實這恰恰是社會公平的地方,一個沒有經(jīng)過嚴密驗證的科學結(jié)論,不能被稱為定理。牛頓如此,達爾文如此,愛因斯坦也是如此。

第三點,有時候打敗行業(yè)巨頭的,并非是行業(yè)的老二,很有可能是一位跨界打劫者,就費馬大定理而言,有很多研究別的方向的專家,為證明費馬大定理,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同時,這本書還調(diào)用了我其他的閱讀動機——精神享受。比如這樣一句很經(jīng)典的名言,描寫的是費馬留下費馬大定理時的那一幕場景:“他怎知,落筆處,抒寫的便是永恒……”

我的工作內(nèi)容之一,就是找到好書,然后推薦給讀者。

在辦公室時,由于辦公環(huán)境環(huán)境比較嘈雜,所以我會讀一些概念性的內(nèi)容。我更傾向于選擇學以致用的書籍,有目的地去閱讀。

我有一套工具方法類書籍的速讀技巧,在后面的章節(jié)中會跟大家講到。一本10萬字左右的書,我大約只需要60分鐘就能讀完,并吸收其中的精髓。

午休之后,我的精力最為充沛,我會讀一讀如T.S.艾略特的詩歌之類的內(nèi)容,這會給我?guī)順O大的精神享受。

最后,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會調(diào)動自己對世界的好奇心,來研究我渴望知曉的領域。一方面是因為這一類書籍有一定的難度,比如國學、哲學、歷史。另外一方面,我需要在汲取其中的養(yǎng)分之后,再進行系統(tǒng)的思考,將它們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

如此,我每天合理地調(diào)用閱讀的動機,讓閱讀達到最高效的狀態(tài)。

當然,每個人所處的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不同,因此每個人應該根據(jù)自己的節(jié)奏,來為自己的閱讀找到最佳的狀態(tài)。

小練習

你可以根據(jù)下表,根據(jù)四個維度的閱讀動機,列出你的閱讀計劃,不斷實踐并記錄下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寨沟县| 滨海县| 香格里拉县| 平果县| 枝江市| 永清县| 嵩明县| 卓资县| 永康市| 大足县| 台东市| 凤凰县| 疏附县| 嘉兴市| 花垣县| 咸宁市| 水城县| 望谟县| 镇坪县| 靖边县| 广南县| 津市市| 清新县| 海丰县| 定远县| 霍邱县| 德惠市| 江西省| 辽中县| 彭水| 璧山县| 灯塔市| 民乐县| 北碚区| 胶南市| 通道| 香河县| 文登市| 丹凤县| 武强县| 桦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