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濘中的山娃
孩童時代,每天的生活都是豐富多彩的,吃山果、喝山泉、走山路、唱山歌、砍柴、放牛羊。無論做什么,腳下踩著的總是那雙破爛不堪的布鞋。說起這雙布鞋,可是大有來頭,因為經濟上的窘迫,我只能穿父親穿剩的鞋子。每當把鞋套在腳上,我似乎就能感受到父親的溫度和母親的溫情。
一年級的時候我就已經穿著這雙“大腳布鞋”翻過了兩座山頭。艱難的山路讓鞋子變得更加沉重,遇上天氣不好的時候,外面下著大暴雨,教室里也跟著下起“小雨”,那時的教室和現在的教室是沒有辦法比較的,地上的黃泥土坑坑洼洼,和著雨水讓鞋子粘上厚厚的一層泥巴。直至快畢業,我的腳才找到這雙鞋原本的“歸屬感”。
在學校的生活也是一樣的艱苦,每天只能喝冰冷的井水,在小路邊撿起的醫療輸液瓶成了我的專用水杯。教室的窗戶是沒有玻璃和封紙的,凜冽的寒風吹在臉上,像是被刀劃過一般。因此,冬天我們最喜歡玩的游戲就是“擠墻角”。所有人都往墻角擠,這樣大家都擠得暖烘烘的。
放學回到家也沒有動畫片看,還要上山趕牛、砍柴,去田里打豬草,幫助家里分擔日常的農活。對我而言,課余最快樂的時光就是下小河溝摸魚,偷偷去大河里洗澡。我就是這樣一個和著泥濘、踏著山路土生土長的山娃。
安徽安慶太湖大別山家鄉
我家的老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