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好一出大戲!
- 一曲霸王別姬,滿座衣冠淚滿襟
- 文武昆亂不擋
- 2136字
- 2021-08-19 22:32:08
《國風驚鴻秀》節目組的一篇官方聲明,內容耐人尋味,最主要的是,如果說秦紹翁老先生是因為看不慣林沐言的所作所為,憤而退賽也就罷了。
可偏偏聲明里寫的卻是,秦紹翁對打林沐言的那一巴掌表示歉意,并且主動退出節目,
這其中隱藏的含義,明顯是秦紹翁老先生與林沐言之間的這番沖突,是秦紹翁率先服軟了,自認錯誤……
但這怎么可能!
節目組的立場顯而易見的站在了林沐言這邊,眾網友紛紛猜測其中的原因,可能不僅僅只是因為林沐言的流量大、熱度高,所以節目組才選擇力保他。
更深一層的原因則是,秦紹翁老先生再離開節目錄制現場的時候,說的那一句話——
“打著弘揚國風的名號,實則消費國風文化!”
“這節目,不錄也罷!”
表面上看起來這句話是對林沐言說的,但實際上,只要稍稍品味一下,便能明白,秦老先生這句話中,明顯意有所指。
恐怕,這才是節目組隨意編撰聲明內容的原因。
如果說之前只是有一部分討厭流量小鮮肉的人在回擊林沐言及其粉絲群體。
但是當《國風驚鴻秀》節目組將這篇聲明發出來后,就連理智的網友們都看不下去了。
節目組的這番操作實在是令人感到惡心!
而就在網友們對此議論紛紛的時候,林沐言的工作室在節目組的聲明發布一小時后,也發布了聲明,只不過與其說是聲明,倒不如直接說是一張律師函。
其中倒是沒有和節目組那般,出現帶有明確立場的內容,但其中隱含的信息,卻依舊耐人尋味,令人深思。
【謠言止于智者,網絡并非法外之地,一言一行皆有責任!
燕京張偉律師事務所,就網絡用戶惡意散布“林沐言被打得不冤!”、“林沐言就是個垃圾”、“林沐言是娘炮”等不實言論,及因此所產生了網絡輿情,指派張偉律師發布本律師聲明……】
這看起來只是林沐言工作室針對造謠者而發布的一份律師函,只不過當這篇博文發布一分鐘后,林沐言的個人賬號便立刻轉發了這條信息。
同時附上他自己的聲明:
【一:今天錄制節目時發生的情況只是因為和秦老先生觀念不和導致,并無其他原因;
二:我始終尊重國風文化,尊重國粹京劇,同時也敬重秦紹翁老先生,所以我對秦老先生的行為表示理解;
三:我會懷著弘揚國風文化的精神,同時謹記秦老先生對我的教導,繼續參加比賽,努力為大家帶來更好的節目(注:對于占用公共資源,向大家道歉)!】
與節目組赤果果的站隊表明立場相比,林沐言和其工作室的這番操作就非常的白蓮花了。
對于這次事件,反而先是發布追責網友造謠的律師函,并沒有直接說對于此次沖突的相關解釋,而后再通過林沐言的賬號轉發這則消息,用他個人的語氣和口吻來回應,沒有單獨發文解釋,從這一方面來看,似乎林沐言一方并沒有多么重視這一情況。
而且更是對這次事件產生的主要原因避而不談,模糊其中的概念,只是和節目組一樣,以一句兩人之間存在代溝,觀念不和搪塞過去。
隨后再以退為進,言語之間說著尊重國風文化,尊重國粹文化,并且對秦紹翁打他的那一巴掌表示理解,實則卻在暗示,自己原諒了秦紹翁的道歉。
這句話倒是呼應了節目組擅自編撰的那一篇聲明,要說林沐言和《國風驚鴻秀》節目組之間沒有商量過,網友們是一萬個不信的。
至于最后那句“謹記秦老先生的教導”,究竟是謹記教導,還是記住了秦紹翁的那一巴掌,只有林沐言自己心中知道,而那句“繼續參加比賽”,和節目組聲明里說的,秦紹翁主動退出節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秦紹翁在節目上與林沐言之間的爭執是贏了,但是在之后的輿論上面,卻是一敗涂地。
而他本人,則是從始至終都沒有發過聲。
或許是因為他不玩網絡的緣故,又或者是他早就預料到了如今的這種情況,可是卻絲毫不在乎。
因為他必須要站出來!
楚霸王都給人跪下了,若是他再不出來解釋,怕是這京戲、這國風,真的要亡了!
正如他在舞臺上說的那句話。
你們說我癡也好,你們說我狂也罷,這些都不重要……
縱然自己會深陷輿論風暴,但是只要能喚醒一個人,哪怕只有一個人,都足夠了。
秦紹翁老先生的那一巴掌,不是蹭流量,也不是蹭熱度,而是在守護著心中的那一方凈土。
當節目組的聲明和林沐言的工作室以及其本人的聲明陸續發布后,不知是因為這次事件本身熱度就比較大的原因,還是背后有幕后黑手在推動著這一切。
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網絡上的熱議卻絲毫沒有減少,而輿論幾乎是一面倒的都在攻擊秦紹翁老先生。
【京劇還有人聽嗎?老古董了,林沐言改編得這么好,不正推動了國風文化的發展!】
【老頭子倚老賣老罷了,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
【這京劇好聽嗎?】
【你看現在哪還有京劇呀,這都是老古董曲藝了,你嫌難聽我還嫌難聽呢!】
如今似乎是有專業的公關公司下場了,原本還有理智的網友在維護秦紹翁,但是此時此刻,在水軍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網友被帶節奏針對此事玩起了梗。
洗白公司對此頗有方法,因為一旦玩起梗來,這其中的含義就不同了。
本來年輕人喜歡聽戲腔的人就多,在公關的發力下,原本秦紹翁對改編的見解卻被模糊概念,改成了刻意針對戲腔,因此,連戲腔歌曲受眾的年輕人同樣加入了攻擊秦紹翁的陣營。
什么“改編不是亂編,戲說不是胡說”,“小人不冤,是秦老爺子冤”一系列諷刺秦紹翁的梗都冒了出來!
在網絡上,儼然形成了一場娛樂狂歡。
這一下,
水軍、被帶節奏的網友、跟風亂玩梗的小鬼、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吃瓜群眾、蹭熱度的營銷號……
粉墨齊登場!
好一出精彩的大戲!
只是這鑼鼓喧天的大戲之下,隱藏著的,卻是娛樂至死的無盡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