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炒茶

……

龍井縣郊區一座茶園內,圍滿了前來學習觀摩的茶農。

只見劉羽將一口鐵鍋架在爐子上烘烤,直到完全將鐵鍋燒熱后,便拎起一筐新摘的茶葉全部倒入鐵鍋中。

接著,劉羽將爐子內的火候控到最低限度,用手快速將鍋內茶葉不斷進行翻炒。

眨眼間,劉羽已是汗流浹背,手臂也因為不聽甩動開始變得逐漸酸麻,等見到鍋中茶葉開始變色,出現卷縮狀態時,立馬開始邊炒邊揉搓起來。

登時茶香四溢,在茶園內彌漫開來。

三刻鐘后,看著鍋中茶葉已完全干透,出現了自己印象中正經干茶葉的模樣。

劉羽這才長舒一口氣,將鍋中茶葉全部倒在邊上早已備好的白布上,并取上一小撮,放在茶碗內。

“取一壺燒開的熱水來!”

劉羽一聲令下,立馬有茶農將剛燒開的熱水放在他身邊。

劉羽二話不說,拎起茶壺往茶碗里倒上滿滿一碗。

“香,這才是我想要喝的茶!”

喝著炒出來的茶葉,劉羽心中激動無比,從此以后再也不用喝那些口味奇特的煮茶了……

那些茶農看的是目瞪口呆,直到良久才反應過來:“就這么簡單?”

劉羽點點頭,提醒道:“看上去簡單,其實真做起來還是要費一番功夫,不過在下相信諸位用不了幾天就能完全掌握新茶工藝,現在,請大家品嘗下這新茶滋味如何。”

茶農聞言,紛紛取來茶碗,按照劉羽之前的泡茶方式,各自給自己滿了一杯。

等茶水一入口,眾人都是差點驚掉了下巴。

“這,這茶葉比煮茶清香百倍啊?!?

“是啊,我活了大半輩子,還是第一次知道茶能這么喝……”

“這可比那煮茶手藝方便多了?!?

“喝了這茶,以前那些茶還喝的下口?”

“哈哈哈……”

看著茶農們憨厚的臉色,劉羽知道,自己改進茶藝的計劃成功了。

接下來,就到了收獲利益的時節。

不過在此之前,劉羽決定與這些茶農簽訂一份新式合同。

“諸位,從即日起,在下愿與你們簽訂一份新的契約,不會再付你們任何勞作報酬?!?

此言一出,眾人頓時望向劉羽,眼中充滿不解之意。

在他們提出質疑前,劉羽率先解釋道:“諸位,在下雖然接管了這些茶園,但論起這方面手藝,與你們可以說是相差甚遠,

因此這茶園今后還得靠諸位幫襯才行,在下十分清楚,昔日那些茶商只會支付爾等勞作費用,

至于這茶葉的利潤是分文未給,想必往年諸位的收成也沒有今日在下收購的價格高吧?”

眾人聞言,不自覺點點頭。

的確,茶園都是那些豪紳的,往年自己忙碌一年最終獲得的也只夠一家人糊口的錢。

要不是這些茶商豪紳吃了官司,臨安府尹又怕茶農沒了生計鬧事,這才允許他們在新東家接管這些茶園前,將新種植的茶葉拿去販賣。

但是,生意不是這么好做的,得看是什么人接手才行。

要不是今日劉羽到來接管茶園,他們這一季辛苦種植采摘的茶葉怕是要被奸商收購血本無歸。

劉羽接著說道:“所以,我打算跟你們立此契約,以后每年你們各自茶園所種植的茶葉,劉某人將全部收購,

一定會按市價不讓諸位吃虧,而你們該做的,就是保證這茶葉質量,質量成色越好,在下出得錢也就越高,

這樣你們也都有好日子能過,有錢一起賺,不知諸位答應與否?”

這是一個全新的理念,已經類似與承包制,同樣,劉羽也壟斷了龍井縣幾乎所有的茶葉生意,可以說是實現了農商互利的雙贏局面。

聽完劉羽的話,茶商們議論紛紛,又經過幾番了解后,他們終于下定決心,打算嘗試一下這新的合作方式。

而后,劉羽從這些茶農中挑出幾個資歷聲望較高的,算作跟劉羽的直接接頭人,一起簽下了劉羽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份正式意義上的私人合同。

簽完合同后,雙方就成為實際意義上的合伙人,彼此利益緊緊捆綁在了一起。

接著,就是收購茶葉環節,了解新茶工藝后,眾茶農迫不及待回到自己家中,開始按照劉羽所示方式開始炒茶了。

經過半個月時間逗留,直到酷暑時節將近,劉羽才將茶葉全部裝上船,在耗費了七萬貫錢后(包括勞力運輸),將三種不同成色,足足一百二十萬斤的茶葉開始航向金陵。

至于那些次品茶葉,則是讓茶農制成茶磚留作備用,打算介時賣往塞外胡人部落,再狠宰那些胡商一筆。

對與這次出航的成果,劉羽心中十分滿意,雖然龍井縣六萬畝茶田一次性八年的稅金,以及采購茶葉的費用花去了十五萬貫,外加賄賂當地官員足足一萬貫,也就是開銷十六萬貫。

但那些從河東粟特商處收購的皮革東珠藥材在臨安府出售后,很快就被當地大戶收購一空,足足獲得了三十五萬貫錢,除去本錢,也有二十五萬貫的利潤。

也就是說,現在劉羽除開茶葉,船上還裝著四十多萬貫的現錢,回到金陵,絕對能成為城中巨賈。

當然,這只是剛剛開始,鹽和茶只是劉羽為往后商業帝國的建立所準備的第一桶金。

下一步,劉羽打算等待時機,希望能盤下幾處礦山,開始自己的鋼鐵計劃。

只是,鐵礦不比鹽和茶官府允許私營,是朝廷明令禁止私人開采的。

為了應付對外戰爭,朝廷對鐵礦石的需求是逐年遞增。

奈何以胤朝現在的生產力,莫說跟后世華夏國一年產量十幾億噸的鋼鐵大國相比,怕是連零頭的零頭都達不到。

就算比之令人津津樂道的“我大清”,也是遠遠不足,甚至十分之一都難達到。

胤朝官方一年鐵產量為一千三百五十五萬斤,雖然這個數字在這個時代已經遠超周邊小國了,但真正用在軍事上的鐵料,卻只有區區七十萬斤。

這七十萬斤鐵,被稱之為精鐵,除開軍隊外,其余各方根本無力插手。

以劉羽的理解,這精鐵其實大概率就是鋼材,胤軍兵器之利能戰無不勝,多取決與這精鐵的廣泛運用。

畢竟生鐵太脆,熟鐵太軟,無法適應與冷兵器戰爭,只有鋼材的韌性才符合這個時代的戰場爭鋒。

“看來得想法子在這精鐵上下文章,總會有辦法的?!?

劉羽長嘆一聲,望著漸行漸遠的臨安府,心中感慨萬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新市| 垦利县| 丰都县| 石门县| 盐池县| 古交市| 开封市| 台安县| 攀枝花市| 调兵山市| 温宿县| 沙河市| 云浮市| 余姚市| 巴东县| 黎平县| 忻城县| 睢宁县| 舞钢市| 高唐县| 大冶市| 密山市| 荣昌县| 双牌县| 荔浦县| 莱阳市| 新疆| 全州县| 南岸区| 金乡县| 澄城县| 新密市| 弥勒县| 平山县| 宜都市| 镇平县| 丹寨县| 静海县| 清镇市| 安溪县| 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