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感覺我就像一個快遞一樣,被人寄來寄去。
聽奶奶說,我出生的時候,因為是個女孩子,所以,媽媽很不開心,很少管我。然后,爸爸還要為生計而奔波,也沒有多少時間照顧我,于是,在我還沒有滿一歲的時候,就把我送回了老家,交給爺爺奶奶照料。
在老家的那幾年,爺爺奶奶對我很好,基本滿足了我的所有要求,所以,盡管從小就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我也過得很開心。
那時候,老家的農活還很重。所以,爺爺奶奶便經常帶著我一起去田里。他們在旁邊干活,我就在地里自己玩自己的,當時,一個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但是,總感覺很高興。我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默默的遵循自然界春播、夏忙、秋收、冬藏的規律,過得簡單而快樂……
后來,我到上學的年紀了,就被爸爸接到城里去上學。可是,對于陌生的爸爸媽媽,我總是感到很害怕,而,他們也總表現出我不喜歡的樣子——爸爸很少對我笑,一直板著臉,媽媽一點兒也不溫柔,總是發脾氣、動不動就動手,這一切,都讓本來就對他們沒有多少好感的我覺得更加的厭煩。
他們和我相處的很不融洽,由于爸爸當時要在另一個城市上班的緣故,家里就剩下了我、媽媽和姐姐,我和姐姐因為從小就分開,所以也不是很熟。
那幾年,真的可以說是我活到現在過得最不開心的日子了。在家里,媽媽覺得我全身都是農村帶來的壞習慣,而我則覺得她脾氣暴躁、性格更是一點兒也不溫柔,總之,是特別不招小孩子喜歡的那種女人,她一心想著改造我,我因為討厭她的緣故,總是抗拒,所以,她經常打我,從而使我更加討厭她。
不過,還好我每次放寒暑假的時候,就可以被送回老家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度過一段快樂的時光,但是,到開學的時候,我就又會被接到城里去,然后,繼續開始我一點兒也不快樂的生活……
在不知不覺中,我已經在城里待了十幾年了,這樣的生活早已習慣了。在這幾年間,我和姐姐也變得越來越親密,和爸爸媽媽的關系也逐漸正常化。我也發現,其實,爸爸媽媽也并沒有我所認為的那么冷酷無情,漸漸地我發現,其實他們還是愛我的,比如:在冬天的時候,爸爸會給我早早準備溫暖的棉鞋,在周內我要寫作業的時候,爸爸也會包攬所有的家務活,讓我專心學習;在吃飯的時候,媽媽發現我不喜歡吃洋蔥,之后她做飯就很少放洋蔥了,在家里的什么零食只剩下一袋的時候,她都會給我吃……這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的愛意和對于童年缺失的那些陪伴的補償。
可是,他們很多時候還是不理解我,他們總覺得我的夢想是在做白日夢,根本不可能實現,還硬要幫我規劃以后生活,將他們喜歡但又無法實現的一些想法強加在我身上,絲毫不考慮我的想法以及我真正喜歡什么,這讓我十分反感。
而,在老家,面對著一座座看上去我永遠都不走不出的大山,我也感到特別的失落——我心中向往著一個更大更遠的世界,因為一些家里經濟上的原因,我幾乎沒有外出的機會,所以,我十分向往黃土高原以外的世界,我夢想著成為一片空中的羽毛,可以一直飛啊飛,不斷飛往另一個地方,永不停歇,直到死亡。我想,這不是一種類似于“無根鳥”的悲哀,而是一種無比快樂的生活方式。
但是,現在的我還沒有這種權利,我只能隨著寒暑假和開學的到來,頻繁的在老家和城里的家之間來回奔波,就像一個快遞一樣被人寄來寄去,不過,“寄”我的人從來都不會問我的想法,而我也從來沒有對他們說過。
總之,這就是我現在的生活,說實話,我并不喜歡,但是,卻沒有足夠的勇氣拒絕,因為,爺爺奶奶確實需要有一個人來陪伴,而我也真的沒有辦法像姐姐那樣和爸爸媽媽親密的交流,或許那只是每一個孩子和父母交往的常態,很稀松平常,但是我真的做不到。
曾經,我喜歡老家,討厭城里的家;現在,我沒有那么喜歡老家了,也沒有那么討厭城里的家了,每一次,去另一個地方時,我總會對正呆著的地方充滿了留戀與不舍。但是,我總覺得它們都不是我的目的地,我的目的地應該在遠方——我拼命努力想要去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