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8 水準測量注意事項

1)影響水準測量成果的主要因素

①視線不水平。視線不水平是由于操作不規范導致視準軸與水準管軸不平行,或水準儀經檢校后,還有殘余誤差存在,或因使用時間長,使軸線平行條件發生變化所致,也稱為i角誤差。但在同一測站上采用前后距相等的觀測方法,即可消除因視線不水平所引起的觀測誤差影響。

②水準尺未豎直。水準尺沒有豎直,視線在尺上就會出現讀數誤差,此誤差將直接影響本站高差的準確性。

③儀器或轉點升沉。在觀測過程中,由于水準儀腳架未踏實或接口未固緊,水準儀將會下沉,引起讀數誤差。轉點若選擇不當,也可造成下沉或回彈,使尺子下沉或上升,引起讀數誤差。

④估讀不準確。

⑤外界環境干擾。在測量時由于陽光直射、氣溫升降、氣候變化、大氣折光等因素的干擾,均對測量成果有一定的影響。在觀測時要特別注意,最好選擇有利的時段進行測量。

2)注意事項

①水準測量過程中應盡量用目估或步測保持前、后視距基本相等,來消除或減弱水準管軸不平行視準軸所產生的誤差,同時選擇適當的觀測時間,可限制視線長度和高度來減少折光的影響。

②儀器三腳架要踩牢,觀測速度要快,以減少儀器下沉。轉點處要用尺墊,取往返觀測結果的平均值來減弱轉點下沉的影響。

③估數要準確,讀數時要仔細對光,消除視差,必須使水準管氣泡居中,讀完以后,再檢查氣泡是否居中。

④檢查塔尺連接處是否嚴密,清除尺底泥土。扶尺者要身體站正,雙手扶尺,保證扶尺豎直。為了消除兩尺零點不一致對觀測成果的影響,應在起、終點上用同一標尺。

⑤記錄要原始,數據當場填寫清楚。若記錯或算錯,應在錯字上畫一斜線,將正確數字寫在錯數上方,不可用橡皮或涂改液改寫,便于檢查。

⑥讀數時,記錄員要復誦,以便核對,并應按記錄格式填寫,字跡要整齊、清楚、端正。所有計算成果必須經校核后才能使用。

⑦測量者要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工作要細心,加強校核,減小誤差。光照如果較強要撐傘,避免儀器受太陽的直射。

復習思考題2

2.1 什么是水準點?什么是轉點?在水準測量中各起什么作用?

2.2 什么是視差?產生視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檢查與消除?

2.3 在水準測量中前、后視距離相等能消除什么誤差?

2.4 什么是視準軸、水準管軸、圓水準器軸、儀器豎軸?它們之間應滿足什么樣的幾何關系?

2.5 如何判斷自動安平水準儀的補償器是否處于正常狀態?

2.6 水準測量中產生誤差的原因有哪些?如何保證水準測量成果的精密?

2.7 何謂高差閉合差?怎樣調整高差閉合差?

2.8 已知 A 點高程為202.016 m,設 A 點為后視點,B 點為前視點,當后視讀數 a =1.124 m,前視讀數b=1.428 m,求:(1)求A, B兩點的高差。(2)求A, B兩點哪點高?(3)儀器視線高是多少?

2.9 已知水準點5的高程為531.272 m,4次隧道洞內各點高程的過程和尺讀數如圖2.25所示(測洞頂時,水準尺倒置即零端朝上),試求1,2,3,4點的高程。

圖2.25 題2.9圖

2.10 由表2.6列出水準點A到水準點B的水準測量觀測成果,試計算高差、高程并作校核計算,繪圖表示其地面起伏變化。

表2.6 題2.10表

2.11 在檢驗校正水準管軸是否平行時,將儀器安置在A, B 兩點之間,讀得A 尺讀數a1=1.573 m, B尺讀數b1=1.215 m。將儀器搬到靠近A尺處,得A尺讀數a2=1.432 m, B尺讀數b2=1.006 m。試問:(1)視準軸是否平行水準管軸?(2)當水準管氣泡居中時,視線向下傾還是向上傾?(3)如何校正?

2.12 圖2.26中,已知水準點BMA的高程為33.012 m,1,2,3點為待定高程點,水準測量觀測的各段高差及路線長度標注在圖中,試列表計算1,2,3各點高程。

圖2.26 題2.12圖

2.13 在水準點BMA和BMB之間進行普通水準測量,測得各測段的高差及其測站數ni如圖2.27所示。試列表計算出水準點1和2的高程(已知BMA的高程為5.612 m, BMB的高程為5.412 m)。

圖2.27 題2.13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孜县| 海伦市| 五河县| 丹凤县| 长汀县| 防城港市| 乌兰浩特市| 赤壁市| 习水县| 卓尼县| 元江| 湟中县| 晋州市| 宁城县| 诸暨市| 浮山县| 洛浦县| 黄龙县| 上蔡县| 扶风县| 大新县| 高碑店市| 和平区| 禄丰县| 苍南县| 报价| 阳东县| 石林| 舞阳县| 博乐市| 资溪县| 盘山县| 嵩明县| 交口县| 齐齐哈尔市| 咸阳市| 玉屏| 辽源市| 广昌县| 南平市| 湛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