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嚴格把關。“
“不能一味亂收。”
原始這么說。
通天意見就大了起來。
“每個生靈都有修煉的資格。”
“為什么我們要限制他們修道的資格。”
“這不但對我們擴大山門不利。”
“對洪荒眾生也不公平。”
“我們必須要一視同仁。”
“讓普天下的所有生靈都獲得正確的道統。”
原始一聽,立刻反駁道:
“我們建立山門的目的。”
“是弘揚道統。”
“這確實是對的。”
“然而。”
“若是有些心術不正的人。”
“成為境界高深者之后。”
“一定會攪亂洪荒。”
“萬一再造出一個羅睺。”
“那又該如何是好?”
“那又是誰的責任?”
“我們不能負擔這些風險。”
“必須要嚴格篩選。”
“讓有資質、有品德者前來修道。”
看到自己的兩個兄弟在激烈爭吵。
老子勸阻道:
“你們二人說的都有道理。”
“現下不要再吵了。”
“仔細考慮一下對方的思想。”
“再做最后的決斷。”
原始和通天不歡而散。
老子也是哀嘆連連。
雖然是兄弟。
但是三人性格迥異。
以致現在分歧不斷。
【主線任務:協助三清立教】
齊遇:……
六個幸運兒都成圣了。
洪荒完全開始了新篇章。
現下。
女媧建立了妖教。
但是不和天庭產生沖突。
接引和準提又在西方成立了佛教。
三清也有成教的想法。
是時候給他們提供一些建議和意見了。
“后土妹妹。”
“我要去幫助三清立教了。”
“你保證自己的安全。”
“等我平安歸來。”
“一定要平平安安的!”
后土不舍道:
“嗯!”
“你去。”
“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拜別了自己的小后土。
齊遇起身前往紫霄宮。
此時。
三清仍然留在鴻鈞道祖身邊。
并沒有獨立出去。
“道祖!”齊遇看到鴻鈞,熱情說道:
“好久不見!”
“你過得怎么樣?”
鴻鈞一看到齊遇,就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圣人無欲無求、不死不滅。”
“難道還能過得不好嗎?”
齊遇尷尬一笑,說道:
“也對!”
“你那三個徒弟。”
“三清現在是不是正在鬧矛盾?”
雖然依舊有些詫異。
不過鴻鈞早就習慣了齊遇的這種未卜先知,說道:
“正是!”
“他們現在正在商討如何立教。”
“立什么教。”
“收些什么徒弟。”
“正鬧得不可開交呢。”
齊遇有些不解,問道:
“為什么你不給他們一些指點呢?”
“你可是圣人。”
“什么都知道的。”
鴻鈞笑著搖了搖頭,說道:
“這些是他們的必經之路。”
“旁人的指點于他們無益。”
“需要他們自行揣摩。”
“自行溝通。”
“他們已經是圣人了。”
“這些事情。”
“完全可以自己解決。”
“我無需去教導。”
齊遇哈哈大笑,說道:
“道祖遠慮。”
“既然你不幫。”
“那我可就幫了。”
“我此行。”
“就是來幫助他們立教的。”
鴻鈞點頭,默認了。
齊遇找到三清。
三清居然在冷戰。
“三位新任圣人。”
“你們是在為自己如何立教。”
“而煩惱吧。”
三清同時看向齊遇,眼神里充滿著驚異。
他們對齊遇并不如鴻鈞那么了解。
和齊遇也沒有深交。
此時有些詫異。
他為何能懂得自己的想法。
他們可從未離開這紫霄宮。
老子對齊遇說道:
“正是。”
“我們有不同的見解。”
“我主張淡薄無為。”
“倡導少收弟子。”
“原始倡導擇優錄取。”
“而通天。”
“則向往有教無類。”
“這不。”
“他們二人正在為此事吵鬧。”
原始對齊遇說道:
“齊遇道友。”
“你來評評理。”
“若是一味亂收。”
“豈不是會造成羅睺那樣的災禍?”
此時,眾生都對羅睺嗤之以鼻。
恐怕羅睺的在天之靈。
見到這種情況。
也要氣的吐血吧。
通天說道:
“二哥這種思想怎么可能是正確的呢?”
“若是限制修道者的資格。”
“那對那些出身貧寒的人。”
“豈不是非常不公平?”
“依我看。”
“收徒就應該有教無類。”
“讓每個生靈都能獲得教養。”
“和正確的道統。”
老子此時說道:
“就是如此。”
“他們二人就在為這事吵鬧。”
“齊遇道友如何看待這件事?”
齊遇哈哈一笑,說道:
“原來你們是想共同經營一個教派。”
三清異口同聲說道:
“不然呢?”
齊遇說道:
“既然你們思想不同。”
“那么就各自立教就行了。”
“為什么非要擠在一起呢?”
聞言,三清有如當頭棒喝。
瞬間醒悟過來:
“原來如此!”
“原來如此!”
“齊遇道友果然機敏聰慧。”
“不愧是道祖看重的人。”
當下。
原始和通天各自離開。
開始籌備立教之事。
【主線任務完成,獎勵大量修為】
【修為不足,無法突破】
【此時境界:大羅金仙中階】
齊遇:……
三清各自回到自己的居所。
齊遇心想,不如送佛送到西。
繼續給他們一些指點吧。
齊遇來到老子這里。
老子是一副淡然清凈的狀態。
正在低頭思索。
看到齊遇來到。
老子熱情地讓齊遇坐下,問道:
“齊遇道友還有什么指點嗎?”
“你的指點。”
“對于我們來說。”
“有如甘泉。”
“有如蜜罐。”
齊遇抱著謙虛的態度,說道:
“指點不敢當。”
“我只是想問。”
“你是不是并不想立教?”
聞言,老子說道:
“確實。”
“立教過于繁瑣。”
“而且難以自由。”
“我并不想立教。”
齊遇勸解道:
“立教可以幫助弘揚道祖的道統。”
“你作為他老人家。”
“座下的首徒。”
“更應該以身作則才是。”
“立教是必須要做的。”
“但是。”
“你可以少收一些弟子。”
這本就是老子的想法。
少收一些弟子。
只是。
他此時仍然在左右搖擺。
猶豫不定。
聽到齊遇和他想法一致。
老子便堅定了信心。
老子:嗯,我少收一些就是了。
老子對齊遇說道:
“齊遇道友與我不謀而合。”
“我正是這種想法。”
“只是。”
“我還有一問。”
“那就是。”
“收哪些徒弟呢?”
“巫族中人?”
“妖族中人?”
“還是說。”
“人族之人?”
“三族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