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過了多長時間,肉眼可見的震動開始停歇。
部分掩體上出現明顯的裂縫,從中控室中,從總控器上各處攝像頭可以看出,由鐘雪,福康率領的支援搶修部隊已進入預定位置。
而陳冀和泰明還在緊緊盯著各防區的多項數據,所幸,蓋茨表的數值還在可控范圍內,防空洞主體結構還算穩定。是對面故意防水了嗎?
然而并不是,陳冀和泰明知道,依靠一次核打擊一次性的摧毀對方目標是不現實的,所以說對面根本沒有把所有的賭注放在這第一次核打擊上,反而他們要多次進行核打擊,最后裝甲部隊才會進入,宣告戰爭結束。
但幸好,陳冀早有預料到這件事的,并提前做好了準備。
甚至,做了最壞的打算。
…………
…………
這時距離第一次核打擊已經過去了半個小時,已經是傍晚時分,據雷達顯示,又有一批目標從當前空域略過,不過方向不同。
風螺警報器沒有再次響起。似乎威脅已經過去。
但并不是這樣。
…………
…………
防空洞內,一個小男孩在擁擠防空洞里,從他那懵懂的臉頰上,你得到的,也許,是對未知的恐懼,或者是對和平的渴望。
…………
…………
半個小時過后,據最后的北斗衛星遙感顯示,已有大批未知裝甲部隊涌入防區。
在完成了最后一次數據傳輸后,所有的民用衛星信號完全中斷了。
…………
…………
一個半小時過后,地表上已經是硝煙漫漫
與此同時,由張赫率領的部分核心部隊,已經到達地表,作為防守方參與防御作戰。
而孫亮率領的核心部隊也在緊張籌備中,而在陳冀看來,這支部隊也許將成為扭轉戰局的關鍵。
…………
…………
兩個小時過后,已經徹底入夜,由于進攻方地面裝甲部隊力量雄厚,所以進攻方沒有對陳冀所在地區進行第二次核打擊。
而是繼續用裝甲部隊推進,由于夜間的原因,推進速度受限。
雖然進攻方對核打擊顯得很慎重,但卻依然在四個多小時后,對許多沒有遭受第一次核打擊的地區開展了核打擊。
…………
…………
此時的核防空洞里,中控室內,陳冀正有條不紊地指揮一顆顆大東西的運輸,沒錯就是一枚枚小型的戰術核彈。
無人轟炸機已就緒,戰術核彈這些大家伙就是得用空投來的實在。
其實也主要是因為導彈發射井在第一次的核打擊中損失的差不多了,現在還沒修好,所以只能冒險點用空投投彈。
但本來人手就不夠,陳冀怎么會讓人去開成千上萬架超音速轟炸機,他選擇的是無人駕駛,說白了就是把投彈程序系統化,提前預設目標,加以人工識別系統,最后由總控室控制戰術核彈的引爆。
雖然陳冀早就知道真正的進攻方隱藏在表面進攻方的后面,但他還不能直接揪著真正的進攻方錘。
因為時機不到,所以陳冀把目標定在了海邊的幾個未知區域上,說白了,是對方的前沿基地。
…………
…………
與此同時,張赫的核心部隊已與地面防御部隊取得聯系,并前往防御d2防線。
…………
…………
半個小時后,d1防線從地圖上消失了。
數不清的彈坑也許就是防線曾經存在過的最好證明。
…………
…………
與此同時,無人轟炸機已從特定隧道升空。進攻方的雷達也已經明顯探測到。
片刻過后,進攻方的營地在夜色的映襯下竄起一陣陣耀眼的火光,直沖云霄。
…………
…………
惱羞成怒的進攻方很快地展開了第三輪核打擊,核防空洞被列為重點打擊目標。
可一切都在陳冀掌控之中。
反導系統正式開啟。
在前兩次核打擊中,反導雷達甚至都沒有開機。目的就是要讓對面形成輕敵的印象,這才是陳冀要的。
…………
…………
距離第一次核打擊已經過去十二個小時,正值后半夜,防空洞內。
由民間團體組成的物資管理處開始發放生活物資,由醫護團體組成的紅十字會正在連夜組裝急救室,但沒有平民登記處,因為不需要,也無所謂。
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清楚得到你想要的信息。
這也許就是科技的魅力。
…………
…………
而此時此刻,一抹抹絢麗的煙花開在了海洋上空。
這其中有反導系統的功勞,而另一部分則是飛行員們在進行超視距打擊。
成功攔截。
…………
…………
南海東部海域,一支全副武裝的航母編隊正在悄然接近,殊不知,衛星已經發現了它的蹤跡。
與此同時,某戈壁灘內部,豎起了一排排的“柱子”。
“…………”
“…………”
風沙已起,只待東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