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2章 走訪民間

蘇任啟與于成志出京城后帶領上官箐、秦少英、吳永純及李、張、顧、汪四護衛先一步趕往隴右道。蘇任啟認為使團遇害一案,既然官方沒收集多少有用的消息,那么他想走民間途徑暗訪查看是否有收獲。蘇任啟自然知道‘出門十里不同天’的道理。這么大的國家,再英明的皇帝統治下,也會有陰暗的角落。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它很可能是來自官場方面的,也有可能來自民間,那些不受王化的地區。

皇帝給于成志等人破使團被害一案的時間不多,所以在規定的時間以內,哪怕完成不了任務,也要先一步趕往大食國。但蘇任啟認為:倘若不能破獲使團被害一案的話,即使去到大食國,也會受到許多不明因素干擾。所以說破案對于他們來講是一件勢在必行的事情。

蘇任啟等人先行一步以后,袁勛在后面也不是拖延時間,只不過是他率領的部隊有八百多人,在飲食住宿等方面,肯定會消耗的時間多一些。

蘇任啟一行離開京城后進入關內道這段路還算順利,但是越是往西北地區前進,地理環境是越來越惡劣了。他們進隴右道東測以后的路基本上都是戈壁沙漠,加上是秋天的季節,氣候非常干燥。蘇任啟與于成志倒是影響不太,但是上宮面箐和吳永純的嘴唇都開裂了。蘇任啟則有先見之明,早在出發前吩咐上官箐購買路途必備用品的時候已經備有相關的用品。不過令他們難受的并不只是這些,隨著沿途地勢的抬升,白天和晚上溫差很大,白天的時候是妥妥的夏天炎熱氣候,天黑入夜以后溫度急劇下降,不穿大棉襖根本受不了。

于成志是撐握上批使團途經路線的,只是這一路上咨詢當地人時,知道有這回事的人并不多。蘇任啟根據他們出發時間和出事地點推算他們每天的行程狀況。這是基本的推理,用它與他們每天所走的距離比較,如果出現相差甚遠。那么中間對不上的環節可能便是他們出事的時間。

于成志帶領的小隊伍快馬連續走了八天以后,進入墩煌地區。這個地越發荒涼,有時候走半天都見不到一個人影。到了這里以后,蘇任啟建議于成志放慢腳步。他知道越是接近出事地點,他們就不能錯過與使團被害案的任何蛛絲馬跡。

蘇任啟推算:他們這支小隊伍來到距離墩煌以東兩百里的地方,需要的時間為八天,那么被害使團走路來到這里的時間應當比他慢三倍,也就是說他們到這里要花二十四天左右的時間。然而他們出事的時候已經是距離出發時間一個月有余了。也就是說他們至少已經來到這里附近有十余天了才出事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他們逗留在這附近的?其間又沒有消息傳遞出去,以至最后被人全部殺害。誰能解開這幾個疑問,就能解開使團被害之迷。

墩煌這個地方是邊防重要城池,由此往北三百便可抵達武周與突勒邊境,往西五百里入龜茲國。所以在這里武周長期駐扎十萬將士,只不過在這樣地廣人稀的地方,也只有人口聚集多的鎮甸才有王法管制。

這天中午于成志、蘇任啟等人來到一個叫作云州的小鎮。他們打算進去好好打探來自江湖方面的消息,路上卻遇見一群迎親隊伍。于成志平生遇到過的迎親隊伍無數,但是象這樣有上百人拿刀護衛的迎親隊著實少見得很,心中不禁打起幾個疑問。

“阿信,你看那個迎親隊伍與中原的迎親隊伍有何不同?”于成志問道。

“單看他們戒備森嚴,難道這附近有匪患不成?”蘇任啟說道。

“我看是八九不離十,要不咱們跟著他們,等他們進門后,找個機會進去,順便打探消息,你看怎么樣?”于成問道。

“好主意。”蘇任啟說道。

“我們為何不現在過去加入他們,而等到他們進了門才想辦法進去?”上官箐問道。

“你現在過去,人家理你才怪。”于成志說道。

“于大哥,這是為何?”上官箐問道。

“阿信,你來跟她解釋好了。”于成志說道。

“嗯,這迎親隊伍在民間都是有講究的,中途是既不加人也不減人,否則被視為不吉利,用年輕人的思想去理解的話就是要專一。”蘇任啟說道。

“你這人心有不專,知道的倒是不少。”上官箐說道,

上官箐說完自己倒是有點臉紅了,估計是因為想到蘇任啟先娶了宇文萱以后,自己才跟著蘇任啟的。而蘇任啟知道她之所以這么講是因為上次在蘇州城里‘華東仙飲坊’的時候,去私會吳英越的事情。

“弟妹,話雖如此,但是民間的規矩便是如此,咱自若是現在過去,不但打聽不到消息,還惹人嫌。”于成志說道。

于成志、蘇任啟等人遠遠跟著這支迎親隊伍約三四里路以后,進入云州鎮。這只是一個邊垂小鎮,它沒有城防,不過在路上倒是偶爾遇見官兵。這可以證明它還是有官府管制的。

這支迎親隊伍剛進到一個刻著“趙府”門牌字樣的大院。蘇任啟看見那個趙家門囗還站著不少人。只是他看見即是結婚的宅子門囗竟然沒帖有迎親的對聯,這讓蘇任啟感到有些奇怪。

“大哥,你看人家娶親門囗居然不帖新聯,你覺得奇不奇怪?”蘇任啟問道。

“哦,是很稀奇,走咱們過去瞧瞧。”于成志說道。

“瞧,有人朝咱們這邊過來了。”秦少英說道。

那人來到蘇任啟等人跟前張口就問。

“幾位先生,你們可是讀書人?”來人對于成志問道。

于成志與蘇任啟對視了一眼后都會意:機會來了。

“對對,我與他是讀書人。”于成志指著蘇任啟說道。

“那冒昧問一句你們可會寫對聯?”那人又問道。

“略知一二,哈哈……”于成志挺了挺胸笑道。

“那好,來來,幾位請移貴步過來看一下。”那人說道。

于成志與蘇任啟等人隨那人走到趙府門囗。他們看見門囗旁掛著一幅懸賞告示。蘇任啟看了一下其意思是:求姻聯兩付,每付懸賞十兩白銀,另求一首姻緣詩一首,懸賞二十兩。

“諸位相公,我乃趙府一管事,名叫趙勤。”趙勤說道。

“今天是我們家公子大喜之日,我家老爺本想在門囗懸賞征聯。”趙勤又說道。

“誰曾想云州地處偏僻,這懸賞已掛了三日竟然沒有讀書人路過,眼看新娘已經到了,我家主人甚是著急,還請二位相公幫幫忙。”趙勤繼續說道。

蘇任啟想:按理說這種情況姻緣聯應該是大門一付,正廳門一付,正廳中央一付加一首四句詩,外加一首司儀主持用的才是,不知道現在這兩聯加一首詩是什么意思,除非他們正廳內是以畫代替了,那么求懸賞的詩就應該是司儀用的了。

蘇任啟認為于成志常年讀孔孟,也許他對這些事情更熟悉一些。

“那好趙管家,我們兄弟試試看。”蘇任啟說道。

“小的先替我家主人多謝幾位了。”趙勤說道。

“于大哥,你來試試。”蘇任啟說道。

“在這都聞到酒香了,讓我作對行酒令還行,讓我對對子怕是不行了。”于成志說道。

“還是兄弟你來好了,哈哈……”于成志笑著又說道。

“也好,那就讓小弟試上一試,不過,我來作,于大哥你來寫如何?”蘇任啟說道。

蘇任啟知道于成志的字寫得不錯,所以才這么說道。

“嗯,也好,那咱兄弟今天就給這段姻緣錦上添花。”于成志說道。

“來,來,筆墨侍候。”于成志又說道。

趙勤見于成志和蘇任啟能寫,可高興壞了。這是江湖救急的事情,所以馬上叫人來給于成志準備筆墨。

蘇任啟見于成志已經握筆在手,略想了想,哎!有了。

“喜今日銀河初渡,愿他朝玉樹添枝。”蘇任啟念道。

于成志的字寫得相不錯,唰唰很快便寫下來。

“好,兄弟你這聯掛在大門著實不錯,哈哈……”于成志笑著說道。

正當于成志寫字的功夫,旁邊不知不覺從府內來一群人圍觀。他們見于成志說好都鼓掌起來了。

“百年好合兮鴛鴦比翼,洞房花燭兮滿堂生輝。”蘇任啟繼續念道。

蘇任啟念完還沒等于成志寫完,因為當中已經有‘百年好合’‘洞房花燭’這樣的詞在里頭,在場人便很容易明白其中的意思,頓時鼓掌叫好。

“哥,你真文武全才,小弟甘愿一輩子當你跑腿。”秦少英說道。

“少英,少崇拜他,你都不知道他靠這些禍害多少女孩。”上官箐說道。

“弟妹,你可別這么說,正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我這兄弟才高八斗,這副聯子掛在正廳門囗沒得說了。”于成志說道。

“于先生,為什么這付比上一聯長呢?”秦少英問道。

這次是微服暗訪,所于秦少英只能叫于成志為先生。

“因為房子前低后高更吉利,所以有三進宅的家庭,下個門聯要用十一個字。”于成志說道。

“也有的聯子前門和前廳字數一樣也沒關系,但是不能前門比前廳長。”于成志繼續說道。

蘇任啟并沒有與旁人說話,因為他念完第二聯以后,在想給司儀寫一首什么詩好。人們見蘇任啟的輕輕地拍了兩下額頭后,忽然眼睛亮了。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射屏得鴿,種玉有緣。秦晉之好,是為渠成。良時吉日,指此婚姻。禮樂修備,宜爾室家。心心相印,連理交枝。夫婦相敬,琴瑟和諧。緣結百年,五世其昌。正好是:花好月圓姻緣美滿,地久天長鸞鳳和鳴。”蘇任啟念道。

當于成志寫完,連他都被驚嘆到了。

“好詩啊,好詩,兄弟,你這才華,不去考功名實在可惜了。”于成志說道。

其他聽到于成志這么說,圍觀的人們頓時發出熱烈的掌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丰县| 恭城| 库尔勒市| 高邮市| 秦皇岛市| 洛浦县| 邛崃市| 黄浦区| 黄龙县| 上犹县| 保山市| 北辰区| 吉首市| 南京市| 阳朔县| 孟连| 临湘市| 蚌埠市| 德阳市| 江达县| 澄城县| 礼泉县| 德令哈市| 兴城市| 大丰市| 台州市| 常山县| 承德市| 广平县| 湘西| 教育| 崇礼县| 德州市| 五河县| 房产| 陕西省| 灵川县| 于都县| 报价| 汝州市| 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