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你要做個有出息的女孩
- 周舒予
- 1737字
- 2021-12-31 15:38:35
培養公德意識,讓自己更受歡迎
2014年,電視里多了一些這樣的公益廣告,其表現的都是同一個主題:“今天你文明了嗎?”
這些公益廣告向我們展示了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如很多人不注意自身形象,過馬路翻越護欄,在電影院大聲講電話、進地鐵不顧他人、隨手亂丟垃圾,等等。廣告通過現實人物與原始人的瞬間轉換,來體現主題的深意,那就是“如果你還沒有意識到自身文明素質的重要性,如果你依然沒有公德心,那么你的表現就與還未開化的原始人無異”。
在這一系列的廣告中,那些不遵守社會公德的人的種種表現,都為周圍人所嫌棄,可見缺乏公德意識的人,并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與喜愛。
不過,對于這些現象,有的女孩可能會這樣說:“好多人都沒公德心。就拿隨手亂丟垃圾來說,有時候根本找不到垃圾桶,大家都往地上丟,我也丟,反正大家都一樣,誰也別說誰。”
你是不是也這樣想呢?是不是也有種“從眾”心理在作怪呢?其實這樣想是完全錯誤的。之所以叫“公德”,就是指存在于社會群體之間的道德約束,也就是需要大家都來執行、遵守的道德準則,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是大家都認可的。我們不能因為周圍有人不遵守公德,于是自己也就無所謂,甚至隨大流,而是應該有自己的原則,別人做的是錯的,難道我們也要去從眾跟隨嗎?當然不行了!還以隨手亂丟垃圾這件事來說,就算沒有垃圾桶,也不能隨便亂扔,吃完的零食包裝袋、不用的塑料袋,哪怕是用報紙或者廢紙折疊而成的小紙袋也同樣可以成為“臨時小垃圾袋”,等到找到垃圾桶之后,再將垃圾袋丟棄不就可以了嗎?
我們來進行這樣一個比較:
同樣年紀的兩個女孩,一個看上去名牌加身、時尚靚麗,另一個樸素平凡,卻是很整潔。但是,時尚靚麗的女孩卻一邊嗑瓜子一邊將瓜子皮吐得滿地都是,而樸素平凡的女孩卻在自己丟垃圾的時候,也很自然地將別人丟在地上的空瓶子、包裝袋撿起來一同扔進垃圾桶。這樣的兩個場景一對比,你會更喜歡哪一位女孩呢?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那位樸素平凡的女孩吧,因為她講公德,而且毫不做作,做人已經養成了好習慣。這樣的女孩會從內向外散發一種個人魅力,這樣的魅力可是多少時尚名牌都打造不出來的。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不能看著別人怎樣做然后自己就怎么去做,如果別人做錯了,我們可要注意甄別,注意不要做錯事;假如大家都做的是有公德的事,我們才應該去隨大流。總之,堅持原則才是我們最應該做的。
說了這么多,再來給大家列舉一些可以具體操作的事宜吧。
向爸爸媽媽了解一下公德都包括哪些方面。
提到公德,我們可能都只知道它是公共道德的簡稱。那么,公共道德到底都包括哪些方面呢?如果不甚了解,就一定要問問爸爸媽媽,和家人一起好好學習一下在哪些方面的表現體現的是一個人的公德意識。
我們的詢問也會讓爸爸媽媽開啟回憶甚至是學習模式,這樣一來全家人就能一起學習公德方面的知識了,而且還能彼此監督、互相鼓勵,共同培養良好的公德意識。
不管到哪里、和誰在一起,都要保證自己的公德心。
公德心的體現應該是隨時隨地的,不能因為地域的改變以及周圍沒有熟人看著,就隨便地改變自己的做法,破壞公德心的培養。
比如,有的女孩可能在陌生人面前會表現得很講公德,不亂丟垃圾、不隨地吐痰、不亂寫亂畫,等等。可是一旦和熟人尤其是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就有種徹底顛覆形象的感覺,一些壞習慣顯露無遺,甚至還可能會故意做出些破壞公德的事情,只為迎合朋友的口味,或者不被朋友們疏遠。
在表現公德方面,一定要避免類似這樣的“兩面派”。公德心是我們自己的一個標簽,可不是隨意可更換的外套,不管去哪里,不管和誰在一起,公德心都不能丟。始終如一的我們,才會受到更多人的喜愛。
只要專心做好自己就夠了。
有的女孩會覺得,公德心既然如此重要,那么不僅我自己要好好表現,別人也應該這樣表現,如果他們做錯了我就有責任批評他們。
關于這一點我們也不要那么認死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而且性格、脾氣、秉性各不相同,不是說我們想要批評誰、教育誰,誰就能認真聽的。我們也要有自我保護意識,以免受到他人的誤解與胡攪蠻纏。
所以,我們還是專心做好自己就好,自己的公德心體現了出來,周圍人自然會看得到,沒準兒他們會在我們的行動感召之下有所改變,不要直接就去訓斥誰,雖然意圖很好,但我們也應該尊重他人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