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大漢史
- 唐俑
- 1843字
- 2021-07-22 14:44:44
促使“鴻門宴”事件發(fā)生的竟然是他!
01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個典故大家都知道,說的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場宴會上發(fā)生的事情,那場宴會就是“鴻門宴”。
宴會的參與者包括當時楚國的兩員大將項羽和劉邦,起因是劉邦向項羽謝罪,項羽便在鴻門那個地方請劉邦喝酒。那場宴會看起來風平浪靜,而事實上也沒導致什么嚴重后果,過程卻頗為驚心動魄。
首先是項羽的謀士范增勸項羽趁機殺掉劉邦;其次是在宴會上發(fā)生的事情,絕對算得上驚心動魄。
范增勸項羽殺掉劉邦,項羽同意了。可是在第二天的“鴻門宴”上,范增幾次給項羽遞眼色,又好幾次舉起身上的玉佩向他示意,項羽都裝作沒看見。
范增只好起身出去叫來項莊,對他說:“大王心太軟,還是你去吧。你去獻酒,然后請求舞劍,趁機殺了劉邦。如果不這樣,我們都將成為人家的俘虜。”
作為項羽堂弟的項莊是個劍術家,精通各種武藝,特別是劍術——主要是他愿意做這種非常危險的事情。
于是項莊依言而行,祝酒完畢,項莊對項羽說:“大王今天和沛公在此飲酒,軍營中也沒啥娛樂項目,就讓我舞劍助興吧。”
項羽同意了。項莊便拔劍起舞,邊舞邊靠近劉邦。
項羽生性耿直,絲毫沒有意識到這是范增在使陰謀詭計,他的叔叔項伯卻看出來了——壞了壞了,得想個辦法阻止,否則劉邦的小命難保。
于是他立即拔劍和項莊對舞,用身體遮護劉邦。項莊心想,這個壞叔叔想干啥呢?你給我起開!明白了項莊真實意圖的項伯豈肯罷休?他一直用身體護住劉邦,使項莊始終沒有機會下手,刺殺劉邦的圖謀失敗。
02
項伯是項羽的叔叔,如果項羽是劉邦的對手的話,那么他也應該是劉邦的對手,可是他為什么要保護劉邦呢?
有人說他被收買了,還有人說項伯早就預感到劉邦要得天下,他在鴻門宴上保護劉邦是長線投資。后來,得了天下的劉邦不僅不殺他,還賜姓劉,封其為射陽侯,就足以證明他有“先見之明”。
其實這些都是胡說,項伯那么做的初衷,只是想救好朋友張良。
張良雖然是劉邦的人,但幫過項伯:項伯早年殺人,張良救過他。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項伯在鴻門宴舉辦之前就給張良通了消息,此消息自然也為劉邦得知。劉邦為了感謝他,就與他約定為兒女親家,項伯當然不許項莊殺劉邦了。
那么問題來了:劉邦做了何事,要向項羽謝罪呢?他除了和項羽一樣努力地和秦王朝的軍隊作戰(zhàn),什么也沒做,更沒做對不起項羽的事情。如果不是一個手下在里面搞鬼,他和項羽的交集,不會來得這么早。
03
那個搞鬼的劉邦的手下,名叫曹無傷。有人在評論這段史實時,用的是“出賣”二字,說他出賣劉邦,直接導致了鴻門宴事件的發(fā)生。
他出賣劉邦的過程很簡單,派人去跟項羽說:“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劉邦想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即秦王子嬰,秦朝最后一個統(tǒng)治者)當丞相,將數(shù)不盡的珠寶都據(jù)為己有。
你想項羽是什么樣的人,西楚霸王啊,哪里聽得了這話?這話就像一把火投進澆了汽油的干柴,把項羽惹毛了:“我還沒稱王呢,他姓劉的憑啥?明天我就犒勞軍隊,然后去收拾他!”
幸虧項伯想救老朋友張良,幸虧劉邦得知消息后趕緊與項伯約定為兒女親家,才使得項伯在鴻門宴上保護了劉邦,最終劉邦有驚無險,死里逃生。
那時候的曹無傷是劉邦的三大司馬之一,官職不小,跟著劉邦出生入死,應該也有感情了吧,可是他為什么要出賣主子呢?歷來說法不一,有人認為他是為了投靠項羽或自保,甚至有人認為曹無傷是項羽派在劉邦身邊的間諜。當然這些觀點都是后人的猜想,真相早就湮沒在了歷史的塵埃中。
能夠肯定的是,這是一個剛剛出場就謝幕的小人物。其下場連個慘字都算不上:當劉邦得知是曹無傷搞的鬼,回去后立馬殺了他。
“立馬殺了”,連折磨一下都沒有,這種死法很痛快,在動不動就凌遲、油烹、腰斬的中國古代,這種死法甚至算得上“幸福”。
04
那么劉邦是如何得知出賣他的是曹無傷呢?這又是一個出賣:項羽出賣了曹無傷。
鴻門宴上,劉項之間只對了一句話,項羽就把曹無傷給賣了。
據(jù)《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劉邦天一亮就帶了一百多個隨從到鴻門見項羽,向他謝罪:“臣與將軍勠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zhàn),我在黃河以南作戰(zhàn),然而我自己都沒料到能夠先入關攻破秦國,能夠在這里再看到將軍您。現(xiàn)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將軍和我有了隔閡。
項羽聽到此話,想都沒想就承認:“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從這番對話可知,劉邦十分狡猾,客套中帶“圈套”。而項羽則有勇無謀,一下就中了圈套。
頭腦如此簡單,不敗給劉邦,簡直天理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