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上高中那會兒我發現我們班的L同學特別厲害,自己周圍的同學都經常問他不會的難題,而他也都能一一解決,然后一直熱愛交朋友的我就出手了,我也開始嘗試著去問,然后第一次就吃了閉門羹,但我以為大家是因為確實是一點一點都不熟,就沒有放在心上,然后再多次嘗試后就是被拒被拒再被拒。
有一次我還沒有把題拿到他面前給他看,他就說不會不會,要上廁所就離開了位置,然后我就認識了人家同桌楊老師,人家可能是出于同情和熱心,就讓我坐在那里給我講了一道物理題,雖然講了好幾遍,但我著實也沒咋聽懂,心情低落到極點,但確實很感謝這位好心的同學,這也是為什么我后來叫他楊老師啦。
楊老師現在和范范也很好。祝福我的兩個好朋友~
當時坐在第一排的我每次都要跑得很遠很遠去問人家,但沒有一次成功的,我就十分苦惱,就問我舍友老凡:“他也不跟你們講題嗎?”
“沒有啊,人家很耐心,而且講的也很好”老凡表示很震驚。
那是見鬼了?!我就想讓老凡看一次到底是什么情況。
“喂,¥¥啊,我能不能問你道題?”我趁著他在前排拖地就屁顛屁顛地過去了。
“我不會。”他連題都沒看啊?!我在原地直接傻了······好吧,老凡都懵了。
后來時間長了,問題多了,我自己覺得大家就很熟悉了。
班里組織班會表揚進步學生,就意外地cue到了名單上并沒有的我,我尷尬到極點,然后他表達了“對不起,不好意思”。
后來就是一直問題,請求拜師,拜師失敗(連24小時都沒到)
傳個紙條鬧了矛盾,還當全班面道歉,我氣得把道歉信當著人家面撕得稀碎,我還說:“很遺憾,以后我們連朋友都做不成了。”
化學課聽寫不會,老師生氣,他作為班長在班里講話時就cue到了關于“學習努力用心論”的事情,希望我們幾位同學能夠“多用心”,我整個人傻在我云師父旁邊,就一直開始哭,和上一次挺像,我覺得我在聽他講話時,只覺得自己明明沒本事還委屈個毛線,丟死人……最后,他又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向幾位同學表達歉意。
······
但我也沒有忘記大家幾個人一起打乒乓球,這位同學對我學習的指正和幫助,那些只存在于日記本里的“小悲傷”也僅僅止于日記本,此刻也不會再上升到本人,因為現在都在各自過著很好的生活。
還有另外一個故事,剛上高中時我曾經因為一位女生的一句“這還不簡單,你還問我?”自己晚上在宿舍哭的稀里嘩啦···
寫這個話題自己想了很久,因為面對這樣那樣的“問題”,在當時連我自己都“沒有答案”,所以把故事講完后就是和過去告別啦,然后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在了最后。
寫在最后:我們在生活中會遇見很多朋友,當然少不了遇見很多優秀的人,很多值得敬佩的人,很多性格迥異的人,或許性格敏感的你總會為自己“可望而不可即”而暗自神傷,就像我自己在我的故事中,在遇見“沒有答案”的問題時,就表現出非常的迷茫失措,我會在被說話直接的同學無意中傷時在陽臺大哭,會自己在日記本上亂涂亂畫,郁悶不得,但現在看過去,只有自己心疼自己。
寫給青春里敏感的你:其實自己根本不用也不需要逼自己成為一個不屬于自我的自己,成績的起伏,排名的高低,朋友的疏近,都是自己青春的足跡,你會為了物理題愁眉不展,你會因為數學卷子悶不作聲,但這樣只會讓自己沉湎于痛苦,失去了應該屬于你自己的精彩。
學習知識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再來一次,我希望我們能更加灑脫,沒有整日苦于獲得知識和學習的壓力,能更多盡情享受這牛X的人生帶來的一切,快樂也是,難過也是。
雖然生活沒有如果,但我們現在也很好。
當然,我們深知我們不應該要求別人選擇,過往的過程再艱難,最終也只是大家的選擇不同,相反,我們更應該學會接受不足的自己和不同的他人,灑脫而自信,進步而美好。
《聽姐說》中徐冬冬說了這樣一句話:“與其自卑迷茫,不如大大方方。”
真的,與其自卑迷茫,不如大大方方~
Background music 《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