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重寫自律
- 阿嘞筆記
- 伍辛老祖
- 858字
- 2025-01-25 11:43:48
提到自律,我首先想到的居然是一張一張的健身照片,因為好像很多人都把健身這件事看成了自律的最大成就,當然算是一部分,但如果認為這就是自律的全部,那就錯了,自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應該做什么,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不該做什么,一個人能做的事有限想做的事就很多。
那應該做的事有時和心里所想不太一致,這時候應該怎么選擇,完全的順乎心意,但是心底又知道這么做是錯的,應該做另一件事,當克服了這個私心,就完成了自律,所以自律的最大障礙是什么呢?一是信心不足,感覺自己不能完成,那索性直接擺爛。
第二呢,是看不到直接的回報,在功利心的驅使下,就覺得這件事沒什么意義,可做可不做。
功利心本身沒有錯,你不能指望一個人,大公無私,不圖回報的做一些事,可能一天兩天還行,如果做一輩子神仙也扛不住,起碼要生活吧,如果自身生活都不能保障,談任何事都沒有意義。在沒有回報的時候,人就會產生惰性,動力會越來越不足,事情的完成度呢,也會越來越差,當然有時候必須得接受,回報可能不會立竿見影,需要一個前期的投資,具體情況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需要因時因地的分析。
自律的第三個障礙是心存僥幸,就是稍微有了一點進展,就停下來歇息,就覺得自己天賦異稟,鴻運當頭,就算沒有付出先前的那種努力,但前景也不會太差,卻不知道打鐵要趁熱的道理,一旦冷卻下來,就要重新開始,浪費時間,消耗精神,得不償失。
魏征在給李世民的上書中提到一句話,叫善始者實凡,克終者蓋寡,很多事情難的不是開始,而是從頭到尾以一貫之,很多人會中途放棄,有時候是因為能力不足,做起來很困難,所以不得不放棄,有時候呢,就是心存僥幸想坐享其成,還有呢就是看不到回報,就這一點,尤其微妙,那你說如果看不到回報的事情,到底要不要做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如果發自內心的感覺,這件事有意義,應該要做,那不管有沒有回報,都應該去完成,如果從內心就覺得這件事意義不大,那么就不必要浪費時間,說到底,信念很重要,想與不想要真的是發自內心的判斷,而不是人云亦云,像墻頭草一樣隨風搖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