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共商大計
- 大秦:別裝了,先生你就是仙人
- 夏至莫至
- 2013字
- 2021-08-25 22:34:07
“李大人,聽聞您對古董研究頗深,有人給我獻上了一個物件兒,恕在下愚鈍,還想請李大人看看,這是什么寶貝。”
秦祥林把家里面壓箱底兒的東西都拿出來擺在李斯的面前。
“那小人就恭敬不如從命。”李斯走上前去,仔細端詳著面前的石鼓,一邊看一邊感嘆著。
秦祥林心里知道,這不用鑒定,都是一件絕世寶貝,這可是他在系統里逛了好久淘到的壓箱底!
“怎么樣?李大人。”秦祥林指著面前這塊兒石鼓問道。
李斯看著這寶貝說道:“高二尺,直徑一尺多,形象鼓而上細下粗頂微圓,實為碣狀,上刻有金石二字,喻意可見非凡,古人說巫咸扣鼓,那么鼓就與巫聯系在一起。”
“巫在易為兌卦象,兌為巫,石為艮卦,合為澤山咸卦,咸卦就是感應,巫咸講的就是感應之道。能刻字的石鼓本就不多見,大人這塊石鼓還是金石二字,吾愿稱之為上古神器。”
李斯對這物件贊不絕口,平時和秦祥林沒有來往,卻不想也是一位收藏家,這石鼓自己可是花過心思去淘的,竟然讓他在這里看到了尚品。
秦祥林對李斯的這一番點評十分滿意,不愧是未來丞相,知識確實是淵博。
“先生果然好眼力,但先生學問如此之淵博,真是令我嘆服。”
“大人實在過獎。此言論乃仙人董仲舒所提,在下也是師承荀子,講求天人合一,這石鼓也是秉承了董仲舒先人的意思而造。小人之前在叛黨呂不韋家中有幸見過一次,但那塊石鼓和大人家里這塊無法相提并論。”
李斯在說這一番話的時候,眼睛就沒有離開過秦祥林桌子上的這一塊兒石鼓。
秦祥林看在眼里,自然心里明白李思對這寶貝的渴望。
既然要收攏人心,那就不得不下點血本,剛好秦祥林本身對古董也沒有太大的興趣,干脆就把這送給李斯好了。
“李大人看似頗愛這物件,看大人和我如此投緣,不如就將它贈與你。”
“大人,這萬萬不可。”
李斯惶恐,真是受寵若驚,他深知得人好處必當有所奉還的道理,在摸不清秦祥林想要做什么的情況下,不敢輕易接受。
“來人,給李大人裝箱運回府上”秦祥林語出闊綽,竹林忙命下人去找上乘的箱子來裝運。
“李大人,過幾日我想和大王提一個建議,但我現在還沒有完全的把握,若李大人可以指點一二的話,吾將感激不盡。”
李斯頓時松了口氣,看來秦祥林是玩了一手先禮后兵,不過好在當即便說出來,自己不用日日提心吊膽了。
“那我就直說了。”
“大人請說。”
“李大人,可曾記得,上次我秦軍大勝趙國信都之事。”
“記得,大王還封了王大人一等功大將軍,可有什么問題?”
“問題倒是沒有,但你我都清楚,大王的目的是想要統一六國,可目前來看,若是把方向瞄準了趙國,恐怕對我秦國十分不利。”
秦祥林給李斯滿上一杯茶,示意其坐下慢慢說,李斯也不客氣了,談到政治方面內容自然是他的專長,也不顯得窘迫了。
“趙國地廣,資源豐富,且王將軍親口告訴我,趙國實力不容小覷,若是此時和趙國開戰的話,我秦趙兩國必將鶴蚌相爭,漁翁得利,而這漁翁很有可能就是六國當中的其他幾個國家。李大人應該明白我的意思。”
秦祥林說著,眼神沒有從李斯身上挪開,想要從蛛絲馬跡中看出他對這件事有何看法。
而李斯,身為一個明白人,立馬懂得了這番話的意思,并且表示了贊同。
“大人說到我心里了,其實我也這么想的,因為趙國的實力不允許我們現在這么做。”
“那你覺得我們應該先怎么做呢?”秦祥林順勢就拋出了這個問題。
“小人認為應該先取韓國,但要取之有道,不能背上不仁不義的名聲。”
“李大人說的有道理,但該如何取之有道呢?”秦祥林徐徐善誘,他自己想不到的問題,便只能勞煩未來丞相幫忙解決了。
“分贓不均。”
秦祥林聽著這四個字,神情稍顯疑惑,希望李斯能夠為其解答,僅憑這四個字,他還不足以判斷出李斯的方法。
“大人這次攻打趙國,韓國雖然出兵相助,但實則都是我秦軍在前面沖鋒陷陣,占據了絕大部分功勞。”
“但是此次要回來的這些銀兩,韓國也想分一杯羹,以韓國的實力,現在想要和我秦國平起平坐瓜分這些銀兩的話,恐怕還不配。”
“只要我秦軍稍微透露點消息,表示一分都不給他,這樣行為必定會激怒韓威,而以他的為人,一定會惡言相向,到時候我們再反說韓威狗咬呂洞賓,不僅分了銀兩,還要口出狂言污蔑秦王,就可以順勢挑起兩國之間的糾紛。”
“但是這韓威確實沒有得到銀兩啊。”秦祥林不解的問道。
“這個容易,我們趁夜把銀兩偷埋在韓國,到時候人贓并獲。他就算有一萬張嘴,也是跳進黃河都洗不清。”
“妙哉妙哉!”秦祥林不經衛理斯的這番話起身鼓掌。
不過沒想到李斯并不是個正大光明之士,原來必要時小手段還是挺多。
秦祥林也能明白,若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做事,早就不知道死過多少回了,老權謀家都是陰陽兩面,深諳平衡之道的才能走到最后。
“李大人可知大王每七日就會舉行一次宴會。”
“小人知道。”
“三七二十一日之后,你陪我一同前去。這期間我們就把這些銀兩悄悄的埋于韓國的國土之下,動作一定要輕,不能讓任何人知道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告訴那些下人就說埋一些陳年佳釀即可。”
“小人明白。”
“好,那這件事,我就安排下去了。這十日內,分批次,埋在韓國。”
兩人一拍即合,這個計劃很快就得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