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蕭綸:忠孝獨存
- 敕勒歌:從烽火六鎮到盛世長安
- 遠笛清
- 4760字
- 2025-07-19 13:37:51
公元550年,九月,南梁。
蕭綸為了避免跟蕭繹發生正面沖突,主動放棄夏口,打算再找一個新的根據地。可惜現在南梁的形式已經糟糕得不能更糟糕,再想找一個像樣的地方難度相當大。
如果說這次浩劫的前期還只是侯景一個人在折騰,那么現在北邊兩個虎視眈眈的鄰居也已經全面進場來打秋風了。
東魏和西魏之間的對峙已經持續了十五年,期間五次大戰,無數次小戰,雙方各有勝負,誰也沒法吃掉誰,只能這么僵持著。現在南梁內亂,相當于邊上突然出現一個巨大的無主金礦,誰能趁機搶到更大的份額,誰就能在實力對比中占據更大的優勢,甚至改變歷史的格局。
這一點兩邊的當權者都看得很清楚。
高澄當政階段還比較矜持,基本都是南梁主動把地盤往東魏這邊送。比如侯景圍困臺城的時候,南梁的北徐州刺史蕭正表(偽皇帝蕭正德的六弟)企圖偷襲南兗州支援叛軍,但沒有成功,他害怕被清算,就帶著北徐州投奔了東魏。
北徐州邊上就是原來侯景的根據地南豫州,此時州城壽陽正在被合州刺史鄱陽王蕭范的部隊圍攻。蕭范這個人是野心大過實力的反面典型,在臺城被圍期間,他只派了外圍幾支部隊入援,自己的主力部隊則自作聰明北上去攻打壽陽。且不說當時壽陽對孤注一擲的侯景來說已經毫無意義,更沒面子的是,當時留守壽陽的只有侯景的部將王顯貴和少量守軍,而蕭范費了很大的力氣,愣是沒打下來。等到北徐州被東魏占領之后,王顯貴情急之下也轉投了東魏。蕭范不敢跟東魏為敵,只好悻悻地退了回去。
等侯景占領臺城后,東徐州、北青州、青州、北兗州等地因為不想服從侯景,紛紛主動歸附東魏,此時東魏領土已經從淮北逐步擴展到淮南。
眼看著國土被東魏蠶食,蕭范不僅沒有著急,反倒突發奇想打算向東魏借兵去討伐侯景。為了表達誠意,他主動退出大本營合州(今安徽省合肥市附近),領兵駐扎在長江邊上的濡須(今安徽省無為市)。高澄一看還有這種好事,當即派人接管了合州。
相比于高澄的被動接收,高洋上位之后就直接多了,他直接派兵出去掃蕩,很快就把整個淮河流域納入囊中,東魏領土向南擴張了七百多里,國界線幾乎推到了長江邊上。
眼看著東魏這邊賺得盆滿缽滿,西邊的宇文泰坐不住了。東魏的實力本來就比西魏強不少,現在又占領了富庶的淮河流域,自己以后還怎么玩?不行,我也得去搞點兒好處。
跟西魏接壤的南梁領土大體上可以分成兩塊,一塊是跟關中相鄰的巴蜀地區,另一塊是跟荊州(西魏)相鄰的江漢地區。從地勢上看,關中跟巴蜀之間隔著秦嶺和大巴山,也就是所謂的“蜀道”,地勢極其險峻,用兵難度太大。如果想撈好處的話,從江漢地區入手是比較合理的選擇。
邙山之戰結束后,西魏已經好多年沒打大仗了,這段時間西魏內部進行了比較大的政治和軍事改革,國力恢復得不錯,正是開疆拓土的好時候。
現在缺的只是一個理由,或者說借口。畢竟西魏一向以正統王朝自居,跟南梁之間也沒什么深仇大怨,現在平白無故出兵去搶鄰居的地盤好像也不是個事兒。
偏巧就在這個時候,襄陽的岳陽王蕭詧主動找上門來了。
蕭詧剛剛進攻江陵失敗,他知道以蕭繹的性格,肯定不會放過自己。為了自保,他主動派使者趕往關中,請求做西魏的附庸,相當于找個大哥罩著自己。
蕭詧這么做雖說有點兒沒面子,但的確也是沒有別的辦法。實際上,他剛跟西魏聯系上,蕭繹那邊就開始對他下手了。
當時蕭繹的主力部隊還在南邊圍攻湘州,他派去對付蕭詧的并非他的嫡系,而是剛從臺城回來不久的柳仲禮。
柳仲禮在臺城的表現可以說是一塌糊涂,但他畢竟是河東柳氏的當家人,手里掌握著數萬兵馬,背后的世族實力不容小覷,屬于各方都想拉攏的對象。侯景安排柳仲禮回司州,就是想借他的手平定江漢乃至巴蜀一帶,結果柳仲禮回去之后啥也沒干,蹲在邊上看蕭繹跟兩個侄子打架。
其實早在蕭詧攻打江陵的時候,蕭繹就想讓柳仲禮去偷襲襄陽,但當時勝負未分,柳仲禮磨磨蹭蹭不肯出兵。等到蕭詧敗歸襄陽,柳仲禮覺得蕭繹那邊勝率更高,于是他讓部將夏侯強留守司州,自己領著大部隊去攻打襄陽。
順便說一下,柳仲禮剛出發不久,司州就被東魏給打下來了。
柳仲禮率軍先后占領了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附近,當時算是中間勢力)和竟陵(今湖北省鐘祥市附近,當時已經投降了西魏),他把家屬安置在安陸,親自率領一萬精兵北上,進逼襄陽。
宇文泰收到蕭詧的求救,知道機會來了。這次他沒有讓那幾個老資格領兵,而是啟用了第二梯隊的主力楊忠。
楊忠以前是獨孤信的部下,屬于西魏內部的荊州派。宇文泰為了削弱獨孤信的勢力,把很多荊州派將領都收到了自己帳下,其中就包括楊忠。當然楊忠本人也很給力,幾次大戰表現亮眼,目前已經升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這次宇文泰直接把楊忠提拔為荊州地區軍事總司令(都督三荊等十五州諸軍事),讓他領兵南下救援蕭詧。楊忠評估了一下局勢,沒有直接去襄陽,而是繞路攻占了隨郡(今湖北省隨州市),接著包圍了柳仲禮的大本營安陸。
柳仲禮得知被西魏偷家,立刻放棄襄陽回援安陸,結果半路中了楊忠的埋伏,全軍覆沒。安陸和竟陵沒了外援,也放棄抵抗開城投降。楊忠乘勝西進至石城郡(今湖北高官壽縣),打算一鼓作氣拿下江陵。
蕭繹有點兒慌,趕緊低頭求和,還主動送過去一個兒子當人質。由于這時宇文泰已經知道了東魏那邊高澄遇刺、高洋正在接班的消息,想趁東魏內部動蕩的時候再搞一次東征,因此也見好就收,命令楊忠停止進攻。西魏這次出手戰果頗豐,不到兩個月時間就控制了漢水以東的大片土地。
淮南和漢東的領土被東西魏瓜分殆盡,長江沿線也沒好到哪里去。侯景雖然控制了新皇帝蕭綱,但很快就發現國內這幫藩王藩將好像根本不拿蕭綱當回事,挾天子根本令不動諸侯。要想擴大地盤,只能派兵出去打。
負責逆著長江從東向西打的,就是當初從西魏轉投侯景的任約,現在擔任侯景手下的南道行臺。
正常來說,任約西進遇到的第一個對手應該是駐守濡須的鄱陽王蕭范,但等他出兵的時候,蕭范已經不在那里了。
說起來蕭范也是命苦,他本來幻想著能重現古代大國出兵護送流亡公子平亂即位的美事,但高澄可不是那么容易被利用的人,他只管接收地盤,壓根就沒想著幫蕭范打仗。可憐蕭范一直等到軍糧耗盡,也沒看見東魏援軍的影子。
蕭范終于意識到自己被耍了。他現在處境相當尷尬,留在濡須的話部隊沒吃的,進攻的話實力不夠,退守的話合州又回不去了。就在他進退兩難的時候,突然收到侄子尋陽王蕭大心的信,邀請他到江州共商大計。
蕭范大喜,立刻帶著部隊趕到江州,駐扎在湓城。
蕭大心的本意是想跟蕭范會師之后,一起西上去支持蕭綸,沒想到蕭范到了湓城之后,又開始各種騷操作。他先是在江州邊上以晉熙(今安徽省潛山市)為中心新設了一個晉州,安排自己的世子蕭嗣當刺史,把江州的郡縣都劃了出去,接著又出兵支持江州附近的叛亂,把蕭大心派過去的平叛部隊給揍了。
蕭大心氣壞了,我好心收留你,你居然恩將仇報搶我的地盤跟我對著干?他一氣之下派人在湓城外圍駐兵設崗,一粒米也不許運給蕭范。這場內斗雖說沒有蕭繹和蕭譽的激烈,但結果也相當凄慘,蕭范手下數萬之眾因為沒有吃的,愣是餓死大半,蕭范本人也因為計謀屢屢受挫,活活氣死了。
趁著蕭家內部斗得火熱,任約的部隊長驅直入,一路殺到晉熙。駐守晉熙的蕭嗣還算有骨氣,在人數不占優勢的情況下死戰不退,最后身中流矢而亡。任約領兵繼續向西,直抵江州。蕭大心的臨危表現就不怎么樣了,他首戰失利之后,跑都不想跑,直接舉白旗獻出江州投降。
因此,蕭綸離開夏口的時候,正處于東魏(北齊)、西魏、蕭繹和侯景四大勢力中間的一個非常狹小的空白地帶。他本想退守夏口東邊的武昌(這里需要注意一下,當時的武昌位于的今天的湖北省鄂州市,而當時的夏口才是今天的武昌),不料剛走到半路,迎面正碰上從江州跑過來的蕭范殘部。
這支隊伍其實是裴之高的部曲。裴之高跟隨蕭范進入江州之后,屯扎在南新蔡郡(今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附近),等到蕭范病死、蕭大心投降之后,他的隊伍就成了孤軍。裴之高權衡了當前各個藩王的實力,所以決定西上去投靠實力最強的蕭繹。
既然打算投靠蕭繹,當然要準備點兒投名狀才好。現在全天下都能看出來蕭繹有稱帝的想法,而蕭綸是他最大的競爭對手,所以裴之高得知前面是蕭綸的時候,立刻來了精神。他礙于面子沒好意思親自出手,而是讓兒子裴畿帶著人沖過去,企圖把蕭綸控制住。
蕭綸實在想不到裴之高居然敢對自己下手,他反應還算快,一見勢頭不對,立刻放棄所有物資奪路而逃,一路跑到了武昌澗飲寺(位于今湖北省鄂州市西的樊山深處,現已不存),在和尚法馨的協助下躲到山洞里逃過一劫。
等從山洞里爬出來的時候,蕭綸身邊基本已經沒啥人了。想到自己一心只想為國平叛,卻屢屢被自己人暗算,蕭綸心中五味雜陳,說不出是悲痛還是凄涼。好在當時有幾個部下駐扎在附近,他們得知蕭綸還活著,火速趕了過來。
現在武昌也不再安全,據說蕭繹已經派部將徐文勝領兵東下,名義上是阻擋任約的進攻,實際則是要把蕭綸徹底滅掉。
蕭綸覺得整個長江南岸都不能呆了,蕭繹不把自己整死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比較起來,江北的國土雖然處于失控狀態,但安全性反倒要好不少。
縱然落魄到了極點,蕭綸的心里還是想著如何平定叛亂。當時由于國土淪陷,江北的百姓失去朝廷保護,變成了流民,里面不乏很多世家大族。這些人為了自保,自發地修建了很多城寨,囤積了不少物資。于是蕭綸就派人去這些城寨里游說,希望得到支持。流民們的愛國熱情也很高漲,他們聽說邵陵王正在招兵買馬,不僅積極送糧食送武器,很多人還主動申請參軍,蕭綸原來郢州的部下們也不斷聚集過來,隊伍很快再次成形。
此時任約的部隊已經殺到了郢州的西陽郡(今湖北省黃岡市東),跟武昌郡隔江相望。
蕭綸領兵駐扎在齊昌郡(今湖北黃岡市紅安縣西南)。他覺得光靠自己力量不夠,于是遣使向北齊(當時高洋已經篡位)借兵,約定好同時出兵兩面夾擊任約。
到了約定的時間,蕭綸帶領部隊離開齊昌,屯扎在馬柵(大概在今湖北省黃岡市北),距離南邊任約的根據地西陽不到八十里。蕭綸本想等北齊兵馬到了以后一起發動進攻,不料他等了又等,最后等來的不是北齊援軍,而是任約的突然襲擊。
任約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他得知蕭綸部隊的動向之后,立刻派出兩百重裝鐵騎突襲馬柵。蕭綸的部隊都是臨時拼湊的,裝備非常差,很快就被擊潰。蕭綸沒辦法,只好帶著殘兵敗將向北撤退。
蕭綸不知道的是,北齊之所以沒有出兵,背后也是蕭繹搞的鬼。蕭繹暗中派人跟北齊聯系,希望他們別幫蕭綸,而高洋也樂得看南梁內斗,最后關頭阻止了出兵。
馬柵的北邊是定州(今湖北省麻城市東北),目前還在南梁的控制下,刺史田祖龍得知蕭綸戰敗的消息,忙不迭地帶著人出來迎接,想把蕭綸迎入州城。
蕭綸沒敢進城,因為田祖龍跟蕭繹的關系很好,現在立場不明,不可輕信。他帶著部隊折路向西,想返回齊昌再做打算。
在路經汝南(南梁在郢州僑置的一個郡,位置大概在今湖北麻城市北,不是汝水邊上那個汝南)的時候,蕭綸意外遇到了老部下李素。
此時汝南已經被西魏占領,李素剛被任命為汝南城主,他得知蕭綸過來了,毅然決定再次反水,把汝南獻給蕭綸。汝南的城池比齊昌要堅固,更適合做根據地,所以蕭綸也當仁不讓,帶著部隊進入汝南,抓緊時間恢復元氣。
可惜他這次算是搶西魏的領土,宇文泰不樂意了,又把楊忠派了過來。
楊忠到達汝南之后開始圍城猛攻。蕭綸的部隊雖然拼死抵抗,但由于實力差距太大,前后只堅持了半天時間,李素為了保護蕭綸英勇戰死,汝南失守。
蕭綸失敗之后保持了南梁皇族的尊嚴,寧死不屈,被當場殺害,棄尸江岸。
此時已經是551年二月,江岸邊飛雪飄零,而蕭綸尸體周邊卻一點兒都沒有沾染。岳陽王蕭詧得知消息之后,親自將六叔安葬在襄陽望楚山南。蕭綸雖然年輕時有很多污點,個人能力也有限,但在這場浩劫中卻能夠忠孝為先,極力避免內斗,根據謚法中的“好和不爭曰安”,定謚號為安王。
------
注:后來蕭繹當權之后,又把蕭綸的謚號改成了“攜”。這是一個非常貶義的謚號,所謂“怠政交外曰攜”,刻意抹黑的意味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