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王思政:死守長社
- 敕勒歌:從烽火六鎮到盛世長安
- 遠笛清
- 4083字
- 2024-12-28 17:36:50
公元549年,四月,河南。
焦點轉回到北朝。
侯景在南梁折騰的這段時間里,北邊的兩個冤家也沒有閑著。在距離建康一千多里的潁州,正在進行著一場曠日持久的攻城戰。
攻城方是東魏,守城方是西魏,而雙方爭奪的焦點,就是潁州的治所長社城(今河南省許昌市長葛市西北)。
這場戰斗其實早在去年,也就是548年的四月就已經開始,目前為止已經打了整整一年了。
東魏大軍的主帥是太尉高岳,副手是大行臺慕容紹宗、大都督劉豐生和司徒韓軌,考慮到這四位將來都是高氏政權配享太廟的重臣,這個陣容可謂相當豪華。
在兵力方面,東魏這邊也是下足了本錢,投入的騎兵步兵加起來超過十萬,而長社城里的守軍只有八千人。
這個人數對比跟臺城那邊基本是反過來的。也就是說,侯景打臺城是八千圍攻十萬,還是在南梁各路援軍云集的被動情況下,用了三個月就搞定了;而東魏打長社是十萬圍攻八千,而且沒有任何外圍干擾,耗了整整一年卻沒有半點進展。
無他,只因為對手的防御值實在是太高了。
在長社城里坐鎮的,就是玉璧城的締造者、韋孝寬的老領導、現任西魏河南軍區總司令(都督河南諸軍事)、大將軍王思政。
說是總管河南地區的軍事,實際上宇文泰根本沒給王思政派兵,王思政手里的八千人都是他自己從荊州帶過來的。
具體背景要簡單回顧一下侯景叛亂初期西魏那邊的情況。
由于西魏在邙山之戰中元氣大傷,多年積攢的家底兒差不多一波都賠了進去,從那之后宇文泰就不再幻想跟東魏正面硬剛了。高歡出兵圍攻玉璧的整整兩個月時間里,宇文泰根本沒有任何出兵救援的動作,完全任由韋孝寬自生自滅;而高歡損兵折將撤回晉陽的時候,宇文泰也沒想著乘勝追擊。
說白了,宇文泰已經意識到在他這一代擊敗東魏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既然這樣,還不如把精力放到西魏國內,認真經營鞏固一下自己的基本盤,為宇文家的下一代鋪好路。
后來侯景以河南四城作為誘餌請求西魏救援的時候,面對巨大的誘惑,宇文泰也忍住了沒有出兵,目的還是盡量避免跟東魏發生任何正面沖突。
沒想到這時候王思政冒了出來,在沒做任何事先請示的情況下,打著接應侯景的旗號去河南搶地盤,從侯景手里接收了幾座重要的城池,其中就包括潁州的治所長社。
王思政這種行為雖然屬于先斬后奏,但他的立場是匡扶魏室就不能偏安一隅,有機會就決不能放過。這在道義上是無懈可擊的,宇文泰也不好反駁,而且開始的時候他也有些僥幸心理,所以還是派了李弼、趙貴過來協助。但他后來想想還是覺得不妥,于是趁著南梁出兵的當口,把李弼和趙貴的部隊又撤回了長安。
宇文泰的本意是置身事外,畢竟高澄跟侯景都不是善茬兒,自己進去蹚渾水的風險太大,還是離遠點兒看熱鬧比較好。王思政愛折騰就自己折騰去吧,反正他手下就那點兒人,全賠進去我也沒多大損失。
沒想到王思政不光守城厲害,欺負人的水平也很高,他明里暗里一通神操作,最后居然硬生生把地頭蛇侯景給擠兌走了,搶占了河南七州十二鎮。
這可是好大一塊地盤,東連徐兗,西控荊襄,南襟淮汝,北帶京洛,地理位置相當重要。正常情況下,宇文泰根本不敢想象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把這塊地方打下來,而現在居然輕輕松松就劃進了西魏的版圖。
面對這塊憑空多出來的地盤,宇文泰并沒有高興多久,他很快就意識到麻煩也快跟過來了。宇文泰心里很清楚,雖然看起來西魏撿了很大的便宜,但這主要是因為東魏那邊高澄剛接班不久,還在忙于鞏固地位和對付侯景,沒時間搭理王思政。以高澄的小霸王性格,哪能平白無故吃這么大一個啞巴虧?一旦他緩出手來,肯定會派兵過來找王思政算賬,那時候自己要不要出兵救援?河南這塊地方是四戰之地,人少了根本守不住,人多了就又搞成東西魏大決戰了,而那正是宇文泰極力避免的情況。
就在宇文泰沒想好怎么處理河南這塊燙手山芋的時候,突然收到王思政給他的一封信。信的內容很簡單,王思政申請把自己的指揮部挪到潁州的治所長社,也就是東西魏最前線的位置。
王思政最開始的指揮部設在廣州的襄城(今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距離前線雖然也不算太遠,但還是屬于后方。他之所以要把指揮部前移,主要是因為現在河南地區剛拿到手,還不太穩定,守將們也知道東魏大軍遲早會殺過來,心里都在打鼓,在這種情況下,總司令主動頂到最前線,目的就是以身作則給大家當表率,讓其它地方的守將放心。
只要長社不丟,長社身后的其它州郡就不會有危險。而守城恰恰是王思政最擅長的事情。
見信之后,宇文泰第一反應是有些不妥。他覺得王思政這哥們有點兒太個人英雄主義,長社那個地方跟玉璧可不一樣,周圍一馬平川無險可依,跟東魏又挨得那么近,如果敵人突然殺過來搞四面合圍,你這個總司令連撤退的機會都沒有。他建議王思政還是把指揮部放在襄城比較好,留點兒戰略縱深,確保緊急情況下關中出兵救援也來得及。
宇文泰本是一番好意,沒想到王思政不領情。王思政是個政治抱負極強的人,對自己的安全完全不在意,他只想盡量多做一些事情,幫助元魏皇室恢復江山,也為保皇派勢力多爭取一些政治籌碼。他再三向宇文泰請求,堅持要頂到前線去。為了讓宇文泰放心,他甚至拍著胸脯打下包票:
大丞相不是擔心來不及出兵救援么?那咱們提前約定好,一旦長社被圍,敵人陸攻三年、水攻一年之內,朝廷不用管我。如果超出了時間,救不救我朝廷可以自行裁定。
宇文泰被整得實在沒辦法,后來想想算了,既然王思政主動求仁,不如就成全他吧。他如果真能守住長社,對西魏自然大有好處;就算守不住,反正那塊地方也是白賺來的,丟了也不心疼。況且王思政屬于保皇派,對我的忠誠度不夠高,將來我要有什么動作他搞不好還會反對,這回權當借高澄的手除掉一個異己好了。
得到宇文泰的許可之后,王思政當即領兵入駐長社,開工干活。
王思政搞防御工程建設真是一把好手,除了前面玉璧和弘農的成功案例之外,他當荊州刺史的時候,又自武關向南一口氣修了三十多個防御城池,前后綿延一千五百多里,極其壯觀。這次加固長社也一樣,王思政趁著東魏忙于對付侯景的當口,緊鑼密鼓地開展城防建設工作。
糧草器械什么的其實都好辦,麻煩之處就在于長社城有些先天不足。從地理上來看,長社位于豫東平原邊緣,整體地勢太低,而且北有洧(wěi)水,南有潁水,對付普通的陸攻還好,一旦敵人引水灌城麻煩就大了。王思政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才在跟宇文泰的約定中承認水攻只能支撐一年。
但即使知道長社有軟肋,王思政也不想后退,他對自己的守城水平極其自信。而且凡事不能都往壞處想吧,萬一東魏那邊想不到水攻這個方法,那自己豈不是賺了?
等高岳領兵過來的時候,王思政這邊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工作。
高岳是高歡的堂弟,在東魏政權里的地位極高。他十九年前在韓陵協助高歡擊敗爾朱聯軍,從此一戰成名,但之后的這些年里要么在朝中輔政,要么擔任大州刺史,基本都在后方坐鎮,很少再出來領兵打仗。這次是高澄接班之后,信不過其他人,才又把這個堂叔搬出來統領大軍。
不過實踐證明,高岳沖鋒陷陣還行,指揮大軍團作戰的水平不太夠。他剛到長社,就當頭挨了王思政一記悶棍。
當時王思政知道高岳久不上戰場,缺乏實戰經驗,所以有意想要賺他一把。他命令長社城的守軍偃旗息鼓,假裝是一座空城。高岳見長社城墻上連個站崗的都沒有,以為王思政被自己嚇跑了,心中大喜,當即下令部隊準備登城器械,打算直接爬進去把城一占就完了。
就在東魏士兵吭哧吭哧架好云梯,剛想往城墻上爬的時候,長社城的城門突然大開,幾千名驍勇的西魏士兵閃電一樣殺了出來,直沖高岳的中軍。
東魏這邊根本沒做好戰斗的準備,擋不住西魏這股沖鋒,一時間陣腳大亂,潰不成軍,高岳也被嚇得不輕,他眼見自己的陣型已經被撕開,敵軍很快就要殺到眼前了,無奈只好帶著部隊掉頭就往后跑。
可憐那些還在準備爬城的東魏士兵,直接被賣在了城墻下面,傷亡慘重。
這場失敗結結實實給高岳上了一課,他這才意識到眼前可是高歡本人帶著無數精兵強將,耗盡心力都搞不定的守城大師王思政,自己才幾年道行,哪有資格如此輕敵?他放棄速戰速決的念頭,圍著長社城修了很多營壘工事,開始四面圍攻,打算跟王思政認真打一場正規的攻防戰。
只要不是水攻,王思政就不怕。他帶領守軍見招拆招,把長社城守得滴水不漏。
高岳強攻失敗幾次之后,也開始采用土山戰術。東魏士兵先是不計成本在長社城外的高地上用土石堆了一座山,又在山上用木頭搭幾層平臺,最后搞得比長社城墻還高,居高臨下往城里射箭。
這種常規戰術當然難不住王思政,他命人準備了很多短小的鐵矛,外面包上浸了油的茅草和布料,趁著順風的時候投到土山的木頭設施上,然后一通火箭射過去,土山瞬間變成了火山,山上辛辛苦苦搭起來的攻城設施被付之一炬。
這還不算,王思政趁著東魏土山守軍混亂的時候,又組織了一只敢死隊,偷偷用繩子槌下城,一個突襲過去直接把土山給搶了過來。
東魏辛辛苦苦堆的土山最后變成了長社城防系統的一部分。
就這樣,十萬東魏大軍用盡各種攻城手段,從夏打到秋,從秋打到冬,直到過完年又春暖花開了,眼前那個不太起眼的長社城還是巋然不動。
高岳頭大得不得了。以前只是聽說過王思政守城厲害,真正過招之后才知道,真人比傳說還要厲害,靠自己這點兒人恐怕真搞不定長社。他只好一面繼續攻城,一面派人向高澄告急。
高澄早就聽說過王思政的大名,知道這位前輩段位太高,高岳打不過也很正常。現在沒別的辦法,只能繼續往上堆人。他不斷從各路調兵去支持高岳,最后甚至把兩位久不出場的老前輩斛律金和可足渾道元都派了過去。
高澄這次算是不惜本錢了。沒辦法,長社以及長社身后的七州十二鎮對東魏政權和高澄本人來說都太重要。高歡當初交給高澄的可是他戎馬一生才打下來的家業,高澄決不允許自己剛接手就虧掉那么大一塊地盤。
比較起東魏這邊的勢在必得,西魏那邊的態度卻很值得玩味。王思政被十萬大軍日夜不停地圍攻了一年,關中那邊基本是熟視無睹,什么動靜都沒有。雖然王思政曾經打包票說水攻一年、陸攻三年之內不需要支援,但那只是表明決心而已,如果作為最高統帥的宇文泰真的不派援兵的話,似乎就有點兒說不過去了。
更要命的是,王思政最擔心的事情,也就是東魏放棄陸攻采用水攻,很快就要變成現實了。
------
注:關于東魏開始攻打潁川的時間,魏書記載為八月,北史中有四月八月兩種記載,資治通鑒記載為四月。本書采用資治通鑒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