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9章 《紅樓夢》與歷史的銜接3

日本侵略中國是蓄謀已久、準備充分的。1867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在《天皇御筆信》中宣稱“開拓萬里波濤,宣布國威于四方”,蓄意向海外擴張。1871年,近代中日兩國簽訂了第一個條約《中日修好條規》,第一款:“嗣后大清國、大日本國倍敦和誼,與天壤無窮。即兩國所屬邦土,亦各以禮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獲永久安全。”這是一個平等的條約。但日本并沒有遵守這一條約,而是積極向中國擴張。1872年,日本開始侵略中國附屬國琉球,準備以琉球為跳板進攻臺灣。1874年,發生了琉球漂民被臺灣高山族殺死的事件,日本利用清朝官員的糊涂,以琉球是日本屬邦為借口大舉進攻臺灣島,這是近代史上日本第一次對中國的武裝侵略。但日本和中國實力懸殊,加上水土不服,日軍失利。在美英等國的“調停”下,日本向清朝勒索白銀50萬兩,并迫使清廷承認日軍侵臺是“保民義舉”(即間接承認琉球人是日本屬民),從臺灣撤軍。由于清廷的軟弱無能,日本于1879年完全并吞了琉球王國,改設為沖繩縣。代表著琉球國的尤二姐很是凄慘,琉球國至今仍然還有之前屬于中國的影子。

隨后,日本又開始侵略中國的另一個屬國——朝鮮。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開朝鮮國門,強迫朝鮮政府簽訂《江華條約》,取得了領事裁判權等一系列特權。該條約第一條即宣稱“朝鮮為自主之邦,保有與日本國平等之權”[5],把朝鮮的宗主國清朝排斥在外。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兵變,中日兩國同時出兵朝鮮,清軍雖然在這次事件中壓制住日軍,但日本還是在《濟物浦條約》中取得了在朝鮮的派兵權和駐軍權。1884年,日本幫助朝鮮開化黨發動甲申政變,企圖驅逐中國在朝鮮的勢力。袁世凱率清軍擊敗了日軍,鎮壓了政變。但日本同清朝訂立了《天津會議專條》,規定中日兩國同時從朝鮮撤兵,兩國出兵朝鮮須互相通知。《濟物浦條約》使日本取得了以保護公使館為由出兵朝鮮的權利,《天津會議專條》使日本取得了與中國在朝鮮共同行動的權利,這兩個條約為甲午中日戰爭埋下伏筆。實際上,近代以來,中日之間就爆發了三次戰爭,分別是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抗日侵華戰爭,剛好代表著日本的薛寶琴也來過大觀園三次。

然后,不得不提戊戌變法。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維新變法、維新運動,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戊戌變法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實施。其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但因變法損害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而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戊戌變法是一次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變法維新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這次變法促進了思想解放,并且對思想文化的發展和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19世紀下半葉,是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階段。這個時期,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引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并開始向壟斷階段過渡。美、德、英、法等早已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位居世界前列,而原本相對落后的俄國、日本,在發展了資本主義之后,也迅速強大起來。在這種局勢下,變革舊的制度和舊的生產力,發展資本主義,已經成為當時的一種世界潮流。19世紀后期,歐美資本主義國家通過議會改革等,使更多的民眾獲得了選舉權和參政權,政治民主化進一步擴大。英、美等國實現了文官制度改革,整頓了吏治,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從而保證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正常運行。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在長期的發展中日趨完善。而亞洲的日本則通過明治維新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并迅速崛起。這些國家都為中國人建立資本主義制度提供了示范。

戊戌政變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殺在逃的康有為、梁啟超;逮捕譚嗣同、楊深秀、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徐致靖、張蔭桓等人。戊戌六君子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六人被殺害。可與滿清皇帝聯合的這六人真的配得上“君子“一詞嗎?遺忘了自己的老祖宗,忘記了民族根本,真讓人唏噓。在明末就有柳如是的故事,這些人卻連女子亦不如,就像花蕊夫人的詩所言,”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最后,再說說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是指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英、俄、日、法、意、美、德、奧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中國之實。1900年6月10日,英國海軍中將E·西摩爾率領聯合特遣隊2000余人分批由天津租界進犯BJ,經廊坊之戰,傷亡近300人,被迫退回天津。6月17日,聯軍攻占大沽,7月14日,占領天津。8月4日,聯軍自天津出發,先后攻占北倉、楊村、河西務、通州等戰略要地。14日攻陷BJ,爾后縱兵搶掠3天,并對BJ實行分區占領。此后,繼續增兵,自京、津出兵四向攻掠,控制了南至正定、北至張家口、東至山海關、西至娘子關的京津四周要隘。聯軍初期沒有成立聯合指揮部,作戰時通過司令官聯席會議分配任務。8月17日,決定由德國陸軍元帥瓦德西任聯軍總司令。10月17日,瓦德西進京,設總司令部于紫禁城,并成立軍事殖民機構“BJ管理委員會”于理藩院衙門。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龙县| 庆城县| 新和县| 营山县| 平邑县| 古交市| 丹棱县| 静宁县| 绥滨县| 怀仁县| 涞源县| 溧阳市| 卓尼县| 江津市| 吉水县| 枣阳市| 霍城县| 天全县| 五大连池市| 广安市| 台中县| 鹤岗市| 河源市| 屯昌县| 朝阳县| 江油市| 蓝田县| 德惠市| 汝州市| 太白县| 和硕县| 沾益县| 和硕县| 磐石市| 巴林右旗| 佳木斯市| 高碑店市| 台湾省| 雅江县| 莒南县| 灵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