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歇了一會,走了不遠,發現一處驛站,旁邊有很多客商,坐在一處打掃的很干凈的酒館喝酒。
顧明把馬拴住,跟隨老板的指引,在一株桃樹旁邊坐下。山風吹過,酒香撲來,酒簾緩緩地漂洋。顧明深呼吸一口氣,喝了一口茶,點了一盤熟牛肉,一瓶菊花酒。
“得嘞,客官,您稍等”。說完老板就忙活去了,這個地方屬于郊外,但是應該處于地界交界處,所以才有這些商人。
顧明打量著眾人,被一個身材魁梧,目射金光的人吸引住了。他又被擺在這大漢桌上的一把寶劍給吸引住了,這把寶劍劍鞘渡漆。中間鑲著一顆紅色寶石,劍頭有一束紅色垂佩,中間鑲著的是一個溫潤的白玉,愛喝酒,歷來是劍俠崇尚的時尚。這個人佩著寶劍劍俠,自然也愛喝酒。只見他坐著的桌上,散落了好幾壇酒瓶,他紅著臉,瞇縫著眼睛,一會,他伸出二指,左一捻,右一捻,兩指頭竟然生風,可能喝醉了的原因,不小心竟然用手指把桌子憑空戳了一個洞!
顧明看了,汗毛倒豎,我的天,這指力太恐怖了,以前在電視上見過練硬氣功的,那也是憋足了勁,才把一個木板戳穿,顧明敲了敲桌子,怎么說也得2公分厚,就這么簡單一戳,就透了。
顧明鼓起勇氣,向俠客敬了一杯酒:“大俠好功夫,請問您姓甚名誰,我太佩服您了,可以敬您一杯酒嗎?”
只見這大俠哈哈一笑:“雕蟲小技,何足掛齒,吾乃聶寧,殺韓王聶政之孫!”
此語一出,眾皆嘩然,顧明也是被嚇了一跳,眼前這人,自稱是聶政的孫子。
顧明知曉,在歷史書上,聶政年青俠義,因年輕氣盛,為了幫好友除害殺人,犯了官司,被迫偕全家避禍齊地(今山東境)。有一說法說是韓王要聶政父親造劍,時間短任務重,沒有完成,將聶政父親殺害,聶政用漆涂遍全身,吞炭變啞,練功夫10年,第一次刺殺沒成,為了接近韓王,又練琴10年,終于刺殺得逞。另一種說法是韓大夫嚴仲子因與韓相俠累(名傀)廷爭結仇,潛逃濮陽。在聽說聶政的俠名后,獻巨金與聶政結為好友,求他為自己出一口惡氣,聶政逃難之際,潦倒之時。知遇遇到這樣的之恩,下定決心報答。于是獨自一人,持著寶劍入韓,以千萬人吾往矣之勢,刺殺韓王于臺階之上,繼而又發了瘋似的,沖殺格斗,斬了侍衛數十人。鮮血染紅了聶政的衣裳,在刺鼻的血腥味當中,聶政終于冷靜下來,此時他從未想過后退,但是擔心連累自己的家人受到牽連,于是拔劍自毀容貌,挖出眼雙、剖腹自殺。隨后倒在一片血泊當中。眾人驚詫之余,誰也不敢靠近尸體半步,許久,才有膽大的士兵上前用槍捅了捅聶政,確認其死亡后,然后早已是面目全非。后來,他家人在街頭終于尋認得尸體,伏尸痛哭,悲憤萬分,也隨聶政尸體一同死去。
顧明再次深深一鞠躬,眼含熱淚,:“沒想到這荒郊野外,能遇到聶政大俠客的孫子!”聶寧也是一驚,隨即起身還禮,飲罷酒杯:“先生莫要如此,這山高皇帝遠,誰還在乎一個刺客之孫乎,再一個,先祖之事,已過百年,您能記得,已是不易。”
“好,不提了,都在酒里了。”剛好老板端上來熟牛肉和菊花酒,顧明滿斟一杯給聶寧。自己也倒滿,大口喝酒,大塊吃肉,顧明胸中豪情萬丈吟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滄海笑,滔滔兩岸潮,浮沉隨浪,記今朝……蒼天笑,紛紛世上潮,誰負誰勝出天知曉”
聶寧心頭一熱,拔劍而起,舞了一套精美絕倫的劍法,眾人看了,也是豪情滿懷。
顧明一邊哭一邊唱完了《笑傲江湖》,再看聶寧,也早已是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