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夜幕下的禁忌之旅:抬棺者的警示
- 民間禁忌:噬親魔咒
- 天目永存
- 1718字
- 2024-04-09 09:28:25
我叫李中平,是遭殃村里一個普普通通的莊稼漢。那天,村子那位九旬老奶奶離世的消息像一陣冷風,瞬間吹散了初夏的暖意。按照她的遺愿,家人決定遵循古法,進行土葬。可那年頭,土葬政策抓得緊,這事兒得悄悄辦。于是乎,我與其他七位壯丁被選中,成了這場秘密葬禮的抬棺者。
那是個皎潔的月夜,我們八個漢子肩扛粗麻繩,準備啟程。夜色里,除了偶爾傳來的蟲鳴,一切皆靜得出奇。月光灑在那口漆黑的棺木上,映出斑駁的樹影,仿佛預示著這次行程不會尋常。我心中暗自嘀咕:“抬棺材從離地到入土,不能落地,否則就是對死者的不敬,會帶來災禍。”這是老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警示,此刻在我心頭回蕩。
我們一行人踏著沙沙作響的落葉,悄無聲息地沿著蜿蜒土路向后山行進。沒有吹奏的嗩吶,沒有悲戚的哭喪,更沒有震天的鞭炮聲,只有腳下踩碎枯枝的微弱聲響,伴著我們穿越密密麻麻的林木。雖說是初次抬棺,但仗著年輕力壯,我們倒也走得穩當。可就在即將進入那片陰森森的墓地樹林時,事情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原本還算輕松的棺木,仿佛突然間灌滿了鉛,變得格外沉重。每一步都如同在泥潭中跋涉,格外吃力。汗水濕透了我們的衣背,喘息聲在靜謐的夜色中格外清晰。我憋足一口氣,咬緊牙關,心里默念:“再堅持一會兒,就快到了。”
然而,疲勞終究戰勝了理智。我忍不住脫口而出:“太沉了!”話音未落,我明顯感到手中的麻繩驟然下沉,仿佛棺木里鉆進了千斤巨石。其他幾位兄弟也面露痛苦之色,紛紛抱怨起來。此刻,那口原本沉寂的棺材里,竟傳來陣陣沉悶的撞擊聲,仿佛有什么東西在內部瘋狂掙扎。我頭皮發麻,脊背一陣寒意襲來,那聲音在這空曠的林間回蕩,令人毛骨悚然。
“詐尸?”這個念頭在我腦中一閃而過,卻像毒蛇般緊緊纏繞,無法擺脫。恐懼如潮水般涌來,我們幾個抬棺人頓時亂了陣腳。我心中愈發慌亂,腿腳也開始打顫。終于,我大喊一聲:“不行了!”話音未落,手中的麻繩一松,那口沉重的棺木便轟然落地,緊接著滾下斜坡,撞飛了緊跟其后的幾位兄弟,最后重重地砸在一座小土坡上,塵土飛揚。
剎那間,時間仿佛凝固。我們面面相覷,無言以對,只聽得彼此的心跳如擂鼓般狂烈。那棺材似乎并未因落地而安靜下來,反而開始劇烈震動,仿佛里面的老奶奶真要掙脫束縛,破棺而出。夜風呼嘯,林木搖曳,仿佛都在嘲笑我們對禁忌的無知與冒犯。我們膽戰心驚,一步步后退,直至躲進遠處的陰影中。
就在這人心惶惶之際,村里的張老漢不知何時出現在我們身邊。他是村里公認的“陰陽先生”,對這些民俗禁忌頗有研究。只見他緊皺眉頭,圍著那口不安分的棺材來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詞。隨后,他叫來老奶奶的兩個兒子,讓他們面向棺材深深磕頭,懇求老母親寬恕晚輩的魯莽無知。張老漢點燃三炷清香,焚燒黃紙,口中念叨著勸解亡魂的話語,似乎在與另一個世界的靈魂對話。
隨著張老漢的誦念,那口瘋狂舞動的棺材漸漸安靜下來,踢打聲逐漸減弱,直至消失。我們屏住呼吸,目不轉睛地盯著那口棺材,直到最后一縷青煙消散,一切歸于平靜。兩位兒子感激涕零,對著我們連連道謝,生怕我們因恐懼而撒手不管。
此刻,月已西沉,東方漸白。我們重新集結,懷著忐忑的心情再次抬起棺材。神奇的是,它此刻變得輕盈如初,我們順利將其送入早已挖好的墓穴中。待一切妥當,我們疲憊而又慶幸地離開了那片充滿神秘色彩的墓地。
回到村里,人們圍坐一團,低聲議論著這驚心動魄的一夜。張老漢緩緩開口,說這一切皆因我們觸犯了抬棺禁忌所致。有人受傷流血,有人途中言語失當,這些都可能激怒了亡魂。他的話像一把鑰匙,為我們解開了一夜驚魂的謎團。
夜幕下的禁忌之旅,讓我深切體會到祖先們對死亡的敬畏、對自然法則的尊重。那些看似荒誕不經的禁忌,或許正是先人們對生死輪回、人鬼共存的深刻洞察。而那一夜的詭異經歷,更讓我明白,無論科技如何進步,我們仍需謙卑地面對自然的力量,尊重生命的尊嚴,謹守那些古老而神秘的禁忌,以免觸怒未知的世界,引來不可預知的災禍。
如今,那場禁忌之旅已成為我心中揮之不去的記憶。每當月明星稀的夜晚,我總會想起那個寂靜的山林,那口躁動不安的棺材,以及張老漢那深邃的目光。這一切,猶如一部未完的傳說,靜靜地躺在時光深處,等待著每一個深夜傾聽者去揣摩、去思索,去領悟那份深藏于禁忌背后的敬畏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