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漫長的動蕩,當各個國家的秩序恢復正常后,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界限漸漸消融,出現了以統籌協調全球資源為職責的管理機構“地球聯邦”,國家權力快速地轉移到地球聯邦手中。
為了人類的種族延續,無數科學團體提出應對時間垮塌的方案,絕大多數方案被否定。
有科學家提出,制造一種超大功率的推進器,將其安裝到一艘龐大到難以想象的超級太空船上,使這艘太空船沿著地球在獵戶座旋臂的運動方向,不斷進行正向加速,以抵消太陽系速度降低導致的時間垮塌。
這個方案引起了很大爭議,一些科學家認為,超級太空船在宇宙加速航行,會面臨大量相對減速天體的威脅,大行星引力也會導致難以預測的影響。此外,超大功率推進器所進行的正向加速,是否可以抵消太陽系失去的速度也不得而知。
此外,“蟲洞假說”方案的呼聲也很高。
根據廣義相對論,制造一種近似于黑洞的超大密度物質,利用它強大的引力,使兩處距離遙遠的不規則空間發生彎曲折疊,在宇宙中打出一個“蟲洞”,使人類直接穿越到宇宙的另一端。
在當時來看,與超級太空船相比,“蟲洞說”更加虛無縹緲。于是務實的人類選擇了建造超級太空船的方案,這個工程被稱之為“加速計劃”。
無數的科學家、工程師在地球聯邦的組織下,參與“加速計劃”工程,制造史無前例的超級太空船以及超大功率推進器。“加速計劃”工程所涉及的多種學科,例如量子計算、生態保障、太空防御、生物技術等分支學科也在加速研究。
50多年后,“加速計劃”工程設計階段基本完成。超級太空船將以月球為骨架,利用月球的微弱引力進行船體建造,開采提煉月球的礦石作為船體建造材料。
預計約200年后,當這艘超級太空船建造完畢時,陪伴了地球46億年的月球將不復存在。同時,超大功率推進器的模型樣機研制成功。這臺模型樣機使用氫元素作為燃料。
為捕獲宇宙中無處不在的氫離子,工程師們將為超大功率推進器配備八條巨大無比的“觸手”,這些“觸手”可以張開無數網狀物來收集氫離子,從而使燃料可以“來之不盡,用之不竭”。
按照設計圖紙,這臺超大功率推進器將十分巨大,高度達到10公里,直徑則為20公里。推進器內部由數萬枚大功率引擎組成,推進器運行時,引擎將會分為三組交替使用。
有人猜測,超級太空船建成后,會像一條巨大的“金屬章魚”。
不過,超大功率推進器所配備“觸手”的網狀物,由一種特殊材料制成,這種特殊材料很難提煉,因此這種超大功率推進器很難在其他太空船中普及。
當“加速計劃”的建造階段進行23年后,“蟲洞”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地球聯邦科研中心傳來另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科學家們在太陽系的邊緣,冥王星軌道更加遙遠的地方,發現了一顆小型黑洞。這顆小型黑洞的直徑僅為90公里,圍繞著太陽做公轉運動。
憑借從小型黑洞獲得的數據,人造黑洞也有了突破性進展。科學家們利用高速質子束不斷撞擊一種新型金屬物質,在規則的強磁場力約束下,生成了一個微觀層面的人造黑洞,當強磁場力消失之后,人造黑洞也隨之消失。
一切發現令人們振奮不已,地球聯邦宣布暫緩“加速計劃”工程,并全力組建了第一批艦隊,前往小型黑洞考察空間隧道存在的可能性。畢竟,“加速計劃”工程所需的人力、資源消耗巨大,未來面臨的不確定性極高。
得益于“加速計劃”工程帶來的發動機技術,這支艦隊抵達小型黑洞僅需要幾年時間。按照計劃,第一批艦隊抵達后,將發射探測船進入小型黑洞的史瓦西半徑,以驗證空間隧道是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