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會議
書名: 神降之前作者名: 不吃素的太陽本章字數: 2378字更新時間: 2021-07-16 21:53:55
坦白講,布雷特一想到那個人在擁有權力后會做什么事,就不由自主感到害怕。
畢竟蘇葉實在太過異常。他最初推測蘇葉是帝國愈發瘋狂的人才收集機構,所挖掘出來的過于適合軍隊的人才。
還懷疑她受過極為偏激的愛國教育,而從委托情報部的熟人調查養育她的福利院背景來看。
結果卻是清白的。那是間有著平均水準,營運人員也還算有良知,隨處可見的平凡孤兒院。
硬要說的話,就是多少有些捐款讓營運人員貪污了一些,福利院孩子們的營養狀態也有達到平均水準。
這也就表示,蘇葉少尉忠于軍隊的根源與渴望斗爭的意識,不僅與饑餓無關,也不是來自于虐待的暴力傾向。
在興趣使然下,他前去確認她在入校測驗時的問答紀錄,蘇葉……那個披著孩童外皮的怪物……是這么回答的:“沒有其他路可走。”
滿懷著對國家的貢獻心與忠誠;理想到讓人贊不絕口的軍人資質。
始終不松懈的訓練與自我鍛鏈的意志。這些全都是值得贊賞的特質。
如果是單獨具備其中一項,身為管理帝國人力資源的軍人,布雷特也會感到很高興。
要是有人能兼具這些特質,我肯定會喜出望外才對,認為這正是軍隊想要的人才。
而如今,將這點具體呈現出來的人就在眼前。諷刺的是,這反倒讓布雷特少校正視到一項事實,帝國軍所追求的人才的極致就單純只是個怪物,讓他感到恐懼。
他不清楚“沒有其他路可走”這句話中蘊含著什么意思。倘若要想一個合理的假說,這難道不是為了將她滿溢而出的殺人嗜好升華成合理行為嗎?
有誰能夠斷言,她的本質不是與生俱來的戰爭狂,所以能符合自身嗜好的道路,就只有從軍這個選項嗎?
有誰能夠保證,她不是個看到滴落的鮮血,就會愉悅地投身殺戮之旅的危險人物嗎?
就算一舉一動都是理想的軍人風范,但要是綜合來看,她要不是個瘋子,就是精神異常。
當然,可以理解她不是會神色自若地掀起戰爭的人。會神智清晰掀起戰爭的人,不是貨真價實的狂人,就是精神已經崩壞的家伙。
根據經驗法則,他也不是不能理解這種程度的事。但萬一那個人是抱持著享受的心情在參與戰爭,又會是如何呢?
過去曾有耳聞,不論理論還是實踐,對殺戮者而言只不過是一種美學。也就是說,大量殺人犯會無法區別自己的理論與實踐。
當時他還把這視為一種古怪的見解而一笑置之,但如今終于理解了。就算再不情愿,也還是理解了。
不論說得再好聽,她都是異端,與我們不相同的存在。
那個人或許就是所謂的英雄。換句話說,就是她有某些地方偏離了正常人。
要贊美英雄是不錯,但絕對不能教導學生要追尋英雄的腳步。
軍官學校是培育人才的機構,可不是培養精神病人的地方。
同一天,帝國軍參謀本部作戰會議室。
參謀本部決定要對某名魔導軍官進行授勛,這不僅是難得將銀制突擊章授予尸體以外的對象,甚至還是以破格的速度,要連同“稱號”一起授予的隆重授勛儀式。
只不過,正因為戰勝后的授勛隊列鬧得沸沸揚揚的某處,在參謀本部的一隅,經由嚴格看守的衛兵徹底排除外人進出的參謀本部第一部的會議室里,正在沉重的緊張氣氛中激烈爭論。
嚴格來講,是兩名準將所提出的劇烈反對。
“我堅決反對這么做!像這樣集中調動兵力,會面臨喪失快速反應能力的風險,這遠超出預期能獲得的好處啊!”
正值壯年的精悍軍人一站起身,就竭力發出了反對的怒吼。他那雙泛著淡藍色的眼瞳充滿自信,甚至讓人感到桀驁不馴。
讓見者能夠明白到,那是一雙始終注視著現實的眼睛。在才干與自信的調和下砥礪而成的俊材,受到參謀本部如此高度評價的盧迪準將,將他俊材的榮譽拋諸腦后,一副即將探出身子踏上到會議桌的模樣,持續高聲叫喊著反對。
“只需要派當地休整完畢的部隊進行追擊戰就很足夠了!要保持戰略的靈活性,循序漸進壓制他們就好,我們就只需要這么做!”他的意思即是表示,要進行追擊行動,但不該損害戰略的靈活性。
“我也同樣不得不提出異議。我們已成功殲滅敵野戰軍,不需要再透過戰爭去進行任何事情。國防部的目的早就已經達成了。”
基于保持戰略靈活性的觀點,盡管有著穩重舉止與媲美學者的外貌,但仍舊帶有軍人嚴以律己印象的安道爾準將,也語調淡然地加入反駁的行列。
“兩位準將都言之有理……敢問維希中將的意見是?”
就擔任主席的馬可杰侍從武官看來,兩位準將的意見就理論上,皆是讓人感覺到合情合理、無法無視的反駁。當然,老奸巨猾的侍從武官,打從一開始就有辦法在討論時故意無視反對者的意見。
不過,馬可杰也不是沒有在意的部分。只要想到參謀本部的見解擁有左右最高統帥府的影響力,這個話題就有向下挖掘的價值。
因此,他就打著要讓對方表明一切立場的意圖,催促在參謀本部當中,主張要發動大規模攻勢的維希參謀總長表態。
“謹慎行事是不錯,但周邊國家根本沒有動員的征兆。在這種情況下,我軍能不受現有條件的束縛發動大規模攻勢,這可是百年難逢的絕佳的好機會!”
起身答話的參謀總長,臉上帶著不解。兩名備受他期待的部下一同窩里反的情況,使得他流露出了些許迷惑的神情。另一方面也帶著怒氣,讓與會者能從他臉上,看出那情緒起伏不定的困惑感。
“中將閣下!請至少停留在限定動員的程度!倘若發動全面動員,會導致三二五計劃的前提基準崩壞啊!”
盧迪準將提出的簡潔異議,是基于帝國的地緣政治情況。帝國是列強之中,唯一遭到眾多強國包圍的國家。
因此在國防戰略上,陷入必須隨時預想兩面以上作戰狀況的苦境。這種只能追求軍事層面的質量優勢來對抗兩面作戰威脅。
“這不是在借用盧迪準將所說的話,但我認為,我們不該動搖以三二五計劃為主的國防方針。”
而在四面八方皆遭到假想敵包圍的狀況下,帝國所能采取的國防戰略,就唯有采用內線戰略,有效率地展開并運用整體戰力。
這是種極為精密的國防方針,在大規模動員的同時,保持數量與質量的優勢殲滅其中一方假想國的野戰軍,然后再準備迎戰其他敵國。帝國的這種國防方針即是‘三二五計劃’。
這是為可能發生的兩面作戰,甚至三面作戰,就連鐵路時刻表都經過精心規畫,帝國引以為傲的一種藝術作品。換句話說,一旦崩潰就需要龐大的時間重新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