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葉守哲,售賣的方法
- 逆流1983,純真年代
- 霖靈兔
- 2094字
- 2023-09-14 08:01:00
等了好一會,才等到了顧冬。
顧夏還跟了過來,眼巴巴的看著顧云陽。
顧云陽好笑的摸了摸顧夏的腦袋,說道:“放心,云陽哥今天肯定給你買雞苗回來。第一批,我買十只,總可以了吧?”
這是顧夏的希望,她自然是很著急的。
之前一直忙著賺錢,所以也沒有去買雞苗。
實則也有等一等,看看村里的母雞有沒有孵蛋下雞苗的。
如果有,就直接在村里買了。
沒有,就得去宜河縣的商城購買了。
這些天,顧夏也在村里問過了,最近村里沒有人打算要孵小雞的打算。
所以今天去宜河縣,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wù),那就是買雞苗。
聽到顧云陽答應(yīng),顧夏立刻就露出笑容。
“你放心吧,云陽哥。我今天上山,多采摘一些野果子下來。”
野果子是養(yǎng)蚯蚓的食物,實際上,那些藤蔓和葉子,都是可以喂養(yǎng)蚯蚓的。
蚯蚓的食物主要是腐爛的植物,包括根莖、樹葉、菜葉、瓜果等。
它們不吃新鮮、沒有腐熟的食物。
在自然環(huán)境中,蚯蚓還會吃禽糞、畜糞。
所以養(yǎng)雞的時候,雞糞也是可以作為蚯蚓的食物的。
這是一條食物鏈。
下山的時候,顧冬還嘟噥了一句:“每天這么下山,也挺麻煩的。要是能修一條路,那就好了。”
修路是不可能修路的。
宜河縣處處都要修路,南竹村并不占優(yōu)。
而且往山上修路,可不簡單。
想要縣里出錢修路,只為了南竹村這一個村子兩百人。
怕是不可能。
但顧云陽覺得,等賺了錢,自己修路,還是可以的。
他笑道:“那咱們可要加油了。等賺了錢,咱們就把落星湖給承包下來。到時候修一條路,從村里過。順便給村里也做一件好事。”
顧冬張大了嘴巴,顧云陽伸手在他下巴下一敲:“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咱們要是連這點都不敢想,以后如何賺錢?這些天賺個幾十塊,你就覺得滿足了?”
當(dāng)然這句話并不是什么好話,可用在這里,還是可以的。
顧冬是真的不敢想,但被顧云陽激勵,還是振奮了起來。
下得山來,顧云陽想了想,還是去狄嬸子家借了一輛自行車。
狄嬸子倒是好說話,只說讓顧云陽回頭再給她做些好吃的。
顧云陽拿出早就準(zhǔn)備好的一個飯盒的豆豉魚說道:“嬸子,我可是早就準(zhǔn)備好了的。這是我昨天晚上做的豆豉魚。”
狄嬸子問道:“你們今天怎么不賣魚了?也是奇怪了,鎮(zhèn)里很多人家都不要了。”
顧云陽當(dāng)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他笑道:“以后都不賣了,我們以后直接做了豆豉魚,到宜河縣去賣。嬸子要是覺得好吃,我們以后給你打折。”
白送肯定是不可以的,狄嬸子也不會要。
借機(jī)說出打折,也是維持客戶的一個技巧。
狄嬸子這人貪嘴,以后沒準(zhǔn)真是大客戶。
騎了自行車,飛快的朝縣城而去。
他們剛走沒多久,就有一個青年,挑了個擔(dān)子過來。
一步一步的朝著山上走。
半小時后,青年來到了顧云陽家門口,大聲的喊道:“云陽,云陽?”
凌云秀聽著外面的聲音,連忙應(yīng)了一句,又起身,拄著拐杖,扶著墻出來,就看到站在門口的青年,還戴著個草帽。
“咦?是小舅子來了?云陽去宜河縣城了。”
來人正是顧云陽的小舅舅。
父母雖然去世了,家里就剩下奶奶一人和他相依為命。
但外公外婆一家都還在。
顧云陽有四個舅舅,是守字輩。
按照國、軍、民、哲來稱呼的。
這位正是顧云陽的四舅葉守哲。
葉守哲皺了皺眉:“不是說,他前些天溺水?我媽讓我?guī)б恍┘Z食還有兔子啥的過來。他怎么沒在家休息?”
凌云秀嘆息一聲,這個親家是真的沒話說。
他家生活不太好,親家隔一段日子,就讓自己的兒子來送一些東西。
這一年來,除了村里人的接濟(jì)。
親家家里給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要不然,還真堅持不下來。
南竹村的人雖然都很好,但家家都不富裕。
就算是接濟(jì),又能給多少呢?
親家家里個個都會打獵,顧云陽的一些打獵的技巧,也是跟四個舅舅學(xué)的。
而且親家母還會養(yǎng)兔子,雖然養(yǎng)的不多,但補(bǔ)充肉食,還是很容易的。
“快進(jìn)來坐吧,他們?nèi)チ丝h城,大概要到晚上才會回來。”
顧云陽早上就已經(jīng)做好了飯,放在爐灶上溫著。
顧夏會時不時的過來,照顧凌云秀。
葉守哲一聽要到下午,也不停留了。
“那我把東西給您放進(jìn)去,我就先回去了。下次再來看他。嗯,您讓他到外公家走一趟也行。”
“好。”
……
這邊,顧云陽還不知道,舅舅不放心他,特意來了一趟。
他們此刻已經(jīng)到了宜河縣城,就直奔商城來了。
這地方,是今年才落成的,在宜河客運站的對面,客流量很不少。
這是專門建設(shè)來,讓宜河縣人做生意的,提高經(jīng)濟(jì)水平。
很多各地農(nóng)村的小販,還有縣里的一些賣東西的,衣服、百貨,都是有的。
顧云陽直接找了一個地方,也不進(jìn)去,就站在門口,將盆子打開,放在了自行車后座,就開始招呼了起來:“秘制豆豉魚,百年秘方,味道極佳,不好不要錢嘞。”
他一邊說著,一邊對顧冬做了個眼色。
來的路上,他就和顧冬說了自己的方案。
顧冬雖然覺得奇怪,但還是趕緊拿了一個搪瓷碗出來,夾了幾塊豆豉魚,然后用筷子都給夾爛了。
然后從口袋里拿了一些自制的牙簽出來。
這是之前做雞籠還有蚯蚓的養(yǎng)殖箱的時候,順便做出來的。
顧云陽早就知道,賣魚的事情,做不長久。
他早就有所打算了。
先賺點錢,好買調(diào)料做豆豉魚來賣。
這就是再加工,提高產(chǎn)品的附加值。
很快就有一個奶奶走過來,顧云陽連忙招呼著奶奶說道:“您嘗嘗看,品嘗不要您錢的。”
那奶奶看著搪瓷碗里破碎的魚塊,露出了一絲不太好看的神色。
顧云陽連忙解釋道:“我們也是小本生意,不可能每人送一大塊,都是用筷子給夾散的。這是牙簽,您用牙簽挑著吃,保證干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