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壞人”為原型的作品有很多,《沉默的羔羊》可謂是美國犯罪電影的經典之作。
劇中神秘危險的漢尼拔博士給了人很深的印象,他殺人甚至食人。
但造成這一切的和他童年經歷分不開關系,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經歷了一天之內失去了父母與妹妹的悲慘經歷。在目睹親人被殘忍殺害后,對其心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也為他后期的變態行為,埋下伏筆。
還有前年大火的DC電影《小丑》,更是把“壞人”的演變演的活靈活現。
主角亞瑟本來是一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小丑演員,他還有一個身患重病的母親。生活的壓力已經讓他喘不過來氣來,但是最致命的是他還患有神經系統疾病,這導致他會時常不分時宜的大笑,這就導致他經常受到歧視與欺負。
然而照成他這種疾病的原因是因為小的時候受到母親男友的虐待。這一切在亞瑟心底積壓,最后導致了地鐵慘案,但追根溯源這一切都和他小時候受到虐待有極大的關系。
還有今年很火的韓劇《窺探》里面的主角也是一個變態殺人狂,同樣他小的時候也是因為自身的“特別”而受盡歧視與孤立。然后又親眼目睹母親與繼父被殺,讓他本就不健全的心理,變得扭曲起來。
這些雖然只是一些影視作品,但創造往往來源于現實,在現實的一些事情往往比影視里更加殘酷,在世界各地都有犯下慘絕人寰的大案的兇手,他們大多數都是幼年或者童年時受到過虐待,或者經歷過大變故的人。在成長過程中也沒人引導,嚴重缺乏關愛的人。
說這些是為了讓讀者可以明白一個人是因為什么才慢慢向“壞人”轉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