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與這本《肖逸群的創業手記》
創業后,有一位創業師兄建議我通過文字,定期記錄和復盤創業心得。于是我從2016年1月開始,每周寫周報,并且發給公司全體小伙伴。不知不覺,這個小習慣堅持了5年,也成為這本書的開始。
2016年1月,我動筆寫下第一篇周報,發給公司當時僅有的5個人。這篇周報記錄了一個極小的初創團隊創始人對未來的憧憬。
2016年第8周的周報,我是在從上海回北京的飛機上完成的。那次我剛剛談完并基本敲定投資,融到了人生第一個1000萬。激動之余,我跟團隊分享起了自己對所期望的“團隊氣質”的理解。
2016年年中,我們團隊剛剛實現盈虧平衡,我終于從擔心現金流斷裂的恐懼心理中跳脫出來,懷著極為欣喜的心情,寫下了一篇非常痛快的周報,還把“終于盈利”的事情,激動地說了三遍!
2017年第10周,我開啟內部二次創業,在周報中寫下我帶領團隊打造爆款“潘多拉課程”的整個思考和定位。
2019年5月,我們經歷了微信官方對打卡裂變的“點名封殺”。在極其焦慮的狀態下,我寫下了一篇周報,安慰自己和團隊“逆境乘風破浪”。
……
每篇周報現在回看,我都能清晰地想起,當時寫下這篇周報時,公司的情況、團隊的心態和自己的狀態。創業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公司遇到逆境、自己遇到挑戰的時候,我都會忍著悲痛咬著牙,堅持寫作。雖然當時心情非常非常差,但我還是會整理好心情,把滿滿的正能量,傳遞給我公司的小伙伴。
現在,我要為當時自己的堅持點個贊。
很多事情已經過去好幾年,在這本書里,我會在每篇周報前,加上一些從現在視角來看的評論和注解。我想通過這個來告訴你,創業公司的CEO踩過哪些坑,團隊經歷的是高光還是至暗時刻,從而真實還原我的成長和創業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