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呼吸節奏
- 東白山情第二部
- 東白山始悟
- 2065字
- 2024-02-21 19:12:47
夢境里的可可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那就是“時間”、“空間”會騙人的,修煉“靈蛇望天”訣竅在于...
可可回想張偉哥哥寫下的某些心得體會,那就是,于人而言,身體中每個穴道都是相對于心的“天”。
又張偉哥哥對《道德經》中的很多語言表達有自己的表述。
如《道德經》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在張偉哥哥的表述中是這樣的:道可道非,常道。心中得道,體會道,成自己之道。
所以,自己的道是對大家公認道的加工,是心得體會后的結晶,是獨一無二的道。
另外張偉哥哥還解釋過,呼氣應該五心沉靈蛇區域,反之,吸氣時候應該把靈蛇區域之氣充盈至“五心”...
而且張偉哥哥把呼吸節奏定“位”,一般都是呼氣時間長吸氣時間三倍光景,目的就是沉心需要“細嚼慢咽”...
可可還認可張偉哥哥對“氣沉丹田”的深度理解,所謂的氣沉丹田都應該是氣沉“靈蛇”區域。
如此。如此。
修煉沉心術后,宇宙中的“宇”已經被“靈蛇”虹吸成“能量”,而宇宙中的“宙”被“靜止”了。
所以,心靜如水可鑒“宇宙”。可可想當然的認為,所謂的道是人們對各行各業的“經驗之談”,而其中的修煉之道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道。
對于修仙者來說,人即宇宙,宇宙即“人”,所以修煉靈蛇望天中的天,是對“靈蛇”區域而言的天。
于地球而言,“空間”即是天,如此,于靈蛇而言,身體之外即是天...
因此,修煉靈蛇望天,就是讓“靈蛇”感應身體之外的世界,甚至有意識形態的控制附在身體周圍的“磁場”。
“靈蛇望天”功法是讓人突破自己的功法!是重新塑造有“靈識”的“我”。
大可可有一種使命感,那就是肚子里的孩子是打破修仙界與魔族及獵仙人那種“平衡”的希望所在。
而孩子的初始成長是需要“潛龍在淵”的,所以在孩子真正成才前,自己必須“為母則剛”...
……
……
獵仙人宮本武郎在學習從華夏獵取的修仙功法。
“念頭出來,寂滅、雜事來臨,做完就死,寂滅,話語來了,聽完就死,寂滅,行住坐臥,過去即死,寂滅,死了又生,還是寂滅,生生死死,總歸寂滅。這個是一種修行的極好的心法。”
宮本武郎得出即時結論:修仙即修心,因此,心法是修煉之“根本”。
“人在平日的生活中,常常做到心里頭放的空空蕩蕩,什么也不掛礙,什么事都做,該做的都照做,可是,一個死字不斷做了就放,一切心念行為、所看所聞,無非本來寂滅,了無痕。”
宮本武郎非常重視來自于華夏的獵仙果實,甚至達到了“瘋瘋癲癲”之地步。因此,他涉獵的東西多得出人意料,目的就是針對華夏修仙界...
華夏有很多哲理,如:人們都知道赤條條來,那么去了也就可以無牽掛,什么都不在心頭掛礙,統統死去活來。華夏有句俗話說的多好,死去活來。
確實,就人的身體而言,新陳代謝過程中細胞的“生死兩茫茫”過程中,把人的身體時時刻刻變化著。
所以,很多時候,死去就是活來,yd的甘地說:生由死而來。麥子為了萌芽,它的種子必須要死了才行。所以很多人都是死后才有所謂的“靈魂”活過來...
因此,修仙者對死的認知,應該是廣義相對的,到底什么是死,是肉體四大的崩潰消亡是死亡,還是靈魂離開身體叫做死亡,還是說這個生命本來根本就沒有死亡?
是故,修仙的意義是超越科學的,也就是大家常常說的:科學的盡頭是玄學...
人們平時認為的死,是個相對的幻相,而死的背后,是不是會有一個不死的存在著,不死的那個又算什么“生命”?
所以俗語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早上聞道了,懂了明白了生命的真相,即使晚上去死都可以了。不是說早上知道了晚上就必須去死,而是說哪怕馬上死,也可以了,不疑惑了。這才是華夏某些智者所說的真正意義上的善終。
真正意義的善終,是聞道悟透生命本來的善終,叫做福至心靈,是命之悠歸,算得道的一種...。
把這個念死念通透了,就對生命也通透了。知道真正的生命,原來是沒有什么生和死的,當然也不會再怕這個表象的死了。
宮本武郎看著看著竟然生出一種莫名的恐懼,因為華夏的“修仙界”不怕“死”了。
就目前的情況分析,華夏修仙界與普通百姓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而且“不怕死”已經是華夏民族的精神,這種精神是無敵的。
……
飛天局對曾經的修仙界少主張偉的一些心得體會公開在某些雜志上。
如三界的平民化表述,天堂、人間地獄就是普通人的三界。
多數人的童年就是天堂,中年是人間,老年是地獄...
多數人的童年有爺爺輩的寵溺,父母輩的滋養,可以無憂無慮,此時的成長是“天堂”模式的。如某祖爺的14歲前屬于潛龍在淵、14歲到28歲也符合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而這些又必須建立在家庭富裕基礎上的...
至于中年屬于人間模式就容易理解了,上有老下有小時候的中年,是家庭的中流砥柱,操心是全方位的。還是看看那位祖爺的中年歷程,惕龍過程中的跋山涉水翻山越嶺,那種生死較量過程,以及或躍于淵過程中的縱橫捭闔,掃清宇內過程,中間是步步驚心、一步一營透露出的是蛟龍出海后直面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所以說,人間模式的贏是建立在“天堂”模式的努力基礎上的。
至于到了所謂的“地獄”模式,人生已經是“夕陽雖好,卻近黃昏”,就算“飛龍在天”了,也不得不接受“亢龍有悔”的哀怨“時不我待”。
……
飛天局在陳述人生的“三界”模式后,公布了修仙界少主的精辟語錄。
而這語錄鉤上了獵仙人與魔族的奔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