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自序
我為什么說媽媽是家庭的CEO

在一次講座中,我跟現場的幾百位女性用戶說:“你們就是一個家庭的CEO(首席執行官)啊。經營家庭,可不比經營企業容易——只不過,很多媽媽都干了CEO的活兒,卻沒有CEO的名兒。”

現場發出了一陣笑聲,伴隨著細微的討論聲。在那陣笑聲里,我聽出媽媽們有些不好意思,這是女性經常帶給我的感覺——“你也太小題大做了”,“我沒那么重要啦”。

這話乍一聽,的確有點兒像是開玩笑。畢竟,在許多商學院課程、管理大師的加持下,經營企業的種種,顯得格外高級,并且企業發展為社會和國家進步所創造的價值,也明顯可見。但我們常常忽略了,作為社會最小單元的家庭,是比企業更廣泛存在、覆蓋人員更多的組織。經營家庭所需要的能力,一點兒也不比經營企業所需要的少。

在一定意義上,經營家庭跟經營企業的挑戰,在同一個重量級上。

經營家庭,跟經營企業一樣

這句話一點兒都不是在開玩笑。

我在26歲時結婚,29歲時當了媽媽。養育孩子、經營家庭,這個過程和體驗對我來說是全新的,所以我常常感到疑惑:我要如何維護親密關系?什么樣的養育方式才是最好的?兩個毫無血緣關系的家庭要如何聯結?當我的事業發展跟家庭需要產生沖突時,我該如何是好?……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遇到新的挑戰,卻發現,在我過往的教育背景中,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社會上的每一個崗位都有入職培訓,唯獨面對生活,好像需要你天生就會,好像女性天生就會當媽媽一樣——但經歷過的女性都知道,那簡直是世界上最復雜的工作了。我們進入社會、走進婚姻、養育孩子、經營小家庭,還要融合兩個毫無血緣關系的家庭、規劃家庭財務、維護親密關系、平衡事業與家庭,請問哪一項不需要超高的戰略眼光、出色的組織協調能力和思路清晰的判斷能力?

我無意成為被“無私奉獻”“母愛偉大”等詞匯歌頌的對象,只是希望在“媽媽”這個身份上,我能做得更好、更輕松。我從小就相信方法論,并且漸漸發現,在工作中習得的很多思維方式和認知工具,也能在家庭生活中不斷幫助我。

我大學畢業就進入了一家初創公司,從一線業務開始干,23歲時做到了總編輯的職位,之后成為公司的CEO,一路跟公司相伴10年,直到它上市。后來,我轉頭參與一家基金公司從零到一的發展,成為投資合伙人。現在,我自己作為創始人,經營一家女性成長公司。可以說,我一直深度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在我的3段職業經歷中,行業領域、企業規模和自身定位都有所變化,所以我格外注重管理企業的核心能力。這使我在跨界探索時,能快速進入軌道,實現身份轉變。

創立Momself之后,我接觸到大量女性用戶,有些用戶的家庭情況比我所經歷的要復雜得多。比如孩子叛逆、教育成本增高、工作競爭加劇、婚姻狀況緊張,以及離婚狀況復雜,單親媽媽上有老下有小、前有老板后有債主,重組家庭需要協調發展,媽媽自身對職業規劃舉棋不定等。這些問題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解決的,每一個問題都需要溝通能力、管理能力、認知能力等。

在為她們服務和自己經營家庭的過程中,我逐漸發現,在管理公司的過程中積累的核心能力,被我不斷遷移到了家庭生活中。

漸漸地,家庭和企業這兩條軌道,在我的生活中常常被一整套方法論支持,兩者不斷產生交集。

家庭和企業這兩個組織,有很多類似之處。那張喜氣洋洋的結婚證跟企業成立時的經營許可證一樣,都宣告著這個組織的成立;家庭和企業成立伊始的目標也都是希望能“永續經營”。

夫妻雙方是家庭這個組織的創始人團隊,至少在最初,他們的價值觀一致,眼睛看向同一個方向,“我們要在2年之內買房,3年之內生孩子,要進入中產階層”,“我們想要攜手一起遠離城市,過清凈的生活,不被世俗裹挾”。他們渴望在各自不同的人生軌跡中擁有交集,攜手一生,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而這正如同企業在初創時有明確的愿景、使命和價值觀,同事們基于相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

除了創始人團隊,家庭這個組織在成立伊始,就自帶其他成員——雙方的家長和親戚。這些成員的屬性很復雜,并且,由于他們深度參與了我們的前半生,所以在處理這些關系時,分寸拿捏很重要。家庭中有時候會有一些“業務合作方”出現,也就是雙方的朋友、同事,他們每個人都對家庭這個組織有著或大或小的影響。后來,一個重要成員出現了,雖然小,但是影響力巨大,很多家庭矛盾都是因此而出現的,這就是——孩子。

家庭這個組織一刻不停地發展,需要有人統籌、協調,保持其穩定經營;在家庭的日常運營中需要合理使用資金,需要高效地分工合作,需要資源利用最大化,需要不斷地做出恰當的決策。比如老人今年的生日怎么過、春節去誰家過年、孩子的興趣班該報哪個。在一些重要時刻,比如孩子擇校、親人去世、工作出現重大變動時,需要有多種應對方案。家庭也會經歷清算(離婚)、重組(再婚),這時候需要一個人思路清晰、有抗壓能力。

現在你發現了,原來家庭也需要CEO,需要跟其他成員一起,保證家庭有序、健康地發展。

CEO不是身負重任,而是讓事情變得有效

在我的記憶里,我們家是以我媽為中心的。她總是能把家里的所有資源調動起來,提出一些想法,然后發動我跟我爸參與討論,比如旅行、買房。而在我訪談的用戶中,我發現很多媽媽都無意識地承擔了家庭的中心角色。她們聚集在我們的各種社群里,學習養育知識、自我提升知識;她們互相交流孩子的擇校情況,關注孩子的個頭兒是否標準;她們會不遠千里地飛到另外一個城市,來學習“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課程。她們比任何人都更認真對待自己的家庭,當仁不讓地成為家庭里那個溫柔而堅定的存在。

在家庭生活中,為什么媽媽常常會不自覺地承擔更多?其中,有一部分是生理層面的原因。在生孩子時,女性體內會分泌更多的催產素。這種激素會使媽媽和孩子建立起一種最親密無間的情感聯結。在生完孩子的前幾個月中,由于催產素的分泌,所有與孩子相關的東西會自動進入媽媽大腦認知中的第一優先級。所以,孩子一哭,我們會第一時間沖上去,想要解決問題,其他內容則會自動降級。同時,媽媽大腦中的整個記憶工作機制也會發生變化。這從大腦進化的角度來說是退步的,但這種變化可以讓我們做更好的媽媽。這種天然的生理反應讓媽媽對孩子有著不可替代的關愛。

催產素也被稱為“抱抱基因”Heon-Jin Lee, Abbe H. Macbeth, Jerome H. Pagani, W.Scott Young 3rd, Oxytocin: The Great Facilitator of Life [J]. Progress in Neurobiology, 2009, 88 (2): 127-151.,男女體內都有,但是女性分泌得更多。它除了可以使子宮收縮、促進分娩外,還和母嬰之間的情感交流、社交行為,以及兩性關系有關。這使得女性天然有著對親密接觸的需求和對復雜情感的處理能力。這些非常適合處理家庭關系,因為在家庭關系中,我們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洞察更多的情感。我在做投資的時候,很多投資人會特意對比男女創始人的不同,他們發現很多女創始人擁有更強的同理心、溝通能力、親和力,以及韌性。她們很容易感受到員工的情緒,能夠協調人際關系,關注“用戶體驗”,并且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女性呈現出的堅忍程度往往超出人們的想象。女性更傾向于通過積極溝通解決問題,而不是回避問題,或者一個人默默承擔。所以,在家庭關系中,媽媽常常不自覺地成為更關注孩子、關注家庭的那個人。

但我從來不是要去鼓勵女性累死累活地做那個“非你不可”的角色——相反,我常常建議女性看到伴侶和其他家庭成員的力量,并使用這些力量。這么多年,我一直試圖幫助自己和女性朋友們活得更輕松、更自由,但這不意味著我們在家庭中撒手不管,或者挑剔、指責對方做得不夠好,畢竟良好的家庭關系事關我們每個人的幸福感,需要我們這些家庭成員共同維系。

在當媽媽和成為自己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挑戰,但我希望在每個挑戰時刻,我們都能知道自己是有辦法的,我們可以擁有自由且有力量的人生。這是我寫本書的唯一目的。

歸根到底,是你想要過怎樣的生活

有人問我,上文所述對女性的要求也太高了吧?聽上去好像要求女性變得很強悍、很完美。

這是很大的誤會。

但是我完全能理解。我從事管理工作十多年,發現人們對女老板的印象很固化:她們疲憊不堪、沒有個人生活,強勢且獨裁。但越來越多的女性管理者,正在身體力行地扭轉這些偏見:CEO絕不是一個人扛下所有事情,她們跟任何一個企業成員一樣,有明確的分工。優秀的CEO會放眼全局、思考戰略,為企業籌劃安全的資金儲備。同時,CEO能認清自己的長板和短板,通過說服、整合和借力,幫助每一個企業成員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形成合力,最終建構一個高效的團隊。

家庭的CEO也是一樣。我們需要讓更多的家庭成員參與進來:通過改變認知和協調資源,在事業和家庭的天平上找到自己最舒服的位置;通過發揮每個家庭成員的優勢,讓他們在家里能獲得成就感,愿意為這個家付出,可以感受到溫暖;通過變問題為資源,避免因盲目行動而導致出力不討好,幫助每個家庭成員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

如何做好家庭的CEO,是一門學問,并且對我們的要求也不低,但是這個過程卻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成為媽媽,對一個女人來說,是一次重生。我不是說生孩子這事兒有多么重大,而是說在成為媽媽的這個過程中,我們第一次跳出自我的束縛,擁有了一種更寬闊的視野——為另一個生命負責的視野。當那個軟乎乎的小家伙躺在我的懷里,我好像第一次感受到了對生命的責任:是你啊,這位小朋友,從今天開始,我們要攜手走很長的路。我第一次當媽媽,但我會拼盡全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這個熙熙攘攘的世界,我們有緣遇到彼此,成為愛人和家人,如果能有更多的智慧來面對生活,讓愛填滿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那么對于我們這漫長而又短暫的一生來說,該是多么美妙。

在這本書里,你會看到一些方法論,它們來自心理學和管理學知識,但更多來自我對于成為媽媽的這段經歷的梳理。

個體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觀點我很贊同,他認為決定我們自己的不是“經驗本身”,而是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被討厭的勇氣[M].渠海霞,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經歷本身不會決定什么,我們給過去的經歷賦予了什么樣的意義,這才直接決定著我們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由自己選擇的,是自己選擇如何生活。

對于成為媽媽這件事,我所賦予它的最大價值,是它幫助我重新認識了自己,幫助我獲得了自由。它給了我不退縮的力量,幫助我在一些重要問題上快速改進和優化。我們終其一生是在完善對自我的認知,只有理解了自己是誰、自己要什么,才能真正擁有所謂的自由。而成為媽媽,無疑加速了這一進程。

米歇爾·福柯說:“人擁有的自由比他知道的大得多。”于我而言,自由意味著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也有能力去實現自己想要的,你在過自己的生活。愿你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對自己和自由,都能理解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化| 藁城市| 神木县| 乐都县| 峡江县| 朝阳区| 上林县| 门头沟区| 长沙县| 红河县| 阿克苏市| 铜陵市| 灵川县| 西藏| 吐鲁番市| 新巴尔虎右旗| 博客| 宁城县| 慈溪市| 嵊泗县| 双辽市| 东丽区| 吉木萨尔县| 扶余县| 门源| 安新县| 米脂县| 陆川县| 宁都县| 防城港市| 白水县| 嘉禾县| 霍山县| 连山| 达州市| 大关县| 盐城市| 长春市| 边坝县| 鹤峰县| 庄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