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川大學古典文學研究叢書序

早年讀《莊子·天道篇》,頗對輪扁故事感興趣:作為一個車輪工人,他居然敢點評齊桓公讀書,痛貶所讀書中的圣人之言是“糟粕”。這自然觸怒了桓公,還算客氣,只是要他說出個道理,“有說則已,無說則死”。輪扁可是犯了既侮辱圣人、又邈視君王的重罪,看來死定了,他能說出什么讓桓公免罪的道理?不過且慢,這位七十歲的工匠可也是個狠角色,他并不膽怯,也不與桓公辯是非,而是不慌不忙地講起自己制作車輪的體會:“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于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讀到這里,我們不能不莞爾一笑,為輪扁的智慧拍案叫絕。這當然只是個寓言,莊子是要借輪扁之口講出一條既樸素、又深刻的道理:精微的東西(即輪扁所謂的“數”),是從實踐中積累、總結、提煉出來的,不能言傳,只能意會。

無獨有偶,與莊子時代接近的古印度哲人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而佛教文化中的禪宗,據說也是他開啟的,其精髓在“以心印心”,不立文字。莊夫子說“得手應心”,其實就是“以心印心”,二人可謂如出一轍,都認為語言文字是“粗”, “心”之覺悟才是“精”,所以在《莊子·秋水篇》中,老夫子又說:“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意”也就是“數”,這才是蘊涵在語言文字中的精華。

不幸的是,筆者沒有古先哲人的智慧,卻如齊桓公似的讀古人書。在今天看來,讀書便是研究的開始,而從中獲得“數”或“意致”,便是研究成果。以此,所謂“研究”,簡單地說就是去其“糟粕”(語言文字),發掘其精華(數、意致)的過程。由是而論,齊桓公可謂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古代文學”(廣意)研究者之一。不過很遺憾,無論是莊子還是釋迦牟尼,他們影響巨大而深遠的思想,仍然只能靠留傳下來的語言文字去認識和接受,否則所謂“數”或“心”就沒有安泊處。換言之,沒有“言論”之粗,也就沒有“意致”之精,輪扁的“糟粕”說,可能太絕對了。禪宗說不立文字,最終“文字禪”遍叢林,成了“不離文字”;而中國古圣人的思想,由早先的“五經”增益到“十三經”,又在四部書中設“經部”,就是文字極其繁夥的明證。看來,如齊桓公所讀書中的“圣人”之言,仍然是我們了解古人思想及活動的主要途徑。這并非是為齊桓公或如筆者之流的古代文學研究者辯解,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筆者大半輩子在古人的“糟粕”(語言文字)中討生活,雖如陸機《文賦》中所自嘲的“華說”(即論著)似乎不少,但得手應心的收獲卻不多,而除繁去濫,襲故彌新,將感性認識提升為理性認識,則是古代文學研究者的應有追求和共同使命。

這套《四川大學古典文學研究叢書》凡六種,為川大中文系部分古代文學教師多年研究成果的結集。可喜的是,除筆者之外的幾位老師都是本系的教學和學術中堅,他們的論著有不少精粹奉獻給讀者。呂肖奐教授、丁淑梅教授、何劍平教授是三位中年專家。呂老師長期從事宋代文學研究,著有《宋詩體派論》《宋代詩歌論集》《宋代家族與文學研究》等,而收入本系列的《宋代士人社會與文學研究》,是她的新成果,主要探討宋代詩壇的立體構成,解析士人階層唱和中的身份認同及共性等。丁老師也是位著述甚豐的女學者,出版過《中國古代禁毀戲劇史論》《中國散曲文學的精神意脈》《中國古代禁戲論集》等專著,此部《戲曲展演、權力景觀與文化事象》,更是精彩紛呈,它從曲史開進與權力分層、戲曲展演與傳播禁止、唱本與地方社會景觀、才女文化與自我書寫等層面,試圖從戲曲學出發,結合社會學與傳播學的理論與實踐,探討明清以來戲曲與權力介入、戲曲與社會階層互動、戲曲與地方文化地帶遷移等戲曲撰演活動空間的建構與被建構的問題,等等。何劍平教授長期致力于敦煌文獻與古代文學研究相結合,對敦煌文獻中音樂史料的整理研究成績卓著,出版有《敦煌維摩詰文學研究》、《中國中古維摩詰信仰研究》、《唐代白話詩派研究》(合作)等專著,而《佛教經典的生存與傳播——從知識精英到普通民眾》一書,以漢譯佛典在中土的傳播為主線,通過分析其在兩個文化世界(士大夫文化、庶民文化)中不同的文學表現,揭示中古佛教同其他文化事項的關聯,闡明作家文學與民間俗文學之間雙向交流的主要途徑。羅鷺副教授是位青年學者,目前主要研究宋元之際的文學文獻,已出版《虞集年譜》《元詩選與元詩文獻研究》等專著,頗見功力。而新著《宋元文學與文獻論考》,則對南宋書棚本、江湖詩派及元刻元人文集等問題作了深入考察。張淘副教授,與羅鷺一樣同為“八○后”,而更年輕。她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獲得文學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江戸後期の職業詩人研究》獲早稻田大學出版部資助出版。目前主要研究宋代文學和日本漢文學,《扶桑宋魂——宋代文獻與日本漢文學》是她的最新成果。書中對宋代文學的一些基本問題作了梳理和深化,又對日本五山時代禪僧的抄物價值以及禪僧們對宋人典故的捕風捉影產生誤用等問題進行介紹和研究。最后,是筆者的《宋代文學探討集續編》,選錄了2008年至2016年間發表過的主要論文20篇,如前所說,其中“得手應心”的東西不多。陸機《文賦》曰:“患挈瓶之屢空,病昌言之難屬。……懼蒙塵于叩缶,顧取笑乎鳴玉。”陸機當出于謙虛,而筆者既有如上所述新老同事們的“鳴玉”在耳,“叩缶”則心甘矣。

本系列選題視野開闊,各自發揮所長,共同致力于古代文學研究的學科建設。叢書論證,發端于2018年秋,纂輯過程中得到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李怡院長、周裕鍇教授,以及古代文學教研室張朝富主任和相關老師的大力支持,復旦大學出版社責編王汝娟博士熱心推動并精心編校,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祝尚書

2019年10月7日于成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庆县| 潼南县| 昌都县| 游戏| 棋牌| 清河县| 文化| 都匀市| 确山县| 扶沟县| 南开区| 象州县| 磐石市| 娱乐| 通山县| 句容市| 海原县| 合山市| 迁西县| 赤壁市| 左权县| 蓝山县| 班玛县| 广饶县| 迭部县| 大石桥市| 都匀市| 襄城县| 尼勒克县| 宁武县| 射阳县| 县级市| 洮南市| 大足县| 娄底市| 浦县| 东莞市| 习水县| 海晏县| 绥阳县| 日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