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當無求否,因有求必傷?》
- 與青春對話之十年前后的日記
- 鴻云閣
- 784字
- 2021-05-30 02:28:29
2010-12-3 12:48 感嘆人際交往“度”的重要性
月余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還是沒能讀完;
也許是歷練還欠缺什么吧,個中情節(jié)還是無法領悟;
友人說順其自然,看來我是庸人自擾了罷!
想到最近閨蜜那被傷的百孔千瘡的心,復對比著前不久小兩口的如膠似漆;
我愛莫能助的連連感嘆二人世界的反復無常;
看著她的小身板似承受不住那情感的虧欠微微發(fā)顫,驟然的分別似千萬斤的白雪,掰彎了她高貴的脊梁;
何為輕?何為重?
還記得去ECHO說,情感兩頭的擺放雖不能做到持平,但也莫偏方過重,否則累的,還是自己……人的一生,最難把握的怕是分寸了吧!如世人所說之“度”?
一旦有了喜歡的人事物,總渴望得到對等的情感回應;
而點燃內(nèi)心期盼的同時,傷害與被傷害也開始萌芽了;
我們心里的傷,其實只有最親近的人,才有資格添上;
【2021年5月30日凌晨2:34 對話青春】
十年前的小姐妹,已離開了那個在她心上刻下傷口的男人;
嫁給了眼睛大大的,斯文有禮的他;
曾經(jīng)的傷痛被深埋,眼下的深情如何濃重,卻再也滲不進那個曾經(jīng)的心房;
回顧過往,我倒沒有所謂的情傷可以和大家分享,但人際之間的你來我往間,倒有幾句想講講;
有些人,做人做事看上去舉重若輕,讓人敬佩之余,不免容易忽略其背后所付出的努力;
比如我們做菜之初掌握不好放調(diào)料的分寸,于是先少放一些,拿湯匙少酌細品,慢慢添加,直至恰到好處,日后再做時,那分寸就明了于心了;
見者以為這人手段高明,其實只有自己知道一路走來并不容易;
生活中的見者,對這人理所當然的“以為式”對待,以為她“事事能舉重若輕”“不會受傷”,其實只有她才清楚,這一路跌倒?jié)L爬磨出來的疤還嵌在皮上、刻在肌里、藏在布料遮蓋的陰涼地——提醒自己的辛酸歷程與苦澀過往~
人這輩子,最難求的不過是一共鳴知己罷;
人與人間最難能可貴的不過是一“懂”字吧;
也許,咱是想找個能看見過往傷疤心疼自己的人罷;
但,千金散盡易復得,海內(nèi)知己難求一;
人,應該無求否,只因有求必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