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港灣,我們從小都會寫,從小都知道這句話,而只有長大了才會明白。
也許你會說,我在外工作,在外求學,回不來家,所以有了一個暫時的小房間,里面有床,有座椅,有衣服,有每個夜晚的燈光,唯獨缺了你的心。
家在哪里,心就在哪里。
你的心在那個每次打電話都問你錢夠不夠,飯吃的飽不飽,多照顧自己的人身上,他們的心在你身上。
牽掛,擔憂,想念,通通換上了面具,假裝嫌棄,假裝催促,就怕自己耽誤了你的前程萬里。
他們讓你相信他們可以獨自支撐自己,所以,你就去做你想做的事吧,只要你開心你快樂你想去做,無條件地支持,你開心就是他們最大的愿望。
而愿望背后是什么,是他們的負重前行,卻從不說起。
小時候學古詩詞,每每讀起來都是感覺很是順口好記,用童真的心,無憂的情,一邊一邊地成了讀書聲里的內容,卻難以領悟那詩詞里的思鄉之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熬夜的夜晚,失眠的夜晚,漆黑一片的夜晚,你都不會忘記,你的家還在等著你回去。
看了異鄉的風景,品了世間的苦茶,回頭看去,家給予了你一切,包容了你一切,一切都是默默無聲,卻堅實有力。
有多少人會記得給他們每周打電話,生日時回家看看,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
古時候路途遙遠,車旅勞頓,力不從心回不去,而現在幾個小時就能站在陪著你從小長到大的人的身邊。
快遞都能準時送到家,而那張回家的車票卻還沒買。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前一個月,在醫院陪著媽媽,媽媽身體不好,從小毛病拖成了大病,最開始我還問,你怎么不告訴我,后來我不問了。
因為她從來都沒有把心放在過自己的身上,而是她的兒女身上。
生病了想著的是,自己可以的,可以去看病,可以照顧自己,不想讓兒女擔心,不想耽誤兒女。
“愛”這個字從來沒有從她嘴里說出來過,而我卻永遠永遠都被她愛著,從未缺失過。
有一天,有一刻,你抬頭就能看見媽媽頭發的顏色已經被歲月偷偷撒了白糖,看起來像銀裝素裹的雪山。
她就是你的一座山,堅不可摧,永遠讓你像吃了糖一樣甜,像雪山一樣讓你美麗無暇。
安靜有力地支撐著你從孩子變成大人,從無憂再到解憂。她永遠在那里。
畢業季,分手季,失業季,是不是感覺自己已經無處安放了,有理想夢想,有詩與遠方,卻難以實現,心頭煎熬。
日子難過,房子不好找,工作不順心,飯菜不好吃,公交不好擠,整個就是難上加難。
而這一切在家的面前全然消失,因為有家可歸。
對于沒有歸處的人來說,無處安放不是因為不努力不用功不珍惜,而是真的無處安放,因為無家可歸,歸處已不在。
無處安放在有家可歸面前,道了一句“且行且珍惜,失去永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