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5.父母積極的教養方式也會保證孩子積極的上網行為

有多少父母,就有多少失敗或成功的教育家。父母們都各有不同,有些父母比其他父母更加嚴格;有些青少年得到了大量的關愛,有的則不幸遇到了冷漠的父母;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意見不合,有些則意見一致;有些父母為孩子制定了規則,他們能保持這些規則的前后一致,有些則“朝令夕改”。

各種類型的教養方式對青少年孩子的心情、行為方式和性情都會產生影響;同時,青少年的反應往往也會改變父母行為的影響效果。積極的教養方式包括:能較好地掌握子女日常活動,常使用引導式的教育。消極的教養行為包括:經常打罵孩子,在教育時不能抱持一致性。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也面臨多樣化的壓力,這些壓力可能來自父母、同輩人,學習以及自身的成長壓力,讓青春期的孩子不僅有孩童時同樣的壓力和苦惱,還會有青春期發育的苦惱。倘若對此處理不當,容易導致青春期的孩子出現情感困惑、社交困難等心理問題。出現心理問題后,在家庭中得不到關心和有效教育,為了緩解心理壓力,逃避現實,就會促成青少年網癮的形成。有研究指出,將近80%的孩子上網成癮都與家庭環境有關。過分溺愛孩子的家庭,容易讓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把滿足自我的欲望作為自己的唯一準則,喜歡為所欲為。他們缺乏自我約束的習慣,做人做事比較任性和情緒化,這類孩子很容易在失去約束和指導下逐漸學壞,一旦迷戀網絡,父母將很難勸阻。

正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倘若在過分嚴厲的家庭里得不到溫暖和關愛,極易形成叛逆心理,難以管教。這就如同你去抓一把沙子,抓得越緊,越抓不住。因為過于嚴格的管教,孩子會感覺窒息,孩子成長得很累、很疲憊,于是會將對現實中的所有不滿發泄在網絡游戲的廝殺中,逐漸產生對網絡的依賴。

據報道,一位就讀于廣州白云區某小學四年級的11歲小學生,其媽媽為了戒除他的網癮,每天都會將放學后的兒子用鐵鏈鎖上3個小時。原來,男孩家里開了兩家服裝廠,父母平時根本無暇照顧孩子。父母總覺得有愧于孩子,于是經常給兒子零花錢。每天男孩回來,家里冷冷清清,小男孩漸漸厭倦了,放學后也不急于回家,先去同學家玩耍。在同學家,孩子在第一次上網后很快沉迷其中,經常逃學在家上網。由于無節制地玩網絡游戲,期末成績降到了全班最后一名。父母知道后,決定限制他的上網時間,但是男孩“誓死抗議”。無奈之下,為了戒除孩子的網癮,這位媽媽將放學后的他用鐵鏈鎖到桌子腿上。但沒想到孩子趁父母不注意離家出走,父母苦苦尋找將近一個月都毫無音訊,只好選擇了報警。

迷戀網絡的孩子,背后往往與家庭教養方式有關,研究發現,那些父母關愛不足,教養方式嚴厲粗暴的家庭的孩子,由于得不到溫暖,和父母缺少溝通,內心渴望與別人交流,更容易躲進網絡。尤其這三類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沉迷網絡: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父母忙于工作的家庭;教育方向不當的家庭。例如,上面案例中的父母平時經營事業,對孩子缺乏關愛,孩子出現問題后又采用簡單粗暴的不當方法,最終導致孩子離家出走。

父母往往過于關注孩子的學習活動,對孩子的興趣愛好缺少開發引導,孩子旺盛的精力和好奇心得不到合理的釋放,課余時間無所事事,而通過上網打發無聊的課余時間。父母對學習成績的過度關注,一看到孩子考試不理想,就會嘮叨、批評,給孩子帶來了心理上的壓力,使其心情煩悶,傾向于通過上網與人溝通,釋放感情,一旦陷進去就會難以自拔。

成功的家庭教育能夠為子女奠定心理健康的基石,從而抵御網絡的誘惑。父母教養方式可分為權威型、專制型和寬容型三種類型。研究發現,充滿愛、溫暖、積極的教養方式,對子女的心理健康有促進作用;消極的教養方式,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往往導致孩子出現人格偏離、高焦慮和神經質等心理障礙,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與父母對抗,最終沉迷網絡。

容易用網過度、沉迷網絡的孩子,以四類孩子居多:自我認同感較低的孩子、面對壓力難以應對的孩子、家庭中缺乏溫暖的孩子、生活中缺乏朋友的孩子。而根據教養方式的差別,有四類家庭易出現孩子用網過度。

●親子活動少

在過度使用網絡的家庭中,父母越是不與孩子一起進行各類親子活動,如一起做家務、一起運動、一起玩游戲等,孩子沉迷網絡的可能性就越高。

●父母抗拒網絡

調查數據顯示,父母反對孩子上網,孩子過度用網的比例遠遠高于父母支持孩子上網的家庭中孩子過度用網的比例;父母不上網,孩子過度用網比例則略高于父母上網的孩子過度用網比例。可見,網絡并非孩子過度上網的罪魁禍首。

●教育粗暴

對不同家庭的教養方式進行研究后發現,粗暴、溺愛、疏離型家庭中,父母對網絡技術知識淺薄,當無法用語言說服孩子時,往往隨意采取粗暴的方式制止,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在這類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往往沉迷網絡的比例遠遠高于民主型家庭里長大的孩子。

●父教缺位

“母愛是水,夫愛如山”,孩子的成長,雖說父母有別,但兩種愛同樣重要。現實卻是,父教的缺失卻非常值得警惕。“養不教,父之過”。長期以來,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著精神領袖的角色,父親忙于掙錢養家,“教育孩子是他媽媽的事,男人有壓力,需要掙錢養家,在外面打拼。”話雖有理,掙錢是父親的責任,但是教育孩子也是父親的責任,不能放松。

教育孩子,需要發展與孩子的親密性,還要發展孩子的獨立性。母親在培養孩子的親密性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而獨立則是父親的天然職責。父親給孩子一種堅強、勇敢、獨立的影響。父親帶大的孩子適應陌生環境的能力強、膽子大、勇敢,父親帶大的女孩也會有更遠大的理想,更理性。沉迷網絡的孩子往往出于親子交流少,父親如果由于工作的繁忙而疏忽了與子女的溝通,孩子才會將無以排解的孤獨感與空虛感通過網絡發泄出來。尤其是那些上網時間過長,上網行為不健康的孩子,往往是因為內心的心理需求沒有被滿足。

父母的教養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需求能否被滿足。比如,父母平時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交流,從而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決定了孩子的親情需要能否被滿足;父母對孩子感興趣的問題能夠給予及時解答,和孩子一起共讀共寫,可以滿足孩子的知識需要;發現并培養孩子的興趣,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可以增加孩子的掌控感和成就感……父母這些積極的教養方式都會有利于孩子心理需求的滿足,從而將孩子從互聯網中一步步“拔出來”,并保證孩子健康上網。

所以,父母積極的教養方式會促成孩子積極的上網行為,父母要盡力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防止孩子沉迷網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江| 洮南市| 云林县| 阳原县| 洪泽县| 柏乡县| 蒙自县| 陕西省| 新乡市| 陇西县| 大新县| 小金县| 楚雄市| 绥德县| 清徐县| 永兴县| 洪湖市| 鸡西市| 湘乡市| 兴安县| 陇南市| 桐梓县| 霞浦县| 高阳县| 揭东县| 宁海县| 松溪县| 湖北省| 昌邑市| 和政县| 金门县| 雷波县| 长岛县| 平湖市| 祁阳县| 泗阳县| 宁南县| 莱西市| 凤山市| 安龙县| 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