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團隊:不會帶團隊 只能自己累
- 齊川編著
- 1657字
- 2021-06-04 19:14:50
一個讓你可以真正富起來的方法
什么是最徹底的致富方法?或者說財富是怎么來的?也許你在苦苦思索,也許你曾經聽過。
在一本超過2400年歷史的書里,曾子的作品《大學》中提到一句話:“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大意是說:有德才會有人擁護,有人擁護才能有土地;有土地才會有財富;有財富才能盡其所用。道德是根本,財富是枝末。
這里所說的“德”,是指一個人的德行修養,以現代人的觀念說,能量即是財富。為什么有能量?細細推敲,其中根本就是這個人具備“德能”,德能帶來讓財富繁榮的平臺和市場,如果德能失去,財富就很快要離開了。
最徹底的致富方法,不在于外物,其核心因素還是自身的因素。企業家能和天道,做有德者,才是真正的偉大的企業家。
北京同仁堂是全國中藥行業著名的老字號。它創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到今天已經歷經三百余年的風雨。同仁堂能夠長期屹立不倒,在于對以仁、義、理、智、信為要素的傳統文化的堅守。
同仁堂堅持“同修仁德,濟世養生”的生存發展觀;“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的工藝道德觀;“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生產道德觀;“修和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道德觀;“做人以德為先,待人親和友善”的行為道德觀。主張:“以義取利,義利共生”“以禮治業,長治久安”“好學近智,智而不惑”。
正是:“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企業管理,可以用術,但大原則是必須堅守正道。企業經營,可以獲利,但大原則是必須以義取利。
經商當老板,心機、運氣等客觀條件也可以使你獲取一時之利,但要取得長足的發展,依然是德行為先,所謂“大成”,不是靠幾次投機取巧就可以積累起來的。那些站在財富的頂峰上的人物,無不是信義卓著的人。
對外,“德”是信譽的保障;在內部,“德”則代表著核心凝聚力。領導者的人格魅力,可以樹立正確向上的企業文化,培育員工的認同感。大家有正確方向指引,有凝聚力了,這樣就好辦了。尤其是事業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一起努力,就闖過去了。這就是一種精神力量,這就需要有大智大德。
晚清曾國藩和左宗棠同為一代名臣,二人之間既有合作也有矛盾。曾國藩為人低調,謹言慎行。左宗棠則恃才傲物,在言辭上也顯得比較刻薄,很少考慮別人的感受。
咸豐七年二月,曾國藩的父親去世,遠在江西瑞州軍營的曾國藩聽說之后,就準備回家守孝。左宗棠卻認為他舍小棄大,為臣不忠,當場宣布和他絕交。
第二年,曾國藩奉命率師支援浙江,經過長沙時,特地來到左宗棠府上拜訪他,并且求左宗棠寫下了“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十二字,以此來表示謙抑之意。左宗棠看到曾國藩竟然不計前嫌,就對他產生了崇敬之情,兩個人的關系也就趨于緩和了。
后來,左宗棠受到了別人的陷害,為了自保,只好遠離京城去投靠曾國藩。曾國藩不計前嫌,寬宏大量,熱情地接納了左宗棠。原本比較自負、看不起人的左宗棠心中感到十分慚愧,同時發誓要盡心盡力來輔佐這位德高望重的曾大帥。
其后短短的幾年時間,左宗棠由被陷害、走投無路一躍成為一品大員。他東山再起的速度之所以如此之快,和他的戰功和才能是分不開的,但是也和曾國藩以誠相待、全心幫助有很大關系。
同治十二年,曾國藩逝世,左宗棠在傷心之余寫下了這樣一副對聯來表達對這位朋友和老師的哀思:“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左宗棠是一個志大才高、性格狂傲的人,但是他一直對曾國藩比較尊重,原因不是別的,而是被曾國藩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一個品行不端、沒有道德的人不僅在社會上得不到真正的朋友,也不可能在事業中取得長久發展。要想成就大事,除了要具備應有的目標和技能之外,更要注意道德素質的培養。如果能夠做到寬以待人、嚴于律己、誠實守信、光明磊落,就能夠鑄就個人非凡的人格魅力,從而贏得別人的信任和支持,為事業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做事先做人,經商當老板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擁有相應的智慧與美德,再加上做好企業的信心,那么你的事業的前景是樂觀的,財富也必將是充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