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團隊:不會帶團隊 只能自己累
- 齊川編著
- 1927字
- 2021-06-04 19:14:51
一旦你下定決心,全世界都會幫助你
做生意,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贏得全世界都來幫助你呢?大家都來支持你的生意,生意好了,自然賺到錢,而且是賺高質量的錢。高質量的錢,即是正道上賺來的,陽光的。
我們在社會上生活,在奉獻自己的所能所有時,也在享受他人創造的勞動成果。自我封閉,等于同時也封閉了他人幫助你的途徑。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個賣包子的和一個賣被子的同到一座破廟中躲避風雪。天晚了,賣包子的很冷,賣被子的很餓,他們都相信對方會有求于自己,但是又怕先開口會吃虧,所以誰也不主動提議共渡難關。
過了一會兒,賣包子的說:“吃一個包子。”賣被子的說:“蓋上條被子。”
又過了一會兒,賣包子的又說:“再吃個包子。”賣被子的也說:“再蓋上條被子。”
就這樣,賣包子的一個一個吃包子,賣被子的一條一條蓋被子,到最后,賣包子的凍死了,賣被子的餓死了。
現實生活中也許沒有這樣愚蠢的人,但實際上那些總是把自己的口袋捂得嚴嚴的、唯恐被別人沾了光的人比比皆是。其實,對于財富,看得緊不如放得開,凡最終在生意場上叱咤風云的人物,善待合作伙伴都是他們的一貫原則。中國近代火柴大王劉鴻生說:“你要發大財,一定要讓你的同行、你的跑街和經銷人發小財。”這樣大家都愿意與你合作,沒有拆臺的小人,你的道路才會順暢得多。
人與人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有了互動和互讓,然后才能形成互利局面。就是這種簡單的道理,卻成就了世間的大事業。
高文光是全國工商聯五金商會副會長,多次被評為“天津市優秀企業家”。他從一位農民、從農村一家作坊的小老板,僅用10年時間,就成了天津商界五金業里領頭的人物,在經營上又有什么秘訣呢?
高文光說,直至今天,我仍然認為自己是個外行,而且我一開始,所用的人也全都是外行,沒有一個是來這之前曾經干過五金的。經營上我憑什么成功?就憑“仁義禮信”四個字。我努力地做到了,其結果讓我受益無窮。
高文光創業之初,公司只有5名員工,兩輛送貨的三輪車,外加3間簡陋的門面房。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高文光提出了“一盒螺絲釘也要送貨上門”的口號,這種“不計成本”的做法收到了成效,公司的局面逐漸打開,客戶也越來越多。
公司的客戶基本都是批發商,這些人慢慢被養懶了,當員工把貨送去時,還得幫他們把貨擺上貨架,更離譜的是,有的批發商干脆讓高文光的員工代替他們把貨直接送到用戶手上,也就是說,這些批發商完全不動一下手指頭就能賺取利潤。剛開始一兩次還能忍受,可是時間一長,員工漸漸有了牢騷:“這些人太過分了,咱們干活他們拿錢,世上哪有這么便宜的事?”高文光卻不以為然,他認為,對于自己這樣剛起步的小公司來說,別人需要他們的服務越多,自己的生存空間就越大。
有一次,一個員工去給批發商送貨,搬完了貨,那個員工忽然計上心來,拿出自己的名片遞給客戶說:“如果您以后想進貨,可以直接給我打電話,批發商都是從我們公司進的貨,我們的價格肯定比他們便宜。”對方也是個精明的生意人,有利可圖自然求之不得,兩人一拍即合。
回到公司,那個員工將此事報告了高文光,他以為會得到老板的夸獎,萬萬沒有料到,得到的卻是一頓臭罵:“今后誰再做這種蠢事,決不輕饒!”因為這事,不少員工都認為高文光放不開手腳,不像賺大錢的人。對于這種觀點,高文光笑道:“如果天下的錢都讓你賺走了,大家都沒錢了,你還賺誰的錢去?”這雖是一句玩笑話,卻體現了高文光獨特的經營理念——有好處不獨享,誰也不可能賺走所有的錢。
高文光所秉持的“仁義禮信”不是一句空話。財富如水,如果是一杯水,你可以獨自享用;如果是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在家里;但如果是一條河,你就要學會與人分享。我們所給予對方的,會形成一種社會存儲,不會消失,一切終將像水流一樣循環到你身邊。
講誠信重仁義,是優秀的企業家的境界有一位我所敬佩的老師,他的觀點,就具備大智大德:
企業要為顧客、為國家而活,這才是真理,也是必須的!所謂為自己活能獲得利益完全是假象,我們要從假象中穿出去,進入真相。這個需要勇敢,所以超級領袖的品質就包括勇敢精神。
尤其是年輕人要有這種精神:沒錢吃飯我就去撿垃圾,沒有房子我就住橋洞……如果有這種精神,就沒什么可恐懼的,即使做乞丐,依然可以活得很綻放!有這種精神會生出很多福報,這樣的人未來一定會發達,會成為引領他人的人。
眾生是福報、智慧、喜樂的源泉,是一切價值的源泉。當企業家悟到這個,那么離創造出偉大的奇跡就很近了。
要真正懂得讓全世界都來幫助你的訣竅,首先要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人若無私誰都愿意支持,自私是障礙,無私才是力量。我們不是不要名利,但是要小看它,不要當回事。名利放在頭上,人就沉重,踩在腳下,人才成長。我們一起沿著正確的方向往前走,財富自然會在你身邊聚積起來。